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财务风险,如何正确认识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减小或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财务风险;措施
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是一项高流动性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要想取得、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雄厚的资金是竞争实力的基础和保证。但目前施工企业工程垫资越来越多,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施工企业具有工程项目分布点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将会陷于资金短缺的境地。短期的资金短缺暂时可以通过举债来缓解,如果资金短缺在长时间内不能解决,那么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因此,财务及时了解企业资金状况,发现资金短缺,并积极地组织筹措资金,是施工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资金管理现状
现在大多数的施工企业患上了严重贫血症——资金紧张,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因素主要有: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能到手的项目少;招投标工作不规划,低价中标的项目多;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健全,社会负担过重;筹资渠道单一,金融机构信贷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筹资困难,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项等。内部原因主要是:成本管理失控,亏损严重;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经常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施工项目多,资金分散,无法发挥资金集约性优势;合同管理工作力度不强,该结算的款项漏结或未及时结算,应调价补差、索赔的项目未能及时办理等。
另外,随着建筑行业招标制的普遍采用,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得到空前的扩展——施工项目增加且分布地域分散。怎样对这些项目实施管理呢?目前,施工企业普遍采用能调动项目负责人积极性的分权制,即组建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中标项目实施经营管理。这样,单个项目的管理问题解决了,但对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却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首先是引起资金分散,削弱了企业总部资金的调控力度。其次限制了企业总部的融资功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不能有效、及时地调度资金,就会制约企业总部投资权的行驶和融资功能的增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三是不利于企业总部对各项目经理部实施监督与控制。企业总部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机构,对其所属单位的重大事项应当拥有知情权,但如果下属单位什么都可以自主 (尤其是财权),就会弱化企业总部的知情权,从而弱化控制权。
二、造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1.外部成因
(1)施工企业财务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它的财务管理不例外地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并极大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一旦施工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抗御这些风险的财务能力,势必导致企业的理财失败。例如我国国内建筑业竞争异常激烈,建筑资源相对缺乏,“僧多粥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一部分实力较弱的施工企业面临着吃饭难的困境,甚至退出建筑“舞台”,加之市场经济行为的尚不规范,“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竞相压价又使得建筑产品价格背离其价值,造成价格扭曲,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2)建设资金短缺,过度的垫资施工造成施工企业财务紧张,施工企业举步维艰,财务风险加大。目前,建筑市场垫资施工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管理,而且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垫资施工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占用了施工企业的生产资金,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施工企业债台高筑,财务费用增大,并引发连锁反应,如对供应商及银行等的巨额债务影响了企业再融资能力,损害了施工企业在新一轮投标中的竞标能力等等,从而形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垫资施工加大了工程款的回收难度,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3)随意性的工程变更既延误工期,也易引起经济合同纠纷,继而造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建设单位设计阶段未作充分的考虑,施工过程中临时提出设计图纸变更要求,容易打乱施工企业的施工规划和组织管理。特别是施工企业在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要求时,如果未及时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定,往往导致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不明确,最终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形成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
(4)建筑施工合同顯失公平,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地位,难于与建设单位在合同中取得平等一致,而且施工企业正当权益的保护在合同条款约定中不明确。当前,部分建设单位有意拖延工程结算的办理,致使工程造价得不到及时确认,工程拖欠款数额不明,施工企业隐性应收款增多,不利于清算内外债务,财务风险更加突出。
2.内部成因
(1)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周密考虑导致决策失败。施工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性地要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由于施工企业财务预测的局限性,加之决策在执行中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措施不力,化解风险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不能摆脱财务风险的肆虐。如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相对稳定期以及使用对象,造成固定资产闲置,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在对外投资上由于对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估计不足,过分地强调前瞻性,缺少对项目深层次的市场分析,具有盲目性;承接某个施工任务不考虑投资方的资信状况,背着沉重的资金压力仓促上马等等。
(2)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施工企业从签订合同开始,就要对风险作出必要的估计,许多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会计核算,管好用好资金,缺乏必要且全面的风险意识,以至形成片面性的财务行为。譬如融资是解决施工企业某一期间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会成为一种负担,不顾一切地融资同样会使施工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形同于债务管理,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财务管理系统不够科学。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搞好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成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施工企业内部推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以下薄弱环节:一是内部责任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责任指标不能及时到位;二是成本控制乏力,节约能力差,财务收支计划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项目部拥有完全独立的材料采购权,在利润的实现上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甚至会引起一些莫名的债务纠纷;四是项目产值统计弹性较大,对债权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上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索赔制度,不利于工程款回收率的提高;五是财务管理只重视基础工作的管理,不注重财务分析,事中控制不力。
(4)施工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施工企业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本企业与上级主管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利润分配、资产抵押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以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财务状况混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财务风险;措施
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是一项高流动性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要想取得、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雄厚的资金是竞争实力的基础和保证。但目前施工企业工程垫资越来越多,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施工企业具有工程项目分布点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将会陷于资金短缺的境地。短期的资金短缺暂时可以通过举债来缓解,如果资金短缺在长时间内不能解决,那么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因此,财务及时了解企业资金状况,发现资金短缺,并积极地组织筹措资金,是施工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资金管理现状
现在大多数的施工企业患上了严重贫血症——资金紧张,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因素主要有: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能到手的项目少;招投标工作不规划,低价中标的项目多;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健全,社会负担过重;筹资渠道单一,金融机构信贷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筹资困难,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项等。内部原因主要是:成本管理失控,亏损严重;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经常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施工项目多,资金分散,无法发挥资金集约性优势;合同管理工作力度不强,该结算的款项漏结或未及时结算,应调价补差、索赔的项目未能及时办理等。
另外,随着建筑行业招标制的普遍采用,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得到空前的扩展——施工项目增加且分布地域分散。怎样对这些项目实施管理呢?目前,施工企业普遍采用能调动项目负责人积极性的分权制,即组建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中标项目实施经营管理。这样,单个项目的管理问题解决了,但对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却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首先是引起资金分散,削弱了企业总部资金的调控力度。其次限制了企业总部的融资功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不能有效、及时地调度资金,就会制约企业总部投资权的行驶和融资功能的增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三是不利于企业总部对各项目经理部实施监督与控制。企业总部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机构,对其所属单位的重大事项应当拥有知情权,但如果下属单位什么都可以自主 (尤其是财权),就会弱化企业总部的知情权,从而弱化控制权。
二、造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1.外部成因
(1)施工企业财务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它的财务管理不例外地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并极大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一旦施工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抗御这些风险的财务能力,势必导致企业的理财失败。例如我国国内建筑业竞争异常激烈,建筑资源相对缺乏,“僧多粥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一部分实力较弱的施工企业面临着吃饭难的困境,甚至退出建筑“舞台”,加之市场经济行为的尚不规范,“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竞相压价又使得建筑产品价格背离其价值,造成价格扭曲,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2)建设资金短缺,过度的垫资施工造成施工企业财务紧张,施工企业举步维艰,财务风险加大。目前,建筑市场垫资施工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管理,而且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垫资施工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占用了施工企业的生产资金,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施工企业债台高筑,财务费用增大,并引发连锁反应,如对供应商及银行等的巨额债务影响了企业再融资能力,损害了施工企业在新一轮投标中的竞标能力等等,从而形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垫资施工加大了工程款的回收难度,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3)随意性的工程变更既延误工期,也易引起经济合同纠纷,继而造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建设单位设计阶段未作充分的考虑,施工过程中临时提出设计图纸变更要求,容易打乱施工企业的施工规划和组织管理。特别是施工企业在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要求时,如果未及时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定,往往导致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不明确,最终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形成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
(4)建筑施工合同顯失公平,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地位,难于与建设单位在合同中取得平等一致,而且施工企业正当权益的保护在合同条款约定中不明确。当前,部分建设单位有意拖延工程结算的办理,致使工程造价得不到及时确认,工程拖欠款数额不明,施工企业隐性应收款增多,不利于清算内外债务,财务风险更加突出。
2.内部成因
(1)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周密考虑导致决策失败。施工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性地要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由于施工企业财务预测的局限性,加之决策在执行中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措施不力,化解风险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不能摆脱财务风险的肆虐。如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相对稳定期以及使用对象,造成固定资产闲置,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在对外投资上由于对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估计不足,过分地强调前瞻性,缺少对项目深层次的市场分析,具有盲目性;承接某个施工任务不考虑投资方的资信状况,背着沉重的资金压力仓促上马等等。
(2)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施工企业从签订合同开始,就要对风险作出必要的估计,许多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会计核算,管好用好资金,缺乏必要且全面的风险意识,以至形成片面性的财务行为。譬如融资是解决施工企业某一期间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会成为一种负担,不顾一切地融资同样会使施工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形同于债务管理,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财务管理系统不够科学。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搞好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成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施工企业内部推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以下薄弱环节:一是内部责任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责任指标不能及时到位;二是成本控制乏力,节约能力差,财务收支计划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项目部拥有完全独立的材料采购权,在利润的实现上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甚至会引起一些莫名的债务纠纷;四是项目产值统计弹性较大,对债权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上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索赔制度,不利于工程款回收率的提高;五是财务管理只重视基础工作的管理,不注重财务分析,事中控制不力。
(4)施工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施工企业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本企业与上级主管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利润分配、资产抵押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以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财务状况混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