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Fiscal Behavior Affected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 An

来源 :管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 this paper, we have explored the effec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behavior(FB)of the local govern- ment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OTIS). By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data between 1998 and 2007,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1) the up and down of the FB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no- ticeably curbed the UOTIS, which has found the expression in the fact that the greater the fluctuation of the FB, the more the share of those industry with greater degree of complex technology; whether in terms of the absolute share in district where the industry is located or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share in the whole country, this conclusion is valid all the same; that (2), compared with the expenditure of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and with the expenditure for sci- ence, education, culture and health, the vacillation of the expenditure of the administration has more negative func- tion; that (3) the rise of the level of commercialization has significantly ease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B on the UOTIS. Our findings have, from the angle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examined closely the economic effect of the be- havio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s style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are a useful complement to the existing re- sults of research.
其他文献
本文从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出发,定义了将质量安全按经济学特征差异划分为“品质”和“安全”两个方面的“全面质量安全观”,并从生产和交易两个维度构建了产业组织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奶业抽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尽管生产模式和交易模式对食品品质和安全都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在控制了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生产模式更为显著地影响了品质,而交易模式更为显著地影响了安全。这为解释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有效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本文在对以往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战略决策过程的整合框架。该框架将决策过程特征的前置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决策专有因素)及其过程结果和经济结果整合在一起。依据该框架,本文对重要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主要的研究模式以及研究成果中的矛盾之处。在综述的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本研究对于理论构建、研究方法和管理实践的启示,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一些方向。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结合省际的金融发展水平,通过构建面板变系数回归模型对FDI在不同地区引发的产业集聚差异进行了检验,从金融环境的角度,并就FDI引起产业集聚的省际差异性进行研究。检验结果证实了金融环境作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制约着产业集聚的形成和FDI外溢效应的发挥,同时文章也揭示了金融环境作为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地发挥中间传导作用,促进产业的集聚。
基于2008年地级市的数据,利用联立方程处理内生性问题,我们估计了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收入和价格弹性,并讨论了这些发现的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水需求的收入弹性为1.31,价格弹性为-2.43。这表明,随着收入增加,居民对水的需求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城镇居民的水需求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提价因而成为一个潜在的政策工具。在进一步分析提价对低收入者的冲击,以及对自备井供水的影响之后,我们认为,若能有效控制自备井的使用,并采取以较低收入者用水量为高水价起征点的阶梯水价,水价提升将会有助于解决城市供水的需求缺口。
本文主要回顾俄罗斯转轨以来货币信贷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演变发展,在此基础上评析俄罗斯金融政策的执行效果。笔者认为俄罗斯货币金融政策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俄罗斯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偏原料、能源类属性的商品,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化工类商品的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其次,俄罗斯政府害怕卢布升值对国内宏观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国内消费品加工业造成的影响,因此政府一直试图维持汇率稳定,这也造成国内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发挥。最后,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资金集聚在原料、能源行业、难以流动到其他行业,这就
国内现有文献大多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城乡统筹问题。国外从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到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给中国城乡统筹的启示是:知识和信息在城乡统筹中的不均衡分布,是城乡不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因。本文从传播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实证研究了中国的城乡差异,得出了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不均衡分布和传播,与城乡差异有正相关关系。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是市场信号传播的主渠道。市场信号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将引导资源和劳动力的流动。政府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公益性的大众传媒事业,促进知识和信息在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由于不断向国际市场供应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我国一直被外界看作是通货紧缩的输出者。危机之后,尤其是2009年7月至2011年初的一段时间内,面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我国又被个别国家贴上通货膨胀输出者的标签,并为此遭受指责。在新的一轮全球价格上涨轨道中,我国与全球价格的互动模式、及相互影响程度如何?在此次全球价格上涨趋势中,我国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未来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结论是:现实中,我国不但没有对外输出通货膨胀,而且在本次全
个人声誉之所以能给个体带来一系列积极的产出,源于它在社会与经济交换关系中所具备的不确定缓解功能——另一方借助个人声誉对个体在未来的行为做出预测,从而减少了对个体的行为不确定感知。本文认为,对个人声誉的关注同样帮助个体自身缓解了心理不确定,从而保持了行为的确定性。据此,本文在程序公平一合作关系下假设和检验了个人声誉关注对心理不确定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声誉关注对源自个体外部的心理不确定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但对源自个体自身的心理不确定没有显著作用。本文对个人声誉和不确定管理研究做出了可能的贡献。
低碳发展是人类适应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我国低碳发展遭遇资金瓶颈,发行低碳彩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融资渠道。从现实国情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发行低碳彩票的经济基础、市场潜力、经验技术基础、法理依据和市场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低碳彩票发行在我国已具有了现实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