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纸牌照为国内手机厂商打开的,到底是通天的大道,还是入地的鬼门?
今年5月27日,继第一批5家企业获得手机牌照之后,国家发改委又公布了第二批“通关”的4家企业名单。
又一批翘首以待的企业终于名正言顺地进入到手机生产领域。美好未来似乎触手可及,厂商们高度亢奋。
但是厂商们在憧憬未来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商业问题:市场供需比例。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核准公告称,新核准的4家企业投产后,年新增生产能力约1400万部,加上2005年3月30日核准的第一批5家企业,国内手机行业将会新增产能约2500万部。
对于手机产业的市场环境,国家有关部门也早有警觉。早在3月1日的两会特稿《2005“十大挑战”考验中国》中,“新的盲目投资正在形成”被视为挑战之一,其中又特别提到了“手机企业产能增长过快”。
据了解,2004年国内手机产量达2.4亿部,产能达3亿部以上,而国内销量与出口量相加却不过1.8亿部左右。
形势逼人。这边6000万部过剩手机的去向问题尚未解决,那边却有超过60家企业拟新上手机生产项目,翘首企盼“核准制”为其分得一杯羹。
一纸牌照为企业打开的,到底是通天的大道,还是入地的鬼门?
手机生产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的“利好”消息一出,一些急于进场的新玩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发改委提出了申请。这其中,除了创维、华为这类颇具有实力的传统家电和通信设备商外,不少非消费电子行业的公司也开始做出相关计划,为申请牌照而积极奔走。
曾经,奥克斯表示只要手机牌照核准制细则一出台,它将是所有申请者中投资额最大的。类似奥克斯般的投资狂热,在当时直至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比比皆是。
当初,为了获得手机“准生证”,奥克斯敢于将行政主管部门信产部告上法庭;如今,也是为了这一纸牌照,众多企业挤破了头也要力争。说到底,都是牌照背后的“利润”二字在作怪。
不同的是,在以往手机市场暴利的行业背景下,国内企业纷纷要求生产手机,这是基于大好利润前景的作为,手机牌照“一照难求”容易理解。而现在,手机行业利润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企业却仍然跟风投资,这实际上是基于牌照就是资源的惯性,而非理性投资。
事实上,国内手机产业正上演着“围城”现象。当国内手机生产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之后,20余家企业第一时间提交了他们的手机生产申请报告,以期冲入“围城”。而已经陷入“围城”中的国产手机厂商们呢?正疲于应对国际手机厂商在国内中低端市场上给予的强大压力,和在国际市场上打出的专利费之牌。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给手机生产“放行”的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同时发出了行业预警:目前手机市场供大于求,行业投资风险日益加大,许多企业已出现亏损。
2003年一举打下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国产手机,在2004年的激烈竞争下却出现了全线溃败:上海易美倒下,南京熊猫和中科健落难,一直处于国内市场前列的波导和TCL更是处境维艰……
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受惑于高额利润而盲目上马,受限于市场拥挤而销量大减,受制于技术含量而自相杀价,几年前在家电行业上演过的一幕,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在中国手机业重演。
就在新手机牌照颁发不久,另一条新闻更耐人寻味:西门子果断地将自己的手机业务售于明基,斩仓而退。如果联想到2001年时,爱立信将手机生产外包,及至与索尼合资成立索爱;飞利浦卖手机研发部门于浙江华立集团;阿尔卡特将手机业务售于TCL……跨国公司的一系列逆向操作,似乎在今天更显得明智而充满洞察力。
今年5月27日,继第一批5家企业获得手机牌照之后,国家发改委又公布了第二批“通关”的4家企业名单。
又一批翘首以待的企业终于名正言顺地进入到手机生产领域。美好未来似乎触手可及,厂商们高度亢奋。
但是厂商们在憧憬未来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商业问题:市场供需比例。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核准公告称,新核准的4家企业投产后,年新增生产能力约1400万部,加上2005年3月30日核准的第一批5家企业,国内手机行业将会新增产能约2500万部。
对于手机产业的市场环境,国家有关部门也早有警觉。早在3月1日的两会特稿《2005“十大挑战”考验中国》中,“新的盲目投资正在形成”被视为挑战之一,其中又特别提到了“手机企业产能增长过快”。
据了解,2004年国内手机产量达2.4亿部,产能达3亿部以上,而国内销量与出口量相加却不过1.8亿部左右。
形势逼人。这边6000万部过剩手机的去向问题尚未解决,那边却有超过60家企业拟新上手机生产项目,翘首企盼“核准制”为其分得一杯羹。
一纸牌照为企业打开的,到底是通天的大道,还是入地的鬼门?
手机生产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的“利好”消息一出,一些急于进场的新玩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发改委提出了申请。这其中,除了创维、华为这类颇具有实力的传统家电和通信设备商外,不少非消费电子行业的公司也开始做出相关计划,为申请牌照而积极奔走。
曾经,奥克斯表示只要手机牌照核准制细则一出台,它将是所有申请者中投资额最大的。类似奥克斯般的投资狂热,在当时直至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比比皆是。
当初,为了获得手机“准生证”,奥克斯敢于将行政主管部门信产部告上法庭;如今,也是为了这一纸牌照,众多企业挤破了头也要力争。说到底,都是牌照背后的“利润”二字在作怪。
不同的是,在以往手机市场暴利的行业背景下,国内企业纷纷要求生产手机,这是基于大好利润前景的作为,手机牌照“一照难求”容易理解。而现在,手机行业利润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企业却仍然跟风投资,这实际上是基于牌照就是资源的惯性,而非理性投资。
事实上,国内手机产业正上演着“围城”现象。当国内手机生产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之后,20余家企业第一时间提交了他们的手机生产申请报告,以期冲入“围城”。而已经陷入“围城”中的国产手机厂商们呢?正疲于应对国际手机厂商在国内中低端市场上给予的强大压力,和在国际市场上打出的专利费之牌。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给手机生产“放行”的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同时发出了行业预警:目前手机市场供大于求,行业投资风险日益加大,许多企业已出现亏损。
2003年一举打下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国产手机,在2004年的激烈竞争下却出现了全线溃败:上海易美倒下,南京熊猫和中科健落难,一直处于国内市场前列的波导和TCL更是处境维艰……
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受惑于高额利润而盲目上马,受限于市场拥挤而销量大减,受制于技术含量而自相杀价,几年前在家电行业上演过的一幕,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在中国手机业重演。
就在新手机牌照颁发不久,另一条新闻更耐人寻味:西门子果断地将自己的手机业务售于明基,斩仓而退。如果联想到2001年时,爱立信将手机生产外包,及至与索尼合资成立索爱;飞利浦卖手机研发部门于浙江华立集团;阿尔卡特将手机业务售于TCL……跨国公司的一系列逆向操作,似乎在今天更显得明智而充满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