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心理品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小组在一个报告中说:“这种能够感受他人、体察他人感受的神经学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同感’,在人类社会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感”就是将心比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是要有一颗体察之心。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具备这种“体察”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受的心理品质十分重要,它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王荣生教授如是说。而要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是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关注教材与学生的契合,是语文教学内容本来的含义。因此教师备课的功夫首先要花在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和辨认上。钱梦龙老师在谈到上课的体会时说:“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魏书生老师上课前总是要和学生“商量商量”再确定教学的内容。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体察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前提的。学生已经读懂、读出味道的,教师如果还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学生自然不感兴趣。教师要教的,是学生还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还没有读懂的地方,或者是学生读得不够深入的地方。
  那么怎样才能体察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呢?钱梦龙老师的体会是:“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钱老师的教学体会告诉我们教师备课时心中要装着学生,而要了解学生,教师又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感受,然后推己及人。这就是说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自己,“体察”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自己。
  不仅在备课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随时关注、体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师在课堂对话中要对学生的发言保持高度的敏感,有时候学生一句话不经意的话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一个起点。有位老师教《促织》,课前设计的教学思路是,由情节入手,按照“尚促织、征促织、求促织、得促织、失促织、死促织、(又)得促织、斗促织、献促织、评促织”的行文线索,赏析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进而结合《促织》的结局,探讨小说的主题。这样的教学安排可谓中规中矩。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觉得小说中的父亲太残忍了,表示非常不喜欢这位父亲。学生的发言显然比较感性,是较为初浅的阅读感受。但这位老师察觉到这是学生真切的阅读感受,于是抓住了这个教学“意外”,另起炉灶,让学生讨论父亲成名“残忍”与否,进而明白是当时的社会让成名不能成为一个好父亲,与其说成名残忍,不如说是当时的社会残忍,是残酷的社会导致人性的扭曲。从人性的视角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显然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一课例中,教师敏锐地捕捉住了学生阅读初感,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的课堂教学历来是最为丰富多彩的,涌现出了许多颇富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在先进与否,合宜才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与教材、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相适合,这也同样需要教师对自己阅读体会的自觉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体察和把握。黄玉峰老师执教《世界最美的坟墓》,一开头非同寻常的用了三个导入,一是介绍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生平事迹;二是介绍托尔斯泰晚年,朗读茨威格表现托尔斯泰晚年经历的剧本片断;三是描述托尔斯泰的晚年经历,推测茨威格临近托尔斯泰墓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要作这样近乎烦琐的导入呢?他在教学札记中写道:“本以为这篇文章很容易教,只要扣住‘朴素’二字便可大功告成。然而当我仔细阅读课文时,却发现其中有很多疑点没有解决,有很多东西远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他发现如果没有对某些具体背景的了解,学生会很难理解“某些词语”字面背后的意思,更难与“字里行间”的情绪产生共鸣。黄老师的这些导入打通了学生与课文相“隔”的地方,同时营造了某种氛围,让学生进入某种场景,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感。这些导入方法的运用看似复杂繁多,但是适宜和有效的,这源于黄老师对自己阅读感受的体察和对学生阅读现状的把握。
  好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是摇曳多姿的,但在追求生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课堂细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学生精彩的发言,教师没有及时地表扬就让学生坐下;学生讲不到位或讲得不够流畅,教师就匆忙打断;有时学生发言完毕,教师顾自讲解,没有及时请学生坐下……看似细节,却可能因为教师忽视学生的感受而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影响他的学习积极性。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在日趋激烈的教学竞争中,曾经柔软的心渐渐变得粗砺,失去了感受之心、体察之意。心灵不再灵敏,当然就会罔顾学生的内心感受。语文教师不仅要做课堂的组织者,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者,还要做学生心灵世界的观察者和保护者。
  作业评价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最主要的作业评价工作。作文批改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去要求学生,把学生作文批得“体无完肤”;二是撒手让学生自我批改或分组相互批改。这些做法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果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去观察这两种做法,就会发现这两种方法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前者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失去写作的热情,这是因为学生是渴望被肯定的,而且一个人的错误是不会轻易被改变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有时只能适得其反。后者则会出现不认真作文、应付交差的现象,学生毕竟是有惰性的,没有老师的督查就有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何况作文又是学生最怕做的作业。因此,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出发开展作文评改有可能会让作文评改更有针对性。多年前,李镇西老师曾经上过一堂引起争议的作文课,在这一节课里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全班37个学生有21个学生得到了朗读自己优秀习作或作文片断的机会,二是佳作亮相后,李老师会问三个问题:你怎么构思的?你最满意什么?如果重写,你会作哪些改动?李老师挖掘出了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全班大多数同学获得展示自己作文的机会,这满足了学生渴望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需求。而三个问题的设计可以让习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体验,感悟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与同学分享,这显然比教师直接的指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李老师的这些教学策略可以说是在洞察学生写作心理的基础上设计的。
  一篇作文,哪怕是最差的作文,反映出的是学生鲜活的心理。有些作文是学生精心写成的,那么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他的用“心”之处,为他的慧心喝彩,做学生的知音,激发他的写作热情。有些作文是学生为敷衍应付教师而写的,对此我们应该毫不客气地加以指出。有些学生写作态度很端正但写作能力不强,对这样的作文既要扬其善又要救其失。对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如果是一时的笔误,大可视而不见,如果与不良习惯和能力有关的也要适时指出。总之,教师如果能够透过作文体察出学生的写作心理和写作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那么作文评改可能会更有效。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等观念已为每一个教师所熟知,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语文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反思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体会,这样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认识学生。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就是学生,学生就是教师,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学生,也就有了一颗“体察之心”。
  
  相卫平,教师,现居浙江嵊州。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美学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美育不是狭隘的,应该说美育的内涵是深刻的、外延是广泛的。美育不仅是艺术课的内容,也不仅是教会
年近花甲的周某做梦都想不到,因8年前一时贪婪,近日被汉寿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8年,时任汉寿县邮电局西湖支局局长的周某,趁单位改制(邮电分为邮政和电信)财务疏
先看2010年安徽卷高考作文试题: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
①辣椒的营养非常丰富,维生素ABCD和胡萝卜素,蛋白质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都蕴藏其中,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达到了苹果的21倍,位列蔬菜之首。②说到辣味我们要先从什么是味
林某与张某强、张某富兄弟驾乘一辆摩托车,途中不慎将行人李某撞伤,李某为此花去医药费3000余元。由于当时天黑,被害人李某不能确定三人当中谁是骑车人,事后林某与张某兄弟俩
2005年11月1日晚8时,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红光派出所接到一名男子报案,称他的女友被人绑架。按照报案人指引,民警来到一个瘸腿犯罪嫌疑男子住处,解救出一名手脚被捆绑、嘴被
本文依据Semi-APARCH模型,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风险进行了测量,同时利用相关系数分析了金融和实体风险之间的联动性状况,并提出利用尺度函数上限作为预警信号的风险管理方法。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Geogra
同事刘某因买房向我借了2万元,约定1年后还,但没有写借据,也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一位同事李某听我说过这件事。事隔2年多,刘某拒不还钱,称其2万元早已偿还。我想去法院告他,
2005年12月8日,浙江省平阳县法院开庭审理了平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肖江镇劳动保障所所长黄经河涉嫌玩忽职守一案,同时被以玩忽职守罪提起公诉的还有平阳县社会保险局计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