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及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比较抽象、难记.涉及这个规律的题目难度大,熟练地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前提,运用多种方法复习才能理解、掌握这个规律,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下面介绍几种复习方法和事例.
  1. 图象法
  在复习过程中把凸透镜成像规律用数轴的方法表示出来,这样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形象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规律.
  
  例1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析: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  为D.
  3. 口诀法
  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 );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物和像总在凸透镜的两侧,且像是倒立的);物远像近小(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所成实像离透镜距离越近,且像越小);虚像同正大(成虚像时,物和像总在透镜的的同侧,且像是正立、放大的);物近像变小(在焦距以内,物体离透镜越近,所成虚像越小;越靠近焦点,所成虚像越大).
  4. 比较法
  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  例2 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距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A. 放大的B. 缩小的C. 等大的D. 无法判断
  解析:由题目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则成放大的实像.答案为A.
  5. 作图法
  (1)成实像的光路图
  
  如图3,物体上的一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两条光线不能相交,因此不能成实像.若把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却可以相交与一点,这便是该点所成的虚像.
  总之,只有记住物距与焦距、物距与像距和像距和焦距的关系,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征,熟练地掌握规律的变化,才能灵活地分析处理有关的问题.
其他文献
数千年来,许多优秀的文化典籍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一直流传至今,当年的焚书坑儒没有摧毁它们,历史上的多次禁毁和天灾人祸也没有湮灭它们。平心而论,这些典籍的价值,
小学生年龄小,懂得的道理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语文课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语
(配合第十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描写了司马迁遭受横祸,忍辱负重,坚持写《史记》的事,表现了他不顾个人荣辱,献身于事业的伟大精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经常面临的一个困境是:每天要经受呈几何级增加的各种资讯的轮番轰炸。信息爆炸带来的不仅仅是满足和见识,有时更是一种折磨,资讯的速食化和消化不良还
如果你听过或看过窦桂梅老师的课,那么,她在课堂上的激情澎湃定会令你印象深刻。她的笑是爽朗畅快的,她的读是声情并茂的,她的体态、她的语言、她的眼神无不在诠释着“激情”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正在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在最近结束的全国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暨队伍建设会议上,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要牢牢把握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带动整个公安队伍建设,要集中整顿“软、散、懒”的
China’s ambition to build a 12 m aperture optical/infrared telescope in Tibet has been recently challenged by intense disputes over its design options.The Lar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t involves disaster field forming mechanism, disaster dynam
抛物线是解析几何中最具开放性的曲线.横贯初、高中数学课堂,具有其他圆锥曲线所没有的许多特征,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对它的探究要借助代数的演绎法来证实各种可能的猜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