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做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用好科学呢?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手脑并用;善于解决突发事件。
关键词:备课充分;激发兴趣;问题意识;手脑并用;突发事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各个学科都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活动的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才能记忆深刻。所以,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环节。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用好科学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上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者都要在课前做好准备环节。这里所说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师要通读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书中所有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实验材料,实验室所需材料的有无情况,最好列出所需用品的清单,做到提早准备、心中有数、用时不慌乱、不出错,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除了通读教材,知晓用品之外,我们还要潜心研究教材中每一课的内容,挖掘教材更深一层的知识,包括知识的延伸、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的应对等等,课前做到精心准备,上课的时候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另外,对于即将要上的课,教师光做好一切理论准备工作还远远不够,一定要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实验提前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进行细致分析,分析每一个实验要想成功关键的地方是什么?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倘若试验失败,原因可能是什么?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是什么?有什么改进措施?实验现象怎么描述,学生理解起来哪里会是难点?应该如何讲解学生才能易于接受等等。这样,方方面面考虑齐全,做到“有准备、能预防、会改进、能补救”。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推进,教学实验成功开展,实现“实验操作零失误”。
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科学探究就是要求学生针对一些问题或现象引发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实践证明,设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有效进行探究的必要前提,学生是在思考,而思考的内容毫无价值,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有效地完成一节课的探究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实验探究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更要教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这样,会使我们的实验探究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四、重视学生的手脑并用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时候,总是过分强调形式主义,走过场,走形式,一味看着让学生盲目地动手操作,而万万没有考虑到,其实,让学生动手和动脑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种教育观念的理解实际上过于片面。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动手和动脑都一样重要,无所谓孰轻孰重。回忆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整节课学生一直在“忙活”,参与热情也极高,但忙活了一节课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这节课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答案是否定的,根本没有,至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思考,这样学生手脑并用,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真正地体验到获得成功或得出实验结论的喜悦,并把这种愉悦的心情与同伴一起分享,激励同伴、激励自己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这才是实验探究的最终目的。
五、善于解决突发事件
每节课课前的教学设计都是比较完美的,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预想进行,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突遇情况,这时该如何处理呢?能不能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解决就装作没看见,无视学生的疑问继续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呢?显然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认为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不按照预设教学,急中生智转向值得探究的问题,自由发挥,但要有坚实的理论依据,不可高谈阔论、离题太远。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值得广大教师深深反思的问题,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就一定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成绩,使小学科学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超.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
编辑 董慧红
关键词:备课充分;激发兴趣;问题意识;手脑并用;突发事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各个学科都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活动的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才能记忆深刻。所以,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环节。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用好科学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上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者都要在课前做好准备环节。这里所说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师要通读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书中所有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实验材料,实验室所需材料的有无情况,最好列出所需用品的清单,做到提早准备、心中有数、用时不慌乱、不出错,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除了通读教材,知晓用品之外,我们还要潜心研究教材中每一课的内容,挖掘教材更深一层的知识,包括知识的延伸、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的应对等等,课前做到精心准备,上课的时候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另外,对于即将要上的课,教师光做好一切理论准备工作还远远不够,一定要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实验提前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进行细致分析,分析每一个实验要想成功关键的地方是什么?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倘若试验失败,原因可能是什么?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是什么?有什么改进措施?实验现象怎么描述,学生理解起来哪里会是难点?应该如何讲解学生才能易于接受等等。这样,方方面面考虑齐全,做到“有准备、能预防、会改进、能补救”。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推进,教学实验成功开展,实现“实验操作零失误”。
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科学探究就是要求学生针对一些问题或现象引发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实践证明,设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有效进行探究的必要前提,学生是在思考,而思考的内容毫无价值,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有效地完成一节课的探究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实验探究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更要教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这样,会使我们的实验探究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四、重视学生的手脑并用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时候,总是过分强调形式主义,走过场,走形式,一味看着让学生盲目地动手操作,而万万没有考虑到,其实,让学生动手和动脑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种教育观念的理解实际上过于片面。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动手和动脑都一样重要,无所谓孰轻孰重。回忆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整节课学生一直在“忙活”,参与热情也极高,但忙活了一节课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这节课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答案是否定的,根本没有,至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思考,这样学生手脑并用,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真正地体验到获得成功或得出实验结论的喜悦,并把这种愉悦的心情与同伴一起分享,激励同伴、激励自己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这才是实验探究的最终目的。
五、善于解决突发事件
每节课课前的教学设计都是比较完美的,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预想进行,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突遇情况,这时该如何处理呢?能不能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解决就装作没看见,无视学生的疑问继续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呢?显然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认为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不按照预设教学,急中生智转向值得探究的问题,自由发挥,但要有坚实的理论依据,不可高谈阔论、离题太远。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值得广大教师深深反思的问题,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就一定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成绩,使小学科学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超.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