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物生物是畜物兽医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对本门的要求,突出各专业特色。几年来我们从优化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与讨论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改革状态。
遵循动物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课程教学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建设方向,树立“创造、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理念,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路线,运用信息化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科学设计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动物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竞争和现代畜牧业发展与畜产品加工的要求。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及时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成果。
(二)教学内容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总体研究:《动物生物学》的性质、地位、目的、任务、原则、课程大纲。本体研究:《动物生物学》教学论,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客体研究:《动物生物学》教材论,研究教材编写原则、教材内容、教材使用、课程资源的开发,PPT课件的制作与修改。主体研究:《动物生物学》学习论和教师论。研究“动物学”学习生物理论、教师素质、教学实践活动等。
本课程教学改革注重体现本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关课程群之间以及与后续课程的相互关系,注重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宽、新、实”的特点,教学内容在保证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及时吸收基础教育改革和专业学科教研的最新成果,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教学内容上,把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及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效性、新颖性。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及时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成果。
(三)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课教学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度。采用PPT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双主教学、增加双边活动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按课程大纲要求布置课后作业和进行考查,提高了理论教学效果,去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实验课由传授式实验向引导学生探索式实验转化。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实验操作及基本技能,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得当地运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最大限度的理解吸收,教学效果良好。如:将各门动物的特征和实验课制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帮助同学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对专业术语实行了中英文对照教学。
(五)考核方法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理论教学尝试开卷与闭卷考试结合,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半开放考试模式,力求走出死记硬背的传统考试模式。平时考核占20%,实验操作能力占30%,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50%。变一次终结性考试为全程形式性考核,变单一闭卷笔试为开放多样化模式,变记忆模仿能力的考核为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引导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
课程考核建立了主、客观相结合的各种题型的试题库,试卷命题质量高、考试内容重点突出、题型丰富、覆盖面广、难易程度合适,题量适中,符合大纲要求。A、B卷均有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客观、准确,阅卷严格规范。
理论考核、平时测验及实验考核的分值比例合理,考核方法适当,试卷评分科学合理,试卷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规律。阅卷和成绩录入及时、规范,试卷和成绩分析科学、客观,能够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试和评卷后能够及时地进行试卷分析,成绩单记载清楚、规范。
通过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较好地解决了课程内容陈旧滞后、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实践环节偏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等问题,达到了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
根据学科发展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和规章制度。坚持课程组内教师互相听课,按大纲内容集体备课,共同做预备试验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程组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通过组织学生座谈或谈话的方式,全面了解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状况。加强与学院教学督导组的沟通,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进教师、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以及使用新版教材时,始终坚持试讲制度。形成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施效果好。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改革状态。
遵循动物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课程教学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建设方向,树立“创造、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理念,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路线,运用信息化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科学设计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动物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竞争和现代畜牧业发展与畜产品加工的要求。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及时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成果。
(二)教学内容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总体研究:《动物生物学》的性质、地位、目的、任务、原则、课程大纲。本体研究:《动物生物学》教学论,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客体研究:《动物生物学》教材论,研究教材编写原则、教材内容、教材使用、课程资源的开发,PPT课件的制作与修改。主体研究:《动物生物学》学习论和教师论。研究“动物学”学习生物理论、教师素质、教学实践活动等。
本课程教学改革注重体现本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关课程群之间以及与后续课程的相互关系,注重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宽、新、实”的特点,教学内容在保证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及时吸收基础教育改革和专业学科教研的最新成果,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教学内容上,把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及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效性、新颖性。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及时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成果。
(三)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课教学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度。采用PPT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双主教学、增加双边活动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按课程大纲要求布置课后作业和进行考查,提高了理论教学效果,去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实验课由传授式实验向引导学生探索式实验转化。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实验操作及基本技能,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得当地运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最大限度的理解吸收,教学效果良好。如:将各门动物的特征和实验课制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帮助同学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对专业术语实行了中英文对照教学。
(五)考核方法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理论教学尝试开卷与闭卷考试结合,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半开放考试模式,力求走出死记硬背的传统考试模式。平时考核占20%,实验操作能力占30%,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50%。变一次终结性考试为全程形式性考核,变单一闭卷笔试为开放多样化模式,变记忆模仿能力的考核为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引导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
课程考核建立了主、客观相结合的各种题型的试题库,试卷命题质量高、考试内容重点突出、题型丰富、覆盖面广、难易程度合适,题量适中,符合大纲要求。A、B卷均有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客观、准确,阅卷严格规范。
理论考核、平时测验及实验考核的分值比例合理,考核方法适当,试卷评分科学合理,试卷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规律。阅卷和成绩录入及时、规范,试卷和成绩分析科学、客观,能够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试和评卷后能够及时地进行试卷分析,成绩单记载清楚、规范。
通过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较好地解决了课程内容陈旧滞后、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实践环节偏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等问题,达到了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
根据学科发展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和规章制度。坚持课程组内教师互相听课,按大纲内容集体备课,共同做预备试验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程组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通过组织学生座谈或谈话的方式,全面了解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状况。加强与学院教学督导组的沟通,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进教师、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以及使用新版教材时,始终坚持试讲制度。形成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施效果好。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