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形以得意”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意忘形”今多为贬义,究其本意则不然。《晋语·阮籍传》中提及阮籍“当得其意,忽忘形骸”,实则褒扬文人之狂狷。“形”为事物的外在形式,“意”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忘形”以打破事物外在形式的固定化、模式化,实现对内在本质“意”的追求,二者对立统一,“忘形”以“得意”。
  2018年高考全国卷I第42题,以题目形式上的变化,突破了传统体例,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在考查的内涵上重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彰显了探究性和综合性。题目形式和考查内涵的对立统一,为打通高中历史教、学、考三个环节提供了指引。
  一、忘形——形式创新的追求
  例题:(2018年全国卷I·42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从题目可知,2018年全国卷I第42题再次创新求变。在素材上选用笛福的小说,以文证史。在问题设计上,打破了提取信息归纳论点的传统,要求考生提取小說情节,指出其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在作答的视角上,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从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和宗教改革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带有明显的开放性。对于这种创新求变,师生都大感意外,更有考生吐槽“练了八个题型,却没想到今年是那第九个题型”。
  如果简单梳理近年来全国卷I的开放性试题(见表1),就会发现其在素材上大胆取舍,选用了文字、表格、公式和小说等多样化的材料;在设问上力求多变,有观点评析、提炼阐释等多种类型。创新求变是全国卷I开放性试题的一贯追求,而2018年的变动不过是坚持了这一“惯例”,仍在意料之中。
  二、得意——考查内涵的旨归
  近年来全国卷I的开放性试题在考查形式上不断地创新求变,考查的目标却未曾改变,旨在考查考生从情景材料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观点、理性思辨、准确论证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形式的多变检验考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从近年来的考试大纲并结合例题比对分析可以发现这一突出特征。
  2011年的考纲明确规定“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8年的考纲则强调“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其它年份的考纲,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的考纲在考查目标的表述上虽有差异,但基本内涵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都强调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兼备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开放性试题最能彰显考纲的能力目标,下面以2018年全国卷I第42题为例进行简析(见表2)。
  通过分析可知,2018年全国卷I第42题作为开放性试题对考生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考生需具备较高水平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分数。
  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重要维度之一。如果我们再细细深究,会发现近年来全国卷I开放性试题高度重视考查学科能力的背后,是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的,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高考的浸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以2018年全国卷I第42题为例,核心素养的浸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见表3)。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近年来全国卷I的开放性试题虽然在素材选用、设问方式等外在的考查形式上不断地创新求变,但以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为考查内涵的主旨并没有改变。外在考查形式的创新求变,反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考查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省思——真题的方向指引
  高考是检验教学实效的重要标尺。近年来高考全国卷I的开放性试题年年翻新,变幻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主旨一直未变。但是我们的师生却没有抓住“不变”的内核,暴露的问题可谓触目惊心。
  刘芃先生说“高考的密码就在高考真题之中!因为高考试题是命题者运作《考试大纲》的成果,也是命题者劳心劳力的智慧结晶。”[2]针对全国卷I开放性试题灵活多变的特点,教师要利用好真题,以提高能力和素养为指针。“要刻意选用不同范型的题目进行多样化训练,面对不同的情景设问,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以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3]。教师必须厘清教与学的关系,坚持“以教促学”,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他们的学科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作为学习考试主体的学生也应意识到只有自己主动学习思考,才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才能将教师教授的知识、方法和技巧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提高自己的分数。
  一言以蔽之,为了提高分数,高三的教学复习应师生合力、考学结合、教学相长,以真题为指引,切实提高学科素养,以“不变应万变”,方能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注释】
  [1]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年第3期。
  [2]刘芃:《刘芃考试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477页。
  [3]王生:《历史解释素养考查的两种类型及教学启发——基于2017年全国卷历史阐述题的探讨》,《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年第7期。
其他文献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宫蒲光  全国两会期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带来“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支持力度”的议案。  议案主要是从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慈善事业法治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制度性激励力度、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
金秋十月,为进一步加强 2019 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并开展了全市历史学科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缘起于高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困惑与思考,例如:如何引导教师将用试题训练建立碎片化知识结构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用科学合适的学习情景建构知识体系。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同一节课中呈现知识建构从简单到复杂的分层需求。带着这些困惑,我们一起进行探索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阅读”栏目,配合教材正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内容供学生阅读,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1]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阅读、分析、解释并运用史料,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进而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呢?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以下简称“本课”)“史料阅读
在了解日本是如何具体应对阿尔茨海默病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阿尔茨海默病普遍的治疗情况。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阿尔茨海默病的治愈率也在慢慢提升。但是很可惜,调查的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依然无法治愈,提前筛查、提前预防、提前干预是控制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唯一的、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日本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公共医疗制度,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来还原一位日本阿尔茨海默病患
部编七(上)(2017年版,下同)历史教材的编写以时序为轴,呈现历史事件在时空中的演进,使学习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但新教材也存在时序不清和史实不清的问题。本文对部编七(上)教材中几处编写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同时与诸位同仁商榷研讨。  商榷一:历史事件的叙述要注意逻辑关系和时序  第2课《远古农耕生活》对中国早期农业文明的叙述是这样编排的:1.半坡居民的生活2.河姆渡
“老百姓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收获。”刚刚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的四川省开江县任市镇党委书记李皓,回到镇上就去田间察看“稻田 ”的春种。他说,脱贫攻坚战虽然胜利了,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把任市镇发展成全省特色镇、中心镇,是他设定的新目标。  近年来,开江县围绕“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总体目标,坚持走“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改革活县、人才兴县、文旅靓县”发展路径,以县域集成改革为突破口
在高考历史试题考查中,材料式客观题占比较高,它通常也称为材料式选择题,其题干提供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提炼,或者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释材料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常规的解题思路是:阅读题干材料后,立即对照四个选项,用排除法排除干扰项,得出正选项。排除法有其合理处,但缺陷也相当明显,即选项的干扰性强,常会让学生在选项中纠结,无法准确判断,导致失分严重;同时,让学生囿于别人的见解,独立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涉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知识点非常清楚,但要上得精彩也不容易。笔者,听过几位历史教师上此课内容,总感觉浮于浅表,其关键是缺乏宽阔的视野和深层的思考,换言之,缺乏问题意识。当下,学界提倡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教师应开展深度教学。基于此,笔者就“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提出四个问题,以就教于同仁。  一问:“一边倒”与独立
一身白大褂,一个药箱,24小时待命,长期以来,乡村医生充当着我国农民健康的守护者,奔波在农村第一线。  但是,人才匮乏、设备经费不足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有些乡村医生无奈辞职或者转行,也有人依靠务农种地、兼送快递等方式维持,乡村医生“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凸显。  “这是个老大难问题了。”谈到村卫生所的发展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林绍彬说。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调研,为乡村医生群体化解困境鼓与
新时代、新教育、新考试。2021年是广东省实行新高考模式(3 1 2)的第一年,高中课程和考试的改革带动了初中教学和考试的变化。因此,将广东高考与中考历史试题进行对比,有利于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及复习备考。  一、变革:广东省历史学科高考及中考新背景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2019年,统编教材开始使用,高中历史教学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又引导了初中历史教学和考试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