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现状调查及其管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机抽取3165名少数民族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674人,采用自编学习压力量表进行测试,探讨了不同民族、性别、年级、独生情况、家庭经济水平的中学生学习压力状况,结果发现: 汉族学生学习压力大于少数民族学生;针对少数民族而言,女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大于男生;初三与高三年级的学生压力也大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经济水平很好与很差家庭的学生的学习压力明显高于一般家庭。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课题编号:11JD104)。
  1.前言
  1.1 学习压力
  学习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压力仍然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1]。难以承受学习压力占学生流失量的25%[2]。林崇德则认为,由学习引起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来自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的期望[4]。我们认为,压力来源的本质,首先是由于现实生活与期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差距较大的时候,压力就大,当差距较小的时候,压力就小。因此我们将学习压力定义为,由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现实学习水平与期望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体验。
  1.2 压力的利弊
  1.2.1 压力的弊端
  压力的大小,可以作为预测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有效指标。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
  紧张,注意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因而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导致活动失败。调查显示,许多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表现出过度焦虑、紧张、失眠、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狂躁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日常生活[5]。
  1.2.2 压力的益處
  (1)从生理机制上来看
  在适度心理压力之下,人们能够保持较好的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注意更集中地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事件[6]。
  (2)从心理机制上来看
  在心理压力没有大到人们不能承受的程度时,它可以是一种享受,而且有可能是最好的精神享受。所有的竞技活动,就是人们在心理压力太少时“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来的一些心理压力,目的就在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6]。
  1.3 压力过度的表现
  (1)生理问题
  把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转化为躯体问题对这一转变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单独的学科,叫做心身医学。有很多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就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6]。
  (2)心理问题
  压力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伤害,这些症状包括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等。容易导致精神状态不佳,懒散健忘,缺乏激情。
  (3)偏离主题
  压力过大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压力过大会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将精力投放到学习上,可能会导致学生转移注意力,将时间和精力过多的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其中最典型的可表现为学习倦怠,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 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或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7]。
  (4)沉溺虚拟
  沉溺虚拟可以说是偏离主题的一种极端行为,也是现在这个时代和环境下的一种典型性的学习问题和缓解压力的方式。沉溺虚拟也可以称之为网络成瘾,指个体无节制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的一种行为[8]。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五个民族中学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165份,回收有效问卷2928份,其中男性学生1392人,女性学生1536人,少数民族1674人,汉族1254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问卷采用5点记分法,“完全符合”记1分, “完全不符合”记5分,设有反向记分题。问卷分为压力来源和压力表现两个分量表,各个项目平均分和整个评定量表的总分作为指标,得分越低,表示学习压力越大。各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7,总问卷α 系数到达0.89,分半信度均达到可接受水平,较好的满足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2.3 数据分析
  应用SPSS15.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
  将研究对象分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两组,在症状自评各因子上,对其进行独立样本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F1=自我期望F2=学业前景F3=学习环境F4=负性认知及他人期待F5=学业竞争F6=心理不适及偏离主题 F7=心理承受力低下 F8=人际交往障碍 F9=抑郁倾向 F10=生理症状 F11=沉溺网络)
  注:M表示平均数*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表1显示,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稍低于汉族学生的学习压力,且在学业前景、学习环境2项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
  3.2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
  将少数民族学生的问卷挑选出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男、女生两组,在症状自评各因子上,对其进行独立样本分析。统计结果见表2。
  表3显示,总体而言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显著大于非独生子女,其中,负性认知及他人期待因素是导致独生子女学习压力增大的主要来源。压力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而且独生子女更容易沉溺虚拟,这一因子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极其显著。   3.4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
  将研究对象按年级划分为 6个组,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见表4。
  表4显示,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总体呈现出初三,高三压力较大,其他年级压力较小,但差异不显著。学业前景、负性认知及他人期待、心理不适及偏离主题、人际交往障碍、生理症状、沉溺网络6个因素差异极其显著。
  3.5不同家庭经济水平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
  将研究对象按家庭经济水平划分为 4个组,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见表5。
  表5显示,总体来说,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学习压力最大,家庭条件很差的学生其次,并且差异显著。其中负性认知及他人期待、心理不适及偏离主题差异极其显著,心理承受力低下及人际交往障碍两项因子差异显著。
  4.讨论和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就民族而言,汉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于少数民族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对于前景的解读还存在着差异,所以导致这两项的压力显著低于汉族学生。
  就性别而言,女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大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女生相对男生而言更为敏感,对于分数的起伏和周围人的评价更在意,更容易造成困扰。也有研究证明,女性所感受的压力高于男性,心身症状患病个数达到高峰的应激水平女生早于男生,说明在对生活事件应激耐受方面,男生强于女生[9]。但是由于男生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所以较女生更易形成人际交往障碍以及沉溺网络。
  就是否独生而言,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大于非独生,这可能是由于,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容易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家长期望值过高是导致学生学习压力的最主要的间接原因[10]。又由于一般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更容易满足,为其沉溺虚拟提供的物质条件。加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缺少同辈沟通,所以更容易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在年级方面,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这与中国的教育体系以及升学息息相关,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学习压力也就更大。
  在家庭更经济水平方面,家庭条件好的家庭会对孩子有更多的希望,所以导致学生压力增大。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可能是父母更希望他们通过学习来改变生活条件,所以给了他们更多的压力,然而这种与周遭同学的对比更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生一定的变化,以致于产生心理疾病。对农村学生来说,家庭艰难的劳作,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家庭对自己实现“农转非”的希望和担忧,都会给农村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压力[11]。
  5.学习压力的管理
  5.1 降低期望
  期望主要来源于对学习压力的认知,认知失调会使学生产生过重的压力体验。当你应付一个压力情景时,首先是改变你对于压力源的评价以及你对于应对它们的方式和自我认知你需要换一种方式来考虑你的处境,你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在解释那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时所采用的归因方式[6]。由于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差距,降低期望值便能够有效的缩短两者的差距,也就能够减小压力。学生需要为自己设定渐进的、可能达到的目标,要实事求是地为自己设定一天可能完成的学习量。
  5.2 提升自我
  作为学生,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点,这样当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以致被压力压垮。要了解并掌握自己的情绪,作出现实的选择,制定好计划和努力的目标,认清自我价值,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面对现实,提高自控能力[12]。
  5.3 调整方法
  学习压力过大,有时候效果不佳并不一定是期望过高或者是能力不足,更多的时候还可能是调节压力的方法不当,这种时候应该积极的调整方法,达到身心的平衡。
  5.3.1 放慢节奏
  一般单一性的压力源不足以产生破坏性的后果,但是如果学习节奏过快,在不同压力的叠加下就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适当的放慢节奏,一一的处理问题,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5.3.2 自我宣泄
  宣泄法是一种将内心的压力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击和破坏的方法。通过宣泄内心的郁闷、愤怒和悲痛,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恢复心理平衡。“喜怒不形于色”不仅会加重不良情绪的困扰,还会导致某些心身疾病。
  5.3.3 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人应对压力的有效资源社会支持是他人提供的一种资源,告知某人他是被爱、被关心、被尊重的,他生活在一个彼此联系且相互帮助的社会网络当中,有着各种方面的支持[6]。当然,最重要的,是社会情感形式的支持,可以成为在需要时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一部分社会支持的积极效果表现在有助于对压力事件的心理调节上。
  参考文献
  [1]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
  [2]赵元银.信阳市农村中学生流失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3]徐嘉骏,曹静芳,崔立中,朱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
  [4]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490.
  [5]董君.如何有效调控中学生的心理压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4,(1).
  [6]郑丽,丰铁梅,王德明.心理压力的来源与应对[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2).
  [7]李浩.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教育论坛,2011,26(129).
  [8]詹会华,俞静.高职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
  [9]赵丽霞,袁琳.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现状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2).
  [10]吕星.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1).
  [11]张晓玲,杜学元.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6).
  [12]马云鹏,程卫静.多元文化视阈下高校学生心理压力归因及其化解[J].职业时空,2010,6(8).
  作者简介:何克,男,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碩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辅导。王子,女,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辅导。
其他文献
第一批“课改教师”这个前沿的称呼属于我,从参与课改至今让现年四十不惑的我每天生活在快乐、愉悦、幸福之中,“三尺”讲台让我拥有了更多的自信,荣誉和向往。我们欢呼,我们雀跃,我和我的学生们素质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会了摸索、求知,我们乐在其中。  一、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做好“课改教师”角色转换。  所谓“课程改革,既要改教材,也要改观念,改教法。  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
期刊
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测量痹病病人的经络导电量与体表穴位热形像,从12经络的导电量、12井穴体表温度变化、差值等作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分析,从而探讨临床上应用上述的物理诊断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致使许多农村孩子远离父母,这些孩子或其祖父母或其亲戚朋友监管,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也积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我对留守儿童的所处环境、性格成因、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有粗浅的认知,现剖析如下:  一、留守儿童不良性格特征及成因  1、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比吃、比穿、
期刊
2010年,我给普通班高二(六)班当班主任。我们学校的普通班,其实就是被重点班和文科班挑选后剩下的同学组成的一个班。这是一群怎样的学生呢,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是一批被无数次抛弃的孩子。  班级的学生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正所谓好的学生都一样,差的学生各有各不同,我明白面对这样的学生很难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必须要能够以差异性的眼光看待他们,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我首先做的事情
期刊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教研组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基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本文就加强教研组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取得的一些成就进行分析,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出的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协同参与评价 二次备课 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教研组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基地
目的:观察养木丹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气阴不足瘀毒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气
现代研究  揭示肺癌是一种生物行为较为复杂的恶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重大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对肺癌发病的病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多学科相互交
在教育圈内,人们常言:“办好一所好学校,就要有一名好校长及由其带出来的好队伍”。这是对以往典型案例的总结与褒扬。新的历史条件,要人们展示新的教育理念,在践行“三个代表”的今天,这句话的份量还有多重,价值还有多大,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其观点仍然正确。它无时不在鼓励、鞭策我们教育的没一名领导者,学习、实践、探求,成为理念常新,与时俱进的合格领导者、管理者,带出全新的队伍,办好全新的学校。  
期刊
摘要:只有具备科学素养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身边的一切关系。无论是个人方面还是社会方面,科学素养的提高都是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和和谐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本文将对科学素养在我国初中综合课程变革中的历史演进进行相应的介绍。  关键词:科学素养 必要性 初中综合课程 演进  一.引言  科学素养这一概念于在1984年由美国教育家柯南特在《科学中的普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