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中看《茶经》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c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陆羽的《茶经》,与后来的茶书不太一样。那些书主要写怎么品茶,什么茶好,是文人雅士喝茶的指导书,算是品鉴指南。陆羽的《茶经》则在考证史料的基础上,亲自考察茶园,品鉴水、土于茶之风味的影响,详细记录了种茶、采茶、煎茶和饮茶的方法。细读《茶经》,觉得应将其划归到自然科学范畴,而非社会人文类图书。
  《茶经》的第一章,写的是茶之源。我国有的茶树仅高一二尺,有的却高达几十尺,还有的居然粗到两人才可合抱,砍下枝叶才能采到茶。《茶经》说种茶的土壤,以充分风化的岩石土壤为好。我想大约是因为其中所含的矿物质比较丰富,可令生长其中的茶叶富集营养,味道更有层次。说到茶叶品级,以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所产的、芽叶呈紫色的为好。前年,笔者就有幸收到两箱紫芽茶。紫色的芽葉含有花青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陆茶仙虽然没有现代营养科学的“文凭”,却从实践出发,掌握了植物中化学物质的养生功效与饮用价值。
  《茶经》的第二章,写的是茶之具,记录了十五六种采茶、制茶的工具。这些茶具的材质全都来源于大自然,大多为竹子、树木、树皮、石头,仿佛丝毫不带人间的烟火气。拿这些工具来制茶,或是隔水蒸制,或是用“火灰”将其慢慢焙干,过程中并不使用明火。“有火无焰”可令茶味更加质朴、清新。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种做法降低了产生致癌物苯并芘的可能性,更加健康。
  《茶经》的第三章,写的是茶之造,介绍了茶叶从采摘到制成茶饼的过程。当时采茶,是在唐历的二到四月间,也就是现下说的雨前茶、明前茶上市的那个时间段。春季温度比较低,茶树生长相对缓慢,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生长期间病虫危害低。与秋季绿茶相比:春季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高出3.0%,咖啡碱高出3.4%,氨基酸高出10.2%。明前茶的氨基酸含量相对明后茶而言更高,含有较少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因此茶汤口感香而醇。
  《茶经》的第四章,写的是茶之器。与第二章的采茶、制茶工具相区别,这里写的是煮茶的用具。茶之器包括二十余种,从煮茶的炉子到火夹、放茶饼的白色纸袋、橘木做的碾槽、取茶用的茶则,盛水的水方,甚至还有装盐的容器。林林总总一大套,能够呈现一场完整的茶事仪式。
  《茶经》的第五章,写的是煮茶方法。煮茶一沸:水温为80℃左右,放一勺盐;二沸:水温至90℃,舀出一勺水,放入茶粉(当时茶的形制是“茶粉”而非“茶叶”),不断搅拌;三沸:水温达到100℃,把二沸舀出的水倒入,继续搅拌,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这样茶汤就算煎好了。陆茶仙说,煮茶的水里放适量的盐,能增加茶的香气。以营养学的观点解读,含有大约1~2克的盐,能帮助茶里的矿物质析出,提升茶汤的味道。此外,茶中所含的某些氨基酸成分,可以与盐里的钠离子相互作用,生成能够提鲜的物质,使得茶味更美。
  《茶经》的第六章,写的是饮茶之法。唐朝流行的煮茶方法是放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再加上茶,长时间地进行煎煮。陆羽并不喜欢,他推崇的是更为质朴、更能令人体会到茶之本味的饮茶方式,可让饮茶者从单纯的口腹之欲,过渡到享受精神层面的雅致愉悦——“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简单的饮茶方式除了能令人宁心静气,体味悠闲雅致的茶文化,也能保证茶粉中有效成分最大程度地析出,同时也能减少营养损失。
  《茶经》的第七章,写的是茶之事,也就是茶的发展历史。
  《茶经》的第八章,写的是茶之出,说的是茶叶的产地,并且列出了排行榜。《茶经》中一共写过两个排行榜,一个是第五章中关于煮茶用水的排行榜,另一个就是这一章中提到的茶叶产地排行榜。细想之下,水分品阶,茶有高低,大抵是和其中的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关。唐代没有精密的检测设备,陆茶仙给的排名应该是一样样尝,亲自品鉴出来的结果。寥寥数字,横跨春秋,遍走大江南北,无数艰辛“力”透纸背。古今爱茶第一人,实至名归。
  《茶经》的第九章,是茶之略,写的是“制茶”和“煮茶”相关内容的补充说明。如,关于煮茶用具,如有石可坐,则可以不要具列(陈列床或陈列架);如用干柴、鼎锅之类的烧水,那风炉、炭挝、火夹、交床之类的都可不用。可见陆茶仙并非为追求繁琐而写“经”,而是按需出发,实用为纲,颇有点现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
  《茶经》的第十章,写的是茶之图,是说将《茶经》的正文,写在白色的绢布上,陈设在座位后面当背景用。这是干什么呢?这就是陆茶仙的自媒体嘛——给饮茶者以范本,也为自己的作品做了很好的宣传。
  此外,陆茶仙还精通传播学规律,请“大咖”神农氏当代言人,才有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本《茶经》不光写清楚了茶的种、煎、吃法,还阐明了茶的营养与品鉴,成为我国茶文化的百科全书。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老年腰椎峡部裂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 X测量参数的差异,探索 L5峡部裂发生滑脱的预测因素,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中
问:因为要给老人和孩子做饭,所以经常会用大米熬粥。为了熬好粥,我买了很贵的大米,但是效果依然不好,米粥的口感还是不黏稠。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儿?  答:粥是家常的主食之一,也是一种养生保健佳品。那么,怎樣才能熬出一锅黏稠好吃的米粥呢?  1.浸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做的好处是熬起粥来节省时间,而且熬出的粥米粒软烂、口感好。  2.开水下米。从营养的角度来看,熬粥用开水较
期刊
目的:探究大鼠原位肝癌纤维间质成分的特点及其与 MR延迟强化的关系。方法4只 Wistar大鼠原位肝癌模型行肝脏 MR扫描及多期延迟增强扫描,取12个肝癌标本行 HE、苦味酸-天狼猩
问:编辑您好!我家很爱吃冻豆腐,但是有人说豆腐经过冷冻就没有营养了。请问,这是真的吗?  答:的确,不少人会“直觉”地认为冻豆腐经冷冻后营养就流失掉了,不如鲜豆腐有營养。实际上,并非如此!  鲜豆腐内部有无数大小不一的小孔,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被挤压成网状。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流掉以后,就留下了很多孔洞。这使得冷
期刊
乳腺癌是目前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远处转移及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淋巴结转移是其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与腋
期刊
胫骨平台骨折占所有骨折类型的1%,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和膝部创伤之一[1]. SchatzkerⅥ型骨折是高能量骨折,该类骨折的感染、伤口愈合和继发性退行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较为
期刊
中國人之于茶,注重一个“品”字,讲究沏茶、饮茶的礼仪。唐宋盛行的“点茶”,形制十分优美:“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试想一下,点茶人意态闲适,着素服、抬纤手,用茶筅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令茶末与茶汤充分交融,激荡起片片涟漪如腾波鼓浪,那画面是何等引人入胜。  《红楼梦》里有茶: 妙玉为贾母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
期刊
1.论著类论文和病例报道均须附典型病例图片。附图要求少而精,只需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图片,能说明问题即可,论著的图片数最多不能超过12幅,病例报道最多不能超过4幅。每幅图的序号
期刊
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是通过2套相互垂直的球管发出2种不同能量的射线进行同步螺旋扫描,经探测器接受后对不同能量下所采集的多种不同密度物质的衰减信息进行分析的一种新的
期刊
目的观察花生衣煎剂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IFN-α治疗过程中所致的骨髓抑制的防治作用。方法给予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同时给予花生衣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