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 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要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各地方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的练习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某校组织秋游活动,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在下面三个城市里任选一个:杭州、苏州、上海。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展示了三个城市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其方位及旅游名胜有所了解。接着组织学生讨论本次旅行应考虑的问题如:去哪个地方,何种方法去,旅游几天、需要多少经费等。学生在明确本次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挑选理想的旅游地以及各种游玩方法,并对整个活动计划及结果进行简要的整理。接着让小组根据自己的选择以分工的形式上网查找所需的数据。接着利用数据解决相关问题。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整理与简单统计表》以后,可以用计算机分别模拟街道某处不同时间内各种车辆经过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所获得的有关车辆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帮助交通部门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小学数学教材是依据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制而成的,《新课程标准》对每一段每一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具体教学环境中由于教育对象存在心理和个性上的差异,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创设学习情境,由难变易,轻松自如。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就在于能围绕四要素服务,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交往合作的环境,实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网上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挥网络教学作为激发学生交流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在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化练习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许多“智慧花”。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朵花,每朵花都能进入一个练习,当学生做对时,就会跳出一只小猴子,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反之,小猴子就会说:“别灰心,再试试。”学生们为了争得小猴的夸奖,都积极动脑,认真计算。当计算正确,得到小猴子的夸奖后,他们个个兴奋不已,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会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其他文献
一、海上名家书画精品专场二、西山逸士溥儒作品专场三、铜鎏金佛像及明清文房古玩专场张大干(1899~1983年)《山阴后游图》1960年作137.8×65cm设色纸本立轴注:张大干《山阴
本文研究在煤矿井下低压电缆线路中,在满足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的允许电压损耗和经济上最省的条件时,允许电压损耗在低压电缆线路中各个区段的分配问题。导出了求解此问题的两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兴起,尤其是钢结构的建筑工程不断的涌现。在大量钢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其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被业内人士所关注和重视。在新颖多变的建筑结构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法来保质保量地完成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施工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的钢结构施工体系复杂,且
现代教育技术集视、听、触等多感官作用于一体,能够丰富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下面,我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摘 要:工程进度控制是建筑施工重点控制之一,然而在实际工施工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施工进度在一些工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现结合多年来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施工管理的内容、特点出发,通过对施工现场进度及工期的动态管理,来确保施工的进度。  关键词:现场管理;质量;进度;计划;控制  引言:  建筑工程现场是进行施工的场所,所有的施工活动都要通过现场这个场所实施。大量的原料、物资和半成品通过劳动者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
三渡海峡(日本)编剧:加藤正人,神山征二郎(兼导演)编写:钱有珏编者按:战后50年,全世界都注目日本政府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态度,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日本政府要员非但不批判军国主义,反而多次在各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本文对棉花黄萎病发病与气象因子、品种抗性、灌水方式、肥料种类和用量、菌株致病性强弱及菌量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花黄萎病在整个棉花生育期只有一次发病高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乐学、善思,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