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承载的真实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5002554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民间美术虽经千年岁月却依然如儿童般稚嫩,如孩童般的“平面”构图,不受空间甚至时空束缚的组合、透视,以及鲜明强烈的色彩,出于主观观念而产生的那些并不符合自然中真实的形象,却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真实性,只有这看似“幼稚”的形象才能反映民众最朴实的希望、心灵的真实。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幼稚 承载 真实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乡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但在欣赏了众多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后,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民间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基础,就像是美术的童年时代,但在历经千百年的今天看来,它却好象依然童稚年轻。民间美术,如粗陶、面塑、泥人、面具和那丰富多样的民间玩具、木偶,即便是很精致的皮影、剪纸、风筝、彩扎以及印染、刺绣等若与非民间美术制品置于一处,也都不可名状的透着稚拙、原始的意趣。通过每件美术作品独特的造型,我们会发现,除相对封闭、一成不变的生存方式决定民间美术保持童稚面貌外,其精神追求的实质也应是其因素之一。它主要是为包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信仰禁忌和艺术生活等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而不是为商品生产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创造的。这些在原始时期就已经是人类艺术的原动机和基本精神,如“麒麟送子”、“百年好合”、“八仙上寿”等,这些稚拙的图画,记载着亿万生命从古到今真诚的、由衷的全部生活期待,这是他们生活追求的最大值。无欲无求、古朴自足的主题构成了民间艺术童稚风貌的深层意味。
  也正因此民间美术才能成为最自由的、最有生命的艺术,因为那些民间艺人真的就如稚嫩的儿童一般并不以自然的真实,而是完全以他们的主观感受感知物象,一件很有趣的事是我在观看一些民居的砖雕时发现他们好象真的试图在二维平面上完整表现立体的三维感知经验,创造造型图式。这真的让我想到自己在幼稚园时画的那些图画,那时的我当然不会懂得给我画的景物打上明暗阴影关系,那是完全“印象”化的平面创作。然而这的确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现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主观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借以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作者们往往不受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屋里屋外不同空间的东西可以放在一个画面,平面铺开,互不遮挡,完整的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表现人物或动物的造型上,更趋向简单的定型化和程式化。如躯体四肢的结构关系接近于垂直水平关系,或简单僵直的倾斜关系。但是就如幼稚园老师不会说小朋友们画的平面人不是人那样,我们自然就轻易的接受了民间美术这看似“荒谬可笑”的形象。
  在画面组合上,民间美术表现为自由时空的组合方式,以年画“八仙上寿”为例,画面上有上古的铁拐李,汉代的汉钟离,唐时的吕洞宾、韩香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宋时的曹国舅等八位时代不同的仙人。把时代跨度如此之大的八个神话人物搬到一幅画里,按照西方写实主义思路。就会认为“八仙上寿”不合逻辑。但这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艺术语言,恰恰体现了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是按照表意的目的来造型。它根本不受对表达意义毫无作用的客观自然逻辑的束缚,而是以超自然客观逻辑的自由,任意移动时间、空间,把一切物象拿来为我表象而用。这些独特的造型语言,为民间美术赢得了充分的表现力,因为它们源于心灵,依照主观的心理真实去组合画面,因此,没有半点背离人们“所知”的虚假成分。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小时侯画过的那棵理想的树,那是可以长出我们喜欢的任何水果的“万能”树,把不同季节成熟的水果都搬到了那棵树上,甚至还有西瓜。可现在想想。那棵树和民间美术中那些祈求丰收的图腾何其相似。
  在画面构图上,一种是环形透视,一种是透明透视,同样表现出与西方写实主义迥然不同的构图方式。环形透视的特点是不固定视点,视点在围绕对象作环形运动,因而能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作全方位的展示。这种环形透视在传统民间美术中是最为常见的。也是在那些民居祠堂的砖雕上,表现四合院时,把上下左右的殿宇回廊平面铺开,朝向画面的中心,画行猎运载图时。也是把车平面展开,把左右两匹驭马平躺下来。四足朝向画面的外边。在一些陶罐青铜铸器中更是屡见不鲜。透明透视是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在一些泥人身上的图形也是有这样的表现意义的,那些绘制在人物胸口及肚腹的图形就分别代表了其心脏和生殖器官)。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的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
  而最初接触民间美术,给我们最强烈刺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还是那明快的却又有些不合常理的色彩吧。往往,民间美术中事物的形象并不会呈现它本来的颜色,它常运用对比强烈的高纯度互补色彩。高纯度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给人感觉情绪欢快,生命热烈。作为民间美术,如农民画、剪纸、布艺、织绣等等,它们以儿童般纯真心灵去撷取本能的最强烈最刺激的色彩,再加上日久天长地依偎着本土的色彩鲜艳的自然环境,使得主体赋予的表现力和文化意义都带有天造地设、与生俱来的性格。而这样好象真的很“幼稚”的表现方式却好象被我们很轻易的接受。我们好象并不意外,也并没感觉它并不真实。而是反而我们觉得它甚至是更真实的,那就好象“灵魂”的颜色。
  也许那是真的。有时候孩子才能接近真正的真实,有时候,只有孩子那纯洁自然的眼光才能做到没有任何杂质地看待这个世界,他们也许并不在乎物质的确切存在,他们有时对事物的认识甚至是建立在幻想上的,可谁又保证那不可能才是本质呢?至少如果民间美术没有那份“幼稚”,又怎么能产生那些民间艺术造型的龙凤飞舞和飞天入地的美丽神话?我们都看到,民间美术并没有因脱离模拟自然而脱离真实,变得苍白空洞,丧失艺术感染力,我想,是因为它将人们那纯真稚拙的天趣以及沉于造化、物我一体的美好心灵一再复现出来,它其实真的没有脱离真实,因为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它其实是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的,它充分体现着民众对生命的真情颂扬。对幸福、信念和希望的热情追求。对吉祥、正义、真善美的热诚歌颂。对美好生活的无比想望。它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其实都是为了将劳动人民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谁又能说它不是饱含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真实”的生活呢?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对于传播历史文化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解读的不同,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产生了相对迥异的文化触动。  [关键词]解读 电影 文化触动    电影是一门艺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门类,一般来讲都由审美和非审美两个层面组成。历史文化作为电影创作与传播的一个主要内容,经常被搬上银幕,这是其非审美功能的
乐谱是作曲家赐予音乐爱好者的“精神食粮”,对于拥有敏锐识谱能力的人来说。看到的不仅仅是音符,他们能通过一条捷径,犀利地理解作曲家所表达的“音乐秘密”,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解释,而通往这条捷径之路就是熟练地掌握乐谱中出现的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起源于通俗拉丁语(LatinoVoLgare),开始阶段只限于口头语言,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地位不断上升,并逐渐用于书面表达。意大利语共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中五个
[摘要]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给动画制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动画制作的领域延伸到影视特效、游戏、广告、教育、娱乐等多个方面。也进而推动着数字软件的发展和不断革新。当代应用于动画制作的软件更是纷繁复杂,像Flash、Animo、Retas、3ds Max、Maya、Premier、AE等等。通过对3ds Max这个数字软件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历史及现状的总结,探究数字软件在动画制作中可使用的
【摘要】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揭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狼狈处境。剧本中对希望的“等待”成为叙述的中心,本文分析了在剧本中设计的独特的叙述设计、叙述结构和非理性叙述。  【关键词】 《等待戈多》叙述结构,分析    两幕剧《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闻名世界的法国荒诞派戏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的成名作,该剧深刻反映了人类生存困境,充分揭示了
数字技术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电影本体问题的关注,“后电影”的提出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有学者认为,现代电影并没有死亡,而是在数字技术框架中,于内部生发出新的变化[1]。另一个问题随之被提出,“后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转变?  在科幻类型电影的范畴中,或许能够更清晰地说明这个问题,但目前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科幻片的文本内容与后人类思潮之间的关系上,认为“二者的相辅相生既提升培育了电影创作,又反过来
摘要 主持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的高度融合即构成完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外在形象是主持人形象美的必备条件;内在形象是主持人形象美的决定条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受节目类型的制约。  关键词 节目 主持人 形象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公共形象”。它是观众对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综合评价,是由参与节目创作的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由节目主持人出面完成的
摘要 媒体功能的变迁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巨大历史变革。在这个变革中,媒体人的内在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电影《求求你表扬我》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向。从媒体功能的变迁,媒体人的内在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渐行渐远的孤独身影。  关键词 《求求你表扬我》媒体功能的变迁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退隐    我国的报纸长期以来都曾经是文化意识形态发挥宣传和教化功能的重要舞台。80年
这些具有“西洋范儿”的黑白作品,出自华人之手。画质细腻,影调纯净,充盈着世界为之停滞的空灵,让我们看到了超越单纯记录的提炼。  拍摄者用心灵和精湛的技术为我们剥离了现实景象的繁复,仅以黑、白、灰的完美协调,造就了纯净的安大略湖。  段岳衡,这组作品的拍摄者,多年前移居加拿大,拍摄安大略湖达数年之久。其间,经典的浸润、技术的探索、心灵的转换,让我们有幸在今天看到了洗尽铅华、透射着拍摄者心灵印迹的安大
[摘要] 美国影像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一现象,就必须寻根溯源,考证支撑其发展的哲学思潮。实用主义,这与电影电视几乎同时代兴盛起来的哲学理念是美国影像艺术和产业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 美国 影像 跨文化传播 实用主义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11    关于美的界定古往今来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们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总体
[摘要] 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诠释的纽带。一首好的影视音乐作品,对整个影片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艺术领域,造型艺术是通过视觉展现形象,具有直观性;而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也恰恰因为其较画面而言的抽象性,反而能对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进行阐释。  [关键词] 影视 音乐 造型    影视艺术兼具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特性,它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它在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