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2日,由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举办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大多是教育界有影响的专家和学者:上海师范大学前校长杨德广、北京师范大学前副校长顾明远、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等。他们不仅讨论当下高等教育的问题所在,也努力为改变现状开出药方——描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
回顾历史,当中世纪末期,欧洲开始出现大学时,她是神学院的延伸,强调人格培养和心灵的完善。然而,在权力与金钱的压力和诱惑下,在“经世致用”价值观的引导下,我们的大学把每一分成绩、每一篇论文、每一个活动都细化成标准,联系到学生的奖学金、就业,联系到老师的评级、职称,于是,原本的“天之骄子”们越来越精于市侩的算计,学术造假、腐败甚至互相倾轧、背叛的丑闻也层出不穷。
蔡元培曾多次强调,“有良大学斯有良社会”。人文精神与公共关怀,是优秀的典范性的大学不可或缺的内在标准。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今天,在“实用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双重挤压下,大学作为理想主义最后标志性的堡垒,如果不攻自破,甚至主动投降,这对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可耻的灾难。
所以,年近八十的教育家刘道玉说,教育需要乌托邦。卢梭曾经说:“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留存在世,纵然所有教育著作被毁,教育园地依然还是馥郁芬芳。”这就是理想的作用,它们会激励人们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