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曲艺社团建设与曲艺美育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l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曲艺社团是曲艺艺术传承与传播的重要组织。曲艺作为一门艺术必然拥有成熟的技艺与艺术思想,在传承千百年的曲艺艺术背后是深厚的曲艺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曲艺社团的建设以专业化和大众化为主要方式,完成传承与传播,培养大学生欣赏曲艺、热爱曲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使大学生在曲艺的感染下完善人格修养,塑造美好心灵。
  [关键词]高校曲艺社团;曲艺;曲艺美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2233(2021)09-0202-03
  [收稿日期]2021-04-28
  [作者简介]赵思宇(1996— ),男,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柳帅君(1998— ),男,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州221100;太原03000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曲艺用“说、唱”的手段集中表现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故事,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艺术结晶。400多个曲种将中国众多优秀传统故事传唱至今,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随着国家对曲艺的重视,特别是对曲艺人才传承与培养的重视,高校纷纷建立起曲艺社团,这既是对大学生学习、传承曲艺的极大支持,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方法之一。学生们在其中了解中国故事、体会传统艺术之美、掌握艺术表现技巧,在曲艺社团中全方位、多层次地体验与学习,感受曲艺的魅力。因此,高校曲艺社团建设与曲艺美育有着重要联系。
  专业化与大众化是高校曲艺社团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曲艺来源于民间、贴近群众,人们大都认为其表演的专业门槛不高,也敢于尝试、乐于尝试,既简单又轻松。然而曲艺之所以称为艺术,其简单中带着复杂与深奥。舞台上看似只有一两个人,但一定要“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在叙述者与人物表演之间“跳进跳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特点与形象表现,演员要全方位地展现给观众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既有“叙述体”也有“代言体”,这是极其专业的。
  正是由于曲艺表演的专业化要求,大学生曲艺社团在社团的管理、教学、演出实践等多个方面向专业曲艺院团靠拢,并结合其自身性质和特点不断调整,从而形成一套专业化建设方案,以实现社团更全面、更高效的发展。“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众化则是曲艺吸引众多学生的基础,然而真正要使这些大学生走近曲艺则需要专业教师的引领,观艺术、知典故、识道理,让大学生们更深一层地领略曲艺之美,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高校曲艺社团的建设就应从这一核心出发。
  一、高校曲艺社团的专业化
  高校培养曲艺爱好者、曲艺新人,要带领他们探寻曲艺艺术的真谛,体会曲艺艺术的语言美、音乐美、行为美、心灵美。曲艺是表演艺术,需要艺术实践场所与非遗传承的体验场所,高校曲艺社团正是这一传承与实践的基地。这里汇集着一批痴迷曲艺的大学生,他们在此完成了从学、练到演的全过程。
  (一)社团教学专业化
  因曲艺的专业艺术水准高,舞台表现深见功底,专业化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曲艺学是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发展的一门学科,曲艺理论与曲艺实践是曲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应该学习曲艺理论,理解曲艺美学,深刻体会曲艺文化内涵。“大学生从学科专业的视角认知曲艺,明了其学术文化地位”[1],在此基础上进行舞台演出实践才能更好地塑造舞台之美。
  1.专业教师指导与名家交流
  专业化教学的方式就是要邀请专业教师作为曲艺社团的指导老师。专业教师对这门艺术往往有着深厚的史论基础,可以清晰地向大学生们解释曲艺的历史与民俗以及背后存在的文化渊源。大学生们需要在滑稽有趣的故事背后凝练升华自我的思想,正所谓在曲艺作品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曲艺作品中塑造的每一个鲜活的形象都是一类人物的代表,他们或有性格缺陷,或尊老爱幼,或正气凛然,这样一种人物精神值得学生们反思,这正需要专业教师解读与引领。湖南科技大学仁人乐曲艺社指导老师李跃忠,常年潜心研究民间戏曲曲艺,在学校先后开设戏曲曲艺选修课。学生们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些曲艺问题成功申报为科研项目计划,调动了学生们欣赏、观看、学习、研究曲艺的积极性,也为曲艺学学术发展提供一些见解。
  “口传心授”是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普遍方式,只有在专业演员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练得精、学得活、用得巧。曲协的老师们乐于同大学生朋友交流、探讨艺术。湖南省曲协、湘潭市曲协经常对湖南科技大学曲艺社进行专业指导,使得曲艺社成员们的表演水平迅速提高。与老师们交流、学习艺术的本质,让大学生们知道如何塑造人物、表现故事,将大美之艺表现得淋漓尽致。
  2.加强基本功训练
  艺术的成熟要靠基本功的累积,许多艺术前辈耄耋之年还坚持每天练功。大学生在训练时也要从零开始,气息、发音、绕口令、贯口、快板、学唱再到剧目作品,要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这种训练一是使得大学生舞台表现力更强;二是使大学生养成坚持奋斗的好习惯;三是在训练中感悟艺术真谛。有些人认为学生社团以爱好为主,不以培养曲艺传承人为目的,没必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实际上这个基本功的训练不是以培养传承人来定位的,而是体验、继承与传播。正如鲍震培所说“传是带有传播和继承两层含义的”[2]。因而我们提出了这一相对专业的社团建设要求。仁人乐曲艺社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曲艺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印刷内部基本功训练资料极具实用性。
  (二)演出实践专业化
  舞台演出实践是在专业化教学基础上实现的。舞台演出实践包括校园晚会、曲艺专场、重大曲艺赛事等。随着国家对曲艺的重视,各地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曲艺赛事,例如辽宁省大学生曲艺节、长沙市“芙蓉韵”曲艺大赛、全国大学生曲艺周等。比赛不仅要求学生们有参与的热情,对大学生曲艺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向表演专业化迈进,学生们必须不断提高舞台表现能力。   二、高校曲艺社团的大众化
  高校曲艺社团的使命一是培养学生演员,二是培养更多的曲艺爱好者。曲艺爱好者愿意观看曲艺演出、了解曲艺文化,是曲艺社团或者说是高校曲艺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演出作品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观众,从校园走到剧场,继而关注整个曲艺事业发展,为现如今的曲艺作品叫好,这是大众化的目的。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曲艺演出活动
  大学生观众在这一演出活动中体验欣赏艺术的乐趣,实现曲艺在高校的传播。曲艺社团在演出活动中对作品的题材选择也尤为重要。校園相声作品更多涉及美好的校园生活、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问题与思考,不断创作与改编一批“传得响、演得好、唱得开”的曲艺作品。校园晚会演出的节目,若演出水准不高,则会给大学生观众带来些许负面影响;而演出节目若是经过锤炼的、专业指导的作品,一招一式表演出来是美的,大学生观众从中认识曲艺表演,接受并深入了解更多曲种,增强曲艺的影响力。这种传播是大众化的,但这是与之前所提专业化分不开的,也是需要高校曲艺社团建设者关注的方面。
  (二)走进剧场
  剧场是舞台表演艺术绕不开的话题。大学生们只有亲身体验剧场演出的文化氛围,才算完成曲艺欣赏之旅。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喜欢在手机上观看各种节目、演出,对于剧场越来越陌生。舞台艺术的生命力在剧场,正所谓“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演员口中有不同的韵味与美感,每个演员对艺术的理解不同,表达出来的是不一样的人物形象,这是曲艺的奥妙之处。曲艺社团需要带动这一批学生走进剧场,将关注点渐渐介入曲艺名家与曲艺演员的演出中来,这对曲艺、戏曲等传统艺术都有促进作用,使舞台艺术充满活力。
  (三)曲艺宣传大众化
  高校曲艺宣传可以采取众多宣传方式引导学生们走近曲艺文化。现如今,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app、哔哩哔哩视频网站都成为大学生们经常浏览的媒体平台,曲艺宣传也要借助这些网络平台,加快建设曲艺宣传的新阵地。许多高校曲艺社团纷纷将校园曲艺活动上传至网络
  平台,将曲艺与校园文化融合,一方面宣传校园曲艺文化;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大学生了解曲艺文化、参与校园曲艺活动的积极性。高校曲艺社团大力宣传优秀作品、社团活动、校园新闻、曲艺公选课等内容,丰富网络曲艺文化。曲艺网络宣传也成为湖南科技大学学生“互联网+”的创新项目,学生们乐于开发更广阔的网络宣传渠道。
  三、高校曲艺美育引领
  校园曲艺活动终究是为了育人,这些艺术活动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这对于高等院校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都有重要意义。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培养学生崇德尚美、开智养正,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曲艺作为艺术载体,在节目中“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大学生们在每一个故事中学习与反思,将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它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高校曲艺社团就是实施系统美育的主要载体。
  (一)学习中华美德故事、培养优良品德
  传统曲艺作品往往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小说话本等,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或抨击丑恶,或弘扬美德,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也给人以思想启迪。《正气歌》《劝人方》这些故事传承千百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新时代的青少年不能忘记,要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思想,笃志敏行。中华故事由不同曲种表现出来,优美动听,令人熟记于心。相声《论捧逗》诙谐幽默,告诉人们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要尽职尽责,相互配合,将工作完成得更为出色。鼓曲《劝人方》,提倡邻里和睦、勤俭持家。快板书《奇袭白虎团》《劫刑车》《千锤百炼》则展现战士们智勇双全、保家卫国的豪情。评书《岳飞传》《七侠五义》,将中华故事活灵活现展示出来,学生既晓故事,又体会古人的精神境界。
  曲艺艺术是一门有着“老先生”的艺术,正因为有“老先生”的不断教育,才使曲艺得以传承,尊师重道的精神在曲艺文化生态中传承至今,曲艺人尊重老师、注重传承。这种精神推及到高校,将尊师重道文化内涵感染学生,传承中国千年文脉,艺术是人类全部文化传统孕育的产物,其价值就在于背后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曲艺故事中都有体现,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成长、成人、成才。在学生们的心中深深扎下了对中华民族的敬畏与热爱之情,在一言一行中践行着中国精神。让大学生们“触摸中华文脉,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
  (二)提高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学习艺术、欣赏艺术则是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美是通过载体表现出来的,艺术是最明显的美的载体,艺术美是学生们在体验与实践中探寻的。曲艺的艺术理论与思维不同于西方艺术,是一种东方古典之美,民间艺术之美,民俗不是“俗”而是“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是美的艺术。大学生通过体验曲艺,增强对曲艺的审美能力,分辨美与丑,将这种审美能力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学生人际交往与现实工作中的美的素养。曲艺演出的体验中,从文本到舞台演出,将文本加以改造完成二度创作,这一过程充满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大学生参加曲艺表演,自己完成舞台艺术呈现,激发参与美的创造活力,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不断加强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不断升华作品艺术美感,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创造力。
  结 语
  高校曲艺社团是曲艺艺术在高校传承与传播的重要组织,是曲艺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形式。高校曲艺社团一方面重视团队建设与团结协作,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曲艺表演与艺术审美能力。曲艺社团应加强专业化与大众化建设、提高校园演出参与度,完成美的塑造。高校曲艺社团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将曲艺文化洒遍校园,激发大学生参与曲艺活动的热情,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古老的曲艺年轻化。大学生通过对曲艺作品、曲艺故事的欣赏、表演、创排,感悟曲艺文化内涵,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与自信,提高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曲艺美育中完善人格修养,塑造美好心灵,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1]
  宋 辉.高校曲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84—87.
  [2]鲍震培.高校曲艺鉴赏课与社团建设在曲艺活态传承中的作用[J].曲艺,2019(05):57—59.
  (责任编辑:庄 唯)
其他文献
期刊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进行工程建造的过程中对造价进行一定的管理,是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的措施,对于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推动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分类及现状,提出了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途径,对严格控制造价管理工作,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效果有重要作用。
在中西方语言研究对比的基础上,提炼出王念孙《广雅疏证》涉及“愤怒义”的相关词条,深入探究王念孙疏解过程中自觉使用的科学的语言研究方法。王氏所构建的以“愤怒是气”为典型模型的情绪系统概念隐喻意识源于古、通于今、胜于西,是远远超越于西方认知语言学的思想体系。
《二程粹言》以改写二程语录的方式祖述二程学说,编旨不在复原二程语录,而在阐释二程道学话语。因而采取以类相从编例,合二程语录为一体,变语录而文之,以建构道物一体的道学话语体系。此系列创举,开启了洛学闽学化进程,对程朱理学的形成,无论从观念到方法均产生先导性影响。
作为生命化教育推广人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在平时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咨询中,一提及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些家长就“摩拳擦掌”:“对啊,不能让孩子处处顺心、事事顺意、时时顺利,我们做父母的要想方设法地制造些困难、障碍、挫折,让孩子多吃点苦,多走点弯路,多经历些磨难,这样孩子才知道什么叫人生!”这或许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挫折教育是靠“制造”机会而来的吗?是需要父母用心良苦刻意为之的吗?其实不然。  先来看
期刊
随着“体医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探寻影响“体医融合”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体医融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描述其在“后疫情时代”所发挥的功能,同时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反映“体医融合”深入推进实施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发挥体医融合的功能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9世纪,西方国家在不断竞争和妥协的实践中冲破了教皇外交的束缚,确立了以条约外交为代表的近代外交体系。伴随着中外接触的渐趋频繁,清代传统的藩属体制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逐渐瓦解,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艰难转型。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南北洋通商大臣,从使领制度到外务部,在制度变迁的同时国人对近代外交的制度、规则和理念持续而理性地思考着。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实践中,正逐步形成以消极协商为鲜明特色的量刑协商规范模式,但由于外部条件并不成熟,此模式的适用会加大控辩平等协商之间的鸿沟,损害现有的司法公正基础。为解决当前量刑协商模式陷入的困境,应分析限制协商司法理念发展的外部因素,并探索出量刑协商程序的转型路径。量刑协商程序应在坚持实质真实与程序独立的内在要求下,规制各方机能,达成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在契合,建立起“有限主导下的三方构造”的规范模式。如此使得协商程序合乎立法目的,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内部贯融,达成刑事诉讼体系的整体发展。
音乐的听觉艺术与电影的视觉艺术,使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了融合与碰撞.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音乐作品,不论是主题曲还是插曲,音乐所带给电影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听觉效果,而是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生物性疾病,当前自闭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因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很大的未知性,没有专门的药物进行治疗,而运动锻炼则可以作为对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中的一种独立的干预手段。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运动锻炼干预自闭症的研究情况,探讨了运动锻炼对自闭症干预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将运动干预有规律、系统性和科学性地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日常训练中,一段时间内其刻板重复行为和自伤行为减少,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得到改善。因此,运动锻炼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手段及治疗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