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报道

来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脑卒中类型,好发于中青年人群,尤其是妊娠期及产褥期女性,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极易漏诊。本文报道1例产褥期CVST患者的诊疗经过,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分析表明,产褥期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考虑CVST的可能,且及早、足量使用抗凝药物对抑制疾病发展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现在的欧洲就像是一篮子鸡蛋,其中大部分的"鸡蛋"都有或大或小的"裂缝","苍蝇"往往会先叮"裂缝"最大的那个,然后再一个一个继续下去……因此,从中期来看,欧洲债务危机还会出现反复和波折。
期刊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应用教育类App的真实学习体验,为优化护理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本科医学院校9名护生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本科护生应用教育类App学习体验包括5个主题:新的学习方式;满足个体化学习需求;交互与分享;疲惫与负担;学习碎片化与系统化的矛盾。结论 教育类App已渗透到本科护理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加强自身对信息化教育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迅速成为了业界热门的技术之一。同时,为满足未来空战的需求,引战系统在智能探测、智能化引战配合等方面需要发展新的技术。本文通过分析机器学习在回归、分类等方向的应用,提出了引战系统在引战配合规律设计、试验数据生成和目标要害部位识别等方面应用机器学习的基本方法及应用前景,为后续引战系统向智能化高效毁
本研究利用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现代和未来气候背景下,少花蒺藜草在辽宁省的潜在分布格局,预测了少花蒺藜草在辽宁省的扩散趋势,提取了影响其分布范围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相关部门精准监测和治理少花蒺藜草,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提供理论依据。
<正>辽宁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辽宁65岁及以上人口741.7万人,占总人口的17.42%,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了7.11个百分点,辽宁人口老龄化水平位居全国之首。辽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
期刊
目的 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0)、预后不良组(n=40)两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
目的:通过研究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和Polo样激酶1(PLK1)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为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到2021年8月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确诊的卵巢浆液性癌标本50例,其中,包括低级别浆液性癌20例和高级别浆液性癌30例;选取同一患者的正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系统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校深化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作为教育部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清华大学依托书院制,贯彻“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党建引领、队伍入住、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维度,构建起“四位一体”的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将学校管理经验转化为机制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形成了“从游”的社
贵金属阳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为提高其催化活性,节能减耗减少其用量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基于近十年来50余篇文献的分析,本文综述了贵金属阳极材料在基础化学工业的广泛应用及研究现状。展示了不同贵金属阳极的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介绍了贵金属氧化物阳极在电解水、氯碱工业、工业催化和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讨论了阳极材料的载体、控制形状、组成与物理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对贵金属阳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防除少花蒺藜草和控制少花蒺藜草的蔓延,对草场建设和农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不同技术对少花蒺藜草进行防除效果的比较分析,期望能获得最佳的防除措施。采用不同翻耕措施、不同刈割方式、不同替代植物播种等四种技术对少花蒺藜草进行防除实验。结果明:8月份翻耕和翻耕30 cm的少花蒺藜草的株数、高度、分枝数、盖度、刺苞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抽穗期刈割(处理6)的累计新生枝条数、结实纸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