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lip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脑屏障(BBB)对机体发挥着重要作用。BBB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对于维持神经元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免受病原体、炎性因子、损伤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BBB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密切相关。本文将就BBB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人群标化患病率为100/10万,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是高达4~5%.但是如何判断帕金森病症状出现前后的自然病程以
热性惊厥危险因素中多强调年龄、遗传易感性、脑损害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尤其病毒感染则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相对受忽略的领域。本文综述了病毒感染对热性惊厥发病的影响及其作
目前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2,IDH1/2)基因突变在脑胶质瘤的致瘤机制还未彻底阐明,但一系列研究提示突变IDH1/2能诱导脑胶质瘤基因组和组蛋白高甲基化,
心源性脑栓塞国内系统报道很少。本文分析了46例CBE的临床资料。其发生率为人武部脑梗塞病例的10.4%,无办膜病性房颤,风心瓣膜病及心肌梗塞是本病的主因。临床表现以偏瘫,各种失语症和意识
繁、难、慢,是作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
为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认识功能障碍的电生理改变,分别对32例PD非痴呆患者30例PD痴呆患者及28例健康人的事件相关电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D痴呆患者N2,P3潜伏期明显延长。P3潜伏期与其简易精神状态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碎吸引流治疗组: 59例, 男46例, 女13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66.1岁. 出血量: 25~40ml 31例, 41~60ml 17例, 61~80ml 9例, 80ml以上2例, 出血部位: 基
患者, 男, 55岁, 干部, 主因双下肢无力, 行走不稳6年, 意识模糊3天, 于2002年3月19日入院. 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双下肢无力, 走路不稳, 言语缓慢, 当时曾查头颅CT示小
水稻(Oryza sativa L.)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和恢复系测64三系小孢子发生过程的研究表明:恢复系测64小孢子母细胞细胞质浓,有明显的微管荧光围绕着细胞核.小孢子
我院自1997年10月~2000年4月共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56例,其中12例出现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发生迟发性脑病组为A组: 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6~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