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编电影与电视剧比较研究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q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编是文学与影视互动的桥梁,它可以将文学名著历久弥新的经典价值与影视强大的传播价值相结合。电影与电视剧虽然在外在形态上极为相近却因为媒介属性不同所以内在会有很大差异。本文以基于文学名著《白鹿原》改编的电影剧作与电视剧剧作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总结出电影与电视剧改编的差别与一般规律,为今后的影视剧本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文学:改编:电影:电视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126-02
  陕派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堪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中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恩怨纠葛为缩影,在宏大的笔触下描绘出了中国从清末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化。
  作为一个热门“IP”,《白鹿原》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劇。2012年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白鹿原》收获了1.3亿人民币的票房并在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在第49届台北金马影展提名最佳改编剧本。2016年刘进执导的电视剧《白鹿原》在第31届飞天奖获得历史题材优秀电视剧奖,在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得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在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获得优秀电视剧奖,而且网络播放量突破48亿。
  虽然电视剧与电影故事片在视听语言与叙事技巧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仍然也有很明显的区别。彭吉象在《影视美学》中认为:“虽然电影与电视都属于时空艺术,但相比之下,故事片更偏重于空间艺术,电视剧更偏重于时间艺术:故事片更偏重于造型,电视剧更偏重于叙事。”笔者在此以文学名著《白鹿原》的影视改编为例,对其电影剧本与电视剧剧本做比较研究,试图总结出电影与电视剧改编的差别与一般规律,为今后的影视剧本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情节变化
  电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全景式展现。电影《白鹿原》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版本时长为154分钟,而原著长达50万字,电影两个半小时的时长不可能将原著完整展现,那么只有对情节进行删减来重构叙事。而77集的电视剧《白鹿原》作为长篇电视连续剧,可以通过大容量的篇幅讲述一个人物众多、内容丰富、跌宕起伏的故事,这基本可以涵盖原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1.叙事时间。电影《白鹿原》对原著叙事时间进行了腰斩。原著的叙事时间从清末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横跨了半个多世纪,而电影叙事时间以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直至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结束。这样处理可以使电影在常规的时间中完成一个有明显时间节点的叙事,保证叙事有头有尾。而且白、鹿两家的主要人物也能登场。此外这段时间中两家人的恩怨情长也极具戏剧张力能使矛盾冲突集中化更便于电影的表达,但是这种掐头去尾的方式不仅削弱了对中华文化的展现与反思历史的深度和力度而且也被不少人诟病其不尊重原著。
  电视剧《白鹿原》基本忠于原著的叙事时间,保留了原著情节的基本框架以白嘉轩娶仙草开始直至白嘉轩独自徘徊在麦田中结束。此外电视剧还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朱先生与徐先生阐释何为仁义,还有白嘉轩与朱先生去清营为民请命、向土匪借粮等情节不仅突出了作品主旨和人物形象,而且在剧情中贯穿了质朴而热烈的人情。同时长篇剧情能够更好地展开线索,将故事娓娓道来,而且也能够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之中,体验故事中的人生百态。
  2.叙事线索。电影只截取了不到30年的时间,主要围绕田小娥为中心来架构白、鹿两个家族的斗争情节,表现了父子之间的对立冲突与田小娥和三位男性之间的爱恨纠葛。剧本将小说中田小娥的情节从副线上升为主线。这样处理,一方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一条明晰的线索,有利于观众梳理剧情和把握情节走向。另一方面又能使主题与矛盾冲突更为集中。
  电视剧则相对完整地展现了原著中的情节而且在大容量的篇幅中展开了三条线索,以一条主线和两条支线交叉推进来构建剧情。一是以白、鹿两个家族在白鹿原上的恩怨斗争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二是以田小娥为中心来组建人物关系网。三是以鹿兆鹏和白灵的革命历程,以小见大来表现时代的变迁。电视剧的三线交替、顺时推进的手法比原著中频繁的插叙、倒叙更符合观众的习惯也能使戏剧冲突更有张力。
  3.情欲表现。由于审查限制,电影《白鹿原》与电视剧《白鹿原》均对原著中关于田小娥与男人们的情欲描写做了大量删减,原著本是以田小娥的情欲来表现原始生命力的激情而电影和电视剧则避开了直接描写,转而以物象来隐喻。例如电影中以一望无垠,随风飘扬的麦浪来隐喻强劲的生命力和不可遏止的欲望。
  二、人物变化
  原著中众多的人物组成的关系网非常复杂,为了适应观众习惯,电影和电视剧在人物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1.田小娥。在电影中最大的人物变化是田小娥,首先她从小说中的配角变为了主角,电影基本就是围绕田小娥与男人们的爱恨情仇来展开叙事,在原著里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历史大背景沦为田小娥情爱故事的背景,有人因此戏称电影版《白鹿原》为“田小娥传”。其次原著中的田小娥出身孤苦,被父亲卖给郭举人做仆人和性奴隶。但是遇到黑娃以后,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黑娃。这不仅是性欲使然更是一个女人敢于打破封建观念,追求自由与平等的行为。而在电影中田小娥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夫人,基本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才有了与不同男人的纠葛。
  电视剧中的田小娥与电影完全不同,她不像电影一样只是影片中的男人和观众的欲望对象,而是一个既反叛又柔情的女人。她不顾一切爱上了黑娃,勇敢地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又在与黑娃和白孝文的爱情中显示出十足的柔情。她在电视剧中虽然只是个配角,但却折射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她一生敢爱敢恨但却落得被杀且镇压在塔下的悲惨命运对当时男权社会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批判。
  2.白灵与朱先生。白灵与朱先生在原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在现实中有原型人物,但在电影中或许是出于政治考虑,二者都被删除。在小说中,白灵是一个敢于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新女性。她为了实现理想与自由敢于斩断和封建家庭的联系。她向往革命而投奔延安,最终却在延安被同志坑杀。电影为了通过审查,这样的情节势必要在剧本中删除。虽然朱先生在小说中是白鹿原所有人的精神领袖,他只身劝退清兵、烧毁罂粟、制定“乡约”改善民风但是也有将国共斗争比喻为“翻鏊子”的言论,这导致了这个人物在电影中消失。电影剧本对白灵与朱先生的删除使影片在主题表达方面大打折扣,失去了对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歌颂和传统儒家文化的某些精髓。
  在电视剧中则保留了白灵与朱先生,在保证叙事完整的前提下为符合当今的主流思想进行了修改。电视剧中的白灵与原著中的白灵基本相似,反抗家庭、在感情中选择了共产党员鹿兆鹏等。但是对其结局进行了改变,电视剧中的白灵在战争中壮烈牺牲,成为了革命烈士而不是像原著一样被身边的同志坑杀。在塑造朱先生时保留了其对传统儒学思想精髓的把握,删去了不当言论且更“亲共”。虽然电视剧剧本保留了这两个人物,但尤其是对白灵结局的改变使电视剧失去了对政治运动的反思。
  三、结语
  电影与电视剧虽然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由于媒介属性不同,所以在叙事方式与内容呈现上均有较大差别。笔者在上文中以电影《白鹿原》和电视剧《白鹿原》的情节变化中的叙事时间、叙事线索和情欲表现以及人物变化中的田小娥、白灵、朱先生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叙事方面,电影相比电视剧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所以在文学改编上可以截取一段有明显节点的片段,并且要结构一条明晰的线索将矛盾冲突集中化。而电视剧由于篇幅较长,基本可以做到还原原著的基本剧情而且可以在叙事中缓缓铺开情节并且可以适当将矛盾冲突分散来制造悬念吸引观众观看。在人物形象上,电影受到篇幅的限制势必要对原著中的配角进行一定的删减,但是删减的同时在不影响主角塑造的前提下可以将配角的一些经历和人物特质叠加在主角身上,这样不仅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能使原著中配角的精神特质得到体现。电视剧剧本不仅不用对人物进行删减,还可以适当地增添人物。例如电视剧《白鹿原》就增加了石头、二豆这种能增加感染力的人物,使剧情更有看点。但是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在进行人物修改时,在不违背现行政策的前提下,最好能做到尊重原著。
  虽然电影与电视剧极为“近亲”,但是在创作规律上仍有不同。本文仅在叙事和人物上略有探讨,电影剧本与电视剧剧本在创作上的异同与一般规律仍然值得学界更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地评估了土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且考察了土地流转决策中的财富效应。为了克服实证分析中的内生性,本文采用Wooldridge(2015)提出的控制函数方法考察了财富效应视角下土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清晰的农地产权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有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土地流
期刊
摘要:“有话说不出”是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常常都会遇到“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情形。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窘况,达成所想所感与语言文字的无限接近,实现语文教学困境的突破。  关键词:语文教学;困境;语言文字;语文教师;思考与表达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091-02  生活中,每当内
期刊
摘要:马步升是一名甘肃作家,以写陇东题材小说而闻名,他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呈现了陇东地区的生活风貌,他的作品里密切关注社会变革和乡村人民生活,也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收煞》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本论文将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为理论视角,对《小收煞》马朴素的媳妇“马白脸”进行剖析,详细分析造成其他者地位的根本原因,以及她在自我觉醒中所作出的改变。  关键词:马步升;小收
期刊
摘要:社会语言学是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而地铁站名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地区的语言的社会本质及社会心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北京市地铁站名称,找出其承载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地铁站名:历史文化:社会心理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
期刊
摘要:以赛亚·柏林认为,古今思想家可被分成“刺猬”型与“狐狸”型两类,而“刺猬”一词,被其赋予了追求普遍性原则、拒绝碎片化经验的思维属性。本文引入以赛亚·柏林的分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为“刺猬”一词加入了批判意识特质,从而生成了文学范畴内的“刺猬”概念。借此概念,文章考察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发生与中国大陆在同时期文学研究策略,对比呈现了中西方、同时代文学写作与研究群体的不同状况,进而提出了有关当代中
期刊
摘要:美国密西西比大学(MU)中文旗舰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全球专业人士,让他们具备高水平的普通话水平,并具备深厚的文化理解水平。高产能的输出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厚的文化理解水平则不仅需要学生、学校的交流输出,还要通过中国文化、文学等相关课程来实现。在中高年级的中国文学课课程设计上,采用“自觉学习(Conscious Learning)、基于活动(Activities-based)、注重互交(
期刊
摘要: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许多表现“典妻”现象的作品,其中以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影响最大。柔石通过对浙东地区典妻习俗的生动描写,刻画了一个忍辱负重的中国普通妇女的形象,呈现了社会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本文主要以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为例,从春宝娘作为人妻、作为人母以及作为奴隶三个层面来探讨典妻制度下的女性悲剧。  关键词:“典妻”制度:春宝娘:女性悲剧  文章编号:978-7-8073
期刊
摘要: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机会窗口的视角对中国Al芯片的发展和追赶进行了研究,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生态”这—机会窗口,建立了分析模型,旨在分析子机会窗口开启的条件及其相互作用对整体行业的机会窗口的开启的影响,接着,基于案例说明中国企业如何对机会窗口进行回应。然后本文对技术追赶的绩效、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三部门连接器”模型,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机会窗口;追
期刊
“细节,人的生活、各色人与河流交集的细节:带着深情,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字:在他的笔下,万物含情。”读李汉荣《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慢速流淌的河》,我在书页边写下了以上三句話。的确,他不论书写什么,都细节丰富、语言生动活泼,文字和节奏间带有强烈的热情和感染力,笔到意到,意到而笔已至,通篇甚至全书漫患着强烈的抒情色彩,闪烁着诗性、思辨、智性的光芒。  河流流经他的家乡,拐了几个弯,便把自己流成一
期刊
摘要:《四块玉》同《遗园》都是对高级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反映,以及他们面对爱情和生活以及人性不同的样态。无论是传奇爱情的理想,还是唯爱至上的坚守:无论是痴情男女的别离,还是现实功利的爱情观:无论是消逝的清流雅气,还是褪色的动态文化:无论是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相辉映,还是结构和语言的审美特征,任何一面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咀嚼的美食。  关键词:《四块玉》;爱情;艺术;结构;语言  文章编号:97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