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的风,吹响最美的笛声

来源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uj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忆起英国的时候,我会看《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看《唐顿庄园》。一时间重回初见英伦的美好,暖意就涌上心头。
  可苏格兰的风从来不暖,从爱丁堡城堡上的肆虐风雨,到格拉斯哥无人的圣诞夜,再到一路淋雨的尼斯湖游船,白雪皑皑的大不列颠最高山峰本尼维斯。我只停留了几个短暂的夜晚,匆匆一瞥,雨雪交加,竟也难忘。
  在公关老师的口中,苏格兰都像是另一个国家一般的存在。去那里处理客户危机,却几乎连语言都无法互通交流。可是爱它的人都爱之入骨,那种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态度,那份厚重的历史沉淀,将广阔的天与地都纳入那片绿色高地。
  从连接英格兰边境的“逃婚小镇”Gretna Green进入苏格兰,就已感受到了它的别致。十八世纪时的英格兰法律规定,凡不满21岁的年轻人,如没有父母批准而结婚则视为非法。而在苏格兰结婚手续却十分简便,情侣只需在一个见证人眼前立下誓言,其婚姻就算成立。所以来自英格兰的恋人们会选择私奔到这里,结为夫妻。久而久之,这样的故事让这座小镇成了婚姻的象征,引来世界各地的恋人。我们来到的当天,刚巧碰上一对新人的婚礼,小镇的宁静突然被欢快的风笛声打破,新人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走出教堂,开启全新的二人世界。尽管如今这里的婚礼早已没了私奔的含义,这份仪式却也为这次不经意的到访增添了不少浪漫的气氛。
  爱丁堡,该是苏格兰这故事的中心。遗憾我只匆忙经过,却难以磨灭它最美的样子。走进皇家一英里,就仿佛走进了中世纪,深沉,绅士,令人神往。我很喜欢一部名为《魔术师》的动画,全片几乎没有几句对白,只有一位渐渐被公众所遗忘的魔术师,为自己的最后一位观众,那位热爱魔术的小女孩实现着美丽的梦,也实现着那份本该对自己的女儿兑现的承诺,在阴郁冷静的爱丁堡雨季中穿梭,在仿佛黑白的世界中创造着一丝色彩。
  可这一切最终总要消失,“世上本无魔法”。在女孩找到依靠,选择离开的时候,魔术师也只能再次踏上苏格兰的火车,前往未知的远方,看细密如线的雨丝、厚厚的云层翻滚着划过头顶。故事用幽默讲述着淡淡的辛酸、淡淡的无奈、淡淡的人生。复古精致的手绘动画,略带讽刺意味的泛黄颜色,和不断落下的爱丁堡冷雨,让每一帧的画面仿佛都有呼吸,都有心跳。让爱丁堡来做这故事的地点,再合适不过。这就是生活真实的倒影吧,你在里面看得到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一座城市的触感与气味、过往和如今。
  意想不到的,我对苏格兰最深刻的印象,留给了圣安德鲁斯。这里是个临海的小城,却曾经是苏格兰的宗教中心,是高尔夫球的故乡,又因为是威廉王子凯特王妃相识的地方,被冠上了另一个特色的标签。我总是害怕来到苏格兰感受它的凄凉和寒冷,可眼前这份荒凉的美分明让人过目难忘。我们来到假期中的圣安德鲁斯大学,这里已是一幅冬日萧条景象。海面距离我们很远,被一丛丛干枯的稻草遮住了视线。海浪一层追着一层,我从未见过那样紧紧相随的追逐,或许那正是苏格兰的风带来的魔力。呼啸的风中,只有我们这一队游人,围紧了衣帽,想着找一处有火炉的地方好好取暖。
  这时候,远处隐约看到了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任由他散乱的头发在风中飞舞,他依然在风中一步一步走得坚定。他身着一袭绿色苏格兰传统Kilt格子尼龙裙,白色长筒袜。他的出现让风有了声音,也有了味道。那是一阵悠扬的风笛声,哪怕没有曲折的旋律,没有管弦的伴奏,这乐声似乎就来自更遥远的高地,来自海水那边的天空岛。他们说,在苏格兰传统的格子裙下,是不穿任何衣服的。我穿过风看着那飞扬的裙摆,感到有些单薄。可这位老人的出现,让这风突然不再刺骨,也不再锋利。我看到他眼中分明有一丝看透人生的温柔,有着老年智者的淡然。
  走过海边的这一条小路,便是圣安德鲁斯大教堂。它是英国最古老的大教堂,被称为“苏格兰中世纪最伟大的建筑物”。它曾经是苏格兰中世纪天主教堂的中心,是圣安德鲁斯大主教管区,是圣安德鲁斯主教和大主教的所在地。然而在十六世紀的英国宗教改革中遭到了损毁。而今,仅剩的残垣断壁被墓地包围,在这空旷的海边略显一些凄凉。改革、战火、牺牲就曾发生在眼前这片安静祥和的海边小城。我坐在石凳上远远眺望着它,看刚刚初升的月亮钻进仅剩的那片牌楼的窗口,听远处唰唰的海浪声,不断地,在诉说那段惨烈的过往。
  夜晚来临,坐进一间带着中世纪气息的小酒馆,昏黄的烛光摇曳着,威士忌杯中的冰块融化着。瞟一眼窗外,穿着大衣的人们撑着伞,走在被雨水淋得反光的石砖路面上。听,风笛声又响起来。它已然不是从何处真的响起,而是属于这里最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
  风笛声响起,就像一段胜利的号角,就像一丝苏格兰的灵魂。它虽然并不源于苏格兰,如今却成了苏格兰高地传统文化不可磨灭的象征。这连绵不断的声音飞过苏格兰大片的草地,穿越峻峭的山峰,踏上庄严的城堡,永远萦绕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空。
其他文献
惟念,杂志期刊作者。手中有笔,脚下有风。看书、写字、煲汤、煮茶,渴望有真挚感情,聊以慰藉余生。  新浪微博@惟念-Veenian,微信平台搜索惟念的心和月。  炎热的夏季午后,我搭乘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去参加了曹小优读者见面会。从前只在文中读她写的故事,透过温柔的笔触,了解她在日本的生活。充满日式气息的文字,搭配色调优美的图片,总能收获众多粉丝的评论点赞。  当天在读者提问的环节,一位大二的日语系女
期刊
1  我在拥堵的十字街口徘徊,天气热得离谱,就好像上帝想要撸串儿,于是在什么地方支了个大烧烤架子。我想如果李德再晚来三分钟,我就要变成韩式烤肉,淋上点泡菜汁,味道应该爆炸。  见到李德,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破口大骂,可是仔细一打量,我的妈嘞,怎么是个帅哥!几秒思索后,我拿出化得面目全非的冰棍儿,说:“吃冰吗?”  李德把怀抱的大纸壳箱子放到地上,瞅了瞅我,然后又瞅了瞅冰棍儿,随即露出了一丝不容易察觉
期刊
围子,编辑,自由写手。想认认真真做一个写好文字的普通人,想把心里的话讲给你听。  公众号:zuobanspace 荔枝播客号:作伴space  这个世界对美女总是出人意料地宽容,别人需要排长队、说尽好话、卑躬屈膝、甚至翻无数白眼的事情,她们常常一个笑容就搞定了。  一天和闺蜜聊天,说起有一些幼儿园入园条件极为苛刻,其中一项是父母排除疾病史,如果体重超标,可以拒收孩子入园。因为校方相信,一个连自己体
期刊
围子,编辑,自由写手。想认认真真做一个写好文字的普通人,想把心里的话讲给你听。  公众号:zuobanspace 荔枝播客号:作伴space  烧好的水倒进杯子里,泛黄,就像放了茶叶。  水在桌上放了一夜,睡着睡着醒了,嗓子发干,想了想,没敢喝。  早晨醒来,倒了。  小时候特别喜欢喝井里压出的水,在姥姥家,兄弟姐妹排成一队,井水越压越凉,越压越清,最后那口,水凉得扎人,一口下去,喉咙连着胃咕嘟一
期刊
1. 你的家乡最萌萌哒的方言是什么?  理樵:切切的干早悄咩咩的。【这儿的黎明静悄悄。】  郑温暖:拨了盖卡马路牙子卡秃噜皮了。【膝盖卡掉一块皮。】  柚子:做么紧何艾。【怎么这么可爱呢。】  竑:公高公高掐丁诺丁呐。【公交公交车等一下啊】谜之福州话。  凯风自南:莫外恩囡波。【彩虹。】  --姍姗酱-€≠:美啊。【女儿。】  喋喋以喋以喋喋:面布【毛巾。】  流年:毛知。【不知道】  -~:这娃
期刊
爱末,典型双子座,脾气古怪却爱耍宝。想法天马行空可偏偏就读了师范院校。学习差但常驻励志杂志写鸡汤。老爱吃零食又担心长肉。长得乖巧却打耳洞刺纹身。听说简介写的好能吸引小迷妹,所以摆账号求勾搭。微信公众平台:爱末(HJQ19870228)微博:丶爱末  习惯用网易云音乐听歌以后,我喜欢上了它的每日推荐。有时候听着里面的单曲,就能消磨掉大把时间。所以,当今天听到这首任然唱的《那年初夏》时,原本已经写完的
期刊
豆瓣毒舌辣评:  pollyanna:就这么几段戏翻来覆去地拍,18岁以上不宜观看。  奔兔吉尔:“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  横道世之介:不管你向前跑多远,要摔倒的时候,我都会跑在更前面去保护你。  路人Eita: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展示ken酱美颜流动写真。  希金猫在村里:坂口健太郎自带漫画体质,驾驭这种奇幻爱情电影也毫无违和感。他自然、细腻的青春风为电影增色不少,仅凭小褶子的
期刊
“我可能是喜欢你,你要是喜欢我我也不介意,你要考上我喜欢的学校等着我。好了我说完了你不要说话了听歌。”  我一脸蒙圈地坐在他身边不敢看他,甚至听得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夏日的晚风带来汽车驶过的余音,充斥的都是别离的气息。  part 1  我很喜欢你,像星辰奔波过亿万暗夜,才遇见你。  “高一(2)班查一明同学,请马上到学生发展指导处。”广播打断了我迷迷糊糊的睡梦,心想不知道又是哪个倒霉鬼被老关揪了去
期刊
小时候的我,是这里所有孩子的噩梦,十分享受他们半是羡慕半是怯弱的眼神。除了罗真真,她是我所知的唯一一个认真把我当作高山来翻越的人。可我最烦她了,罗真真这样的人,就是我爸妈所渴望的标准女儿,聪明努力,乖巧可人。  语嫣推荐:说到底,最重要的从来不是要赛过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而是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神童,只是一个称呼而已,真正的人生,还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未来的我,一定是最好的
期刊
一  “我真想去看一看,  看一看那梦中的故乡,  你说那海会是什么模样,  是天空蓝吗?  你说是不是风筝累了,  它才会那么义无返顾地渴望大海?”  这里是个离海很远很远的边陲小镇,记忆中谁也不曾见过海。  12岁开始,我每周都会去一个叫“海角七号”的地方取一封信,那是我们的秘密基地。在那里我知道有一个女孩有多么渴望大海。也是在这个奇怪的地方,读着她的信我慢慢长大。  16岁的时候,我觉得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