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三点式”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实践证明,学生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反之,学生在某种压力下被迫去学,只会导致身临而心违,使其个性受到压制。学生学习的动机被激发后,若教学过程刻板、单一,又会因枯燥无味而使学生已形成的动机弱化直至消失。因此在把学生带入情境后,应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教材本身的情境是连续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下面我就以《落叶》一文为例,具体介绍阅读教学中的“三点式”。
  一、触发兴奋点
  课始巧妙的设计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思维的开展,短时间内有效进入状态,提高效率。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课始就抓紧时间从知识点入手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课始的精神状态,对于学生原有的种种与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因素置之不理,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事倍而功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阅读课始,教师的“导”要能紧扣文章的特点、情感发展的脉络,结合学生的感情基础、学习状态,力求找到学生原有的感情与文章内在感情的交叉点或起始点。“牵一点而动主线,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愉悦身心,产生向往。
  《落叶》一文讲的是秋天到,树叶落,小动物们利用落叶的一些自然现象。课文对落叶是赞美的。学生对落叶十分了解,但感情基础不同,或喜欢,或讨厌,或视而不见,与文章的情线有不合拍的地方。此时,教师需要巧妙设计,触发对落叶的兴奋点。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季节最值得我们去的地方是哪儿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然后我播放课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配上优雅的乐曲。原本由于紧张而坐得笔直的学生,此时都被那些美丽的地方所吸引,不断地发出感叹声,全班同学都睁大了眼睛,唯恐漏看哪幅图。这时,我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都认为:没想到落叶也有这么美啊!反之,如果教师按照简单快速的方法,先揭题让学生读一读,然后阅读课文学习字词,就难免会忽视学生的原有状态,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欲望全无的现象。这种失去动力的学习结果必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师事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课文,并与课文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情景中受到了熏陶,都认可落叶,改变了原有多种多样的情态,处于凡谈落叶皆会兴奋的状态,初步产生了爱落叶的感情。当然他们对接下来学习有关落叶的文章也就迫不及待了。
  二、引发共振点
  小学生一旦进入兴奋的状态,教师要把握时机,正确诱导,控制兴奋的蔓延方向,要及时地促其深入发展,形成小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内容内在情感的共鸣。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教师授课时,要精心设计,把理性的传授、情感的激发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同时,增强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调动学生口、脑、手、脚等多种感知器官协调并用,用肢体语言演绎文化语言,让学生在演中觅趣,趣中理解,营造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课文内在情感产生共鸣。
  《落叶》一文中有许多关键的动词,这些动词既是课文情感的落脚点,也是学生与课文情感共鸣的切入点。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再让学生找动词、圈动词、说意思,而是请学生跟我一起来做小动物们的动作,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合理地加上课文中没有的动作,由慢到快,做两次。其中,教师及时表扬那些可爱的、富有想象的“小动物”。表演完,请学生说说哪两个动作一样,明白“躲”与“藏”是一对近义词。这样,学生不但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各个动词,而且课中又掀起一轮高潮。接着,学生在明确课文中讲的树叶落在哪里后,教师让他们想象树叶还会到哪里去。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田里、操场上、屋顶上、树林里、小朋友的头上……),学习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此时,教师让学生挑选最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表演。教师把“树叶”贴在自己胸前,做飘落的动作,边做边说:“看,我是谁?”(落叶姐姐)“我要来采访各位小动物了,谁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此时,“小动物们”都争着要被采访。在采访中,学生们犹如进入一个童话故事,俨然把自己融入故事的角色中,巴不得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落叶姐姐”。特别是“落叶姐姐”请小燕子向其他伙伴传达消息时,小燕子们已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了。这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
  三、形成兴趣点
  教师虽然抓住了共振点促使学生进入共振圈,但是如果到此为止,不把学生的这种共鸣上升到一定层次,也就前功尽弃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种劲头保持到课末,从课内转向课外,形成具有延伸性、拓展性、发展性的某一点兴趣,从而加强基础,发展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活,其思维就会随着课堂的节奏灵动飞扬。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学完2~5自然段,学生还沉浸在与“落叶姐姐”愉快的交谈中。这时,“落叶姐姐”表扬“小动物们”表现好,想带他们去树叶乐园走一走、看一看。“小动物们”此时早已迫不及待了。于是,我马上在大屏幕上出示树叶乐园:①你能用树叶拼成美丽的图案吗?②树叶的作用有多大?③树叶为什么会变红、变黄,会落下来?他们看了这些问题觉得很新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要想更深入地了解树叶的有关知识,课后可以多看一些科普书,上网查资料,动手去实践。
  由于学生事先已有了对落叶的兴趣,对于教师提供的有关落叶的几个综合性问题,他们自然就会主动地选择和实践。这样,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加强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使学生在语文课学到的东西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
其他文献
【正】 东南亚这一名称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它最初出现在一八三九年美国牧师哈瓦杜·玛鲁可姆的著作《东南亚之旅》一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一九四三年八月,同盟国在
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海关正在讨论取消对钢坯和长材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
【正】 走到安宁的杨阁村,就会得知这里又叫石淙渡,据段昕纂修的(雍正)《安宁州志》记载:“石淙在螳郎江中,石如砥柱,嵌空玲珑,飞流激湍,触之辙应,冷若金石,江流远闻”。故有
自2002年6月-2004年6月,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扁平疣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读了《安徽税务》今年9期上登载的小小说《面子》一文,感触颇深。我从税近10年,遇到阿彪类似的情况也不少,只是没有享受到刀子见红的“礼遇”罢了。如今我们的税收工作已阔步迈进了
为了弥补高炉上料管展开图传统画法的不足,先在正确算法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并结合Visual Basic6.0编制程序,对高炉上料管展开图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绘制,精确快速的得到展开
重视通联工作加大税收宣传南陵县税务局重视通联工作,曾连续4年荣获县委宣传部授予"先进通联单位"称号,这个局共有13名业余通讯员,他们勤奋耕耘,埋头写作,93年共向各级新闻单位撰写稿件241篇
【正】 云南师大中文系讲师姜宗伦同志所著《古典文学辞格概要》一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者姜宗伦同志,多年来一直注意研究古典文学辞格,经反复琢磨,几易其
当前的习作教学.至少应该给予学生三个方面的自由。其一。命题选材的自由。其二,表达思想情感的自由。其三.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怎样才能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
目的:观察并研究针刺背俞穴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58例运用针刺背俞穴的方法;对照组50例应用阿普唑仑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