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顺潮在垃圾处理中寻找绿色理想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ao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5日,初冬的陕西阎良寒意已浓,中国垃圾产业界的权威王惟平兴趣盎然地在阎良生活垃圾处理厂仔细观察,不断问这问那,并不时地竖起大拇指。
  王惟平是北京市政管委会高级工程师,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环境应用专业学习八年,回国后在垃圾处理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垃圾产业专家。能令王惟平如此赞叹不已,这个垃圾处理厂一定有许多惊奇之处,而负责建起这个垃圾处理厂的人士自然也更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就是北京洲际环发资源再生技术公司总裁郑顺潮。
  
  历经磨难终于梦想成真
  
  陕西八百里秦川,古老的黄河自西向东静静地流过,自西周到唐的十三个封建王朝曾建都于此。生活在这片具有古老文化底蕴土地上的子民们,也在孕育着新的神奇。
  郑顺潮的童年正是在关中平原东端的大荔县南部下寨乡度过,那时的家乡尚是具田园气息的乡村,下地干农活根本不用带水,沙地里挖一个小窝坑,一会就渗满了清甜的水,双手掬捧喝着,沁人心脾,小河里的水也清澈见底。但后来,水越来越少,以至于从打的水井口扔一块砖头,过许久才能听到见底的响声。人们从大地索取的过多,却未能止住继续索取的步伐。
  人生于土地,还将最终回归大地。大地是人类的父母,复还大地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本色,这种心愿是郑顺潮心系农村、农业,并最终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闯出一片天地的渊源。
  中国本是农业有机肥的鼻祖,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化肥肥力显著、使用方便,农民逐渐抛弃将农作物秸秆制成有机肥,河北等地农民甚至大量就地焚烧秸秆。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的郑顺潮1992起开始参加秸秆、农作物加工下脚料制作有机肥的研究工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他心目中逐渐清晰起来。既然传统人工堆肥法被抛弃,现在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技术——降解技术来解决有机肥工业化生产,并将生活垃圾的有机质转化处理,扩大有机肥的来源,走出适合中国垃圾处理的特色新路。大约是在2000年,明确垃圾要走中国特色的思路,并将垃圾处理最终导向有机肥料生产,使农作物增加耐抗性。
  正像王维平所说,垃圾处理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制出的有机肥要让人信、让人用,先得自己信、自己用。试验甚至比研究制造难多了。2005年4月的一天,郑顺潮和当地合作同伴老郝在内蒙古乌审旗的毛乌素沙漠,背着肥料进入沙漠深处,不料突遇沙尘暴,来往的地面标示物被吹得无踪无影,自称是老沙漠的老郝也慌了神,他们险些困在沙漠里丢掉性命。
  试验不仅会遇到无法预知的风险,更有让郑顺潮伤心的经历。2004年10月,在温州市文成县做高山食用花卉用肥实验,他背负肥料走在半山腰途中,突然山顶巨石崩塌,将上山的路堵住,无法通行。在通讯也中断的情况下,他和司机两人步行3个半小时才将肥料扛到山顶。谁知一场台风将实验花卉摧残殆尽。每每回想起这次磨难,郑顺潮都痛心不已。
  在观摩全国垃圾处理的过程中,他发现问题,继承优点,从中创新。十几年来,郑顺潮的双休日、节假日都是在垃圾场度过的,垃圾厂成了唯一的度假场所。要实现垃圾工业处理,需要做大量的实验,经常需要到垃圾现场实地考查。在炎热的夏天防毒面罩成了常备装备,汗流浃背是家常便饭,垃圾臭味绝没有少闻。为了观察生产线上垃圾的分选加工特性,在分选机械的封口一站就是数小时,一条生产线被更换的局部设备或设备部件不计其数。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多年的磨难,完整的生活垃圾自动分选及有机肥加工生产线终于在今年初运转成功。也许从那时起,郑顺潮儿时的心愿才终于展现出梦想成真的曙光。
  
  从知行合一到道法自然
  
  面对自然和宇宙的力量,人类是渺小的;面对工业化引发的各种环境灾难,人类是无奈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古老的先哲们给我们留下了穿越历史长河依然震耳发聩的声音。在天道和人德的关系中,老子主张“天人合一”,而要达此境界,就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至少做到人、企业两个层面。自古以来,人类处理垃圾的方式何其相似,那就是随手一扔。我们可以抱怨垃圾如何臭不可闻,但这毕竟都是因为我们而产生,能扪心自问的却不知能有多少人。垃圾的处理可以说人人有份、人人有责,知行合一。郑顺潮每次从北京到阎良,早8点在西安下了火车,买一个肉夹馍,一定会将食品塑料带一直握在手中,直到回到阎良垃圾处理厂才扔到垃圾筒里。郑顺潮不止一次看到车上有的人从窗口往外扔垃圾,他总是过去劝解,希望他们能够有所觉悟。
  郑顺潮和他的同事们深受中国道家文化的熏陶和滋养。面对自然,他们在先哲的启发和指引下展开了思悟和行动:自然是循环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要实现正常运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缺一不可。三个部分各司其职,实现物质在生态系统内的循环利用及能量的逐级消耗。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虽然创造了千万个物种,但都能实现自身的分解。对比工业文明,人类合成了很多新物质,但自己却没有能力分解他们;在形成工业生产能力的同时,却没有一并建设相应的分解系统,只好把大量的工业副产品不负责任地抛弃给大自然,让大自然替人类完成这些废弃物的消化和分解。工业废弃物的累积量最终超过了自然的分解能力和速度,人类终于开始进入自掘坟墓的时代。
  文化和智慧虽是无形的、抽象的,但它通过具体的载体展现自身的存在和魅力。郑顺潮通过自己无害化、资源化的垃圾处理厂建设,并且在技术和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展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就是要在一个区域里实现人们对自己所产生的废弃物的自我分解和净化。这是师法自然的结果,也是人类对其行为负责任的精神体现。
  通过郑顺潮的不断努力,如今的洲际环发资源再生技术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不仅从技术上达到了资源再生利用的目的,而且受到各方关注。“没来到厂里看,我绝不会相信这是真的!”10月23日,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城市环境卫生设计研究所总工程师王丽莉在参观阎良生活垃圾处理厂后不禁感慨万千。“阎良垃圾处理厂成功运行对全国的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示范效应,会形成一个新的里程碑,是建设部非常值得宣传的一个项目。”
  王惟平对郑顺潮说:“我得感谢你们,十几年前提出资源化问题,再加上后来不断困扰我们的臭味问题解决了。资源化可行,这都是我们行业的大事,都是在探索资源化、无害化这条路,这条路走到今天不容易,做到这一步不容易。”他介绍说,我国对生活垃圾处理将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管理,这是垃圾处理的大好时机,“垃圾处理事业的春天到了!”
  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难以治理的生活垃圾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大课题。旧场填满、新场地无处可寻,焚烧一吨生活垃圾产生4000到7000立米各种有害气体,多数的城市管理者都在为垃圾问题而头痛不已。
  我国“十一五”期间要规划180多项市政工程,未来十年光是垃圾焚化炉一项的投资就要超过100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对于郑顺潮而言,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郑顺潮对记者说:“人类与垃圾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自然净化、堆放污染、末端治理和减量化资源化阶段。中国垃圾处理应尽快进入第四个阶段,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技术的困阻,眼看着堆积如山的垃圾填埋场垃圾恶臭扰民,眼看着越建越多的垃圾焚烧厂不断排出大量污染气体,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北京洲际环发资源再生技术公司要尽快进入全国技术推广阶段,使政府和公民不再被垃圾困扰。”
  让我们共同祝福郑顺潮和他的北京洲际环发资源再生技术公司能够在垃圾处理的领域里走得更远。
  
  (责编:耿国彪)
其他文献
对有林草场和无林草场。以绵牛为试验对象,进行基本动态观测,采食率调查,日食量测定,进食状况、表现行为和抗病力、植被 动态变化的研究、生理活动的测定,牧草恢复速度的试验。研
尘肺病的肺功能损害是不可逆改变。由于长期咳嗽、咯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导致气流阻塞,且呈进行性加重,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BiPAP呼吸机属定压型
硼,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ⅢA族,稳定的价态为+3,它的重要化合物有二硼烷B2H6、硼酸H3BO3等,涉及的考点有如下几点。
自从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卫生监督条例实施以来,化妆品的总体质量在提高,绝大部分产品符合现有卫生标准。但实际使用化妆品后仍有不少问题,常有“合格”化妆品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报
【正】在我国一些地方过年时,有在大门门后两侧摆放两株甘蔗的传统习俗,俗称甘蔗闩门,吃完除夕饭,全家人围坐一起分着吃,寄愿来年的生活如甘蔗一样一日比一日甜。在我的家乡,
简要介绍了修辞格发展的历史及内涵,比较了中英修辞格的异同,其不同之处主要是由于历史文化、社会活动和风俗习惯等的不同造成的。以纳西族英雄史诗《黑白之战》英译为例,基
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高危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无症状体检者中筛查出早期肿瘤患者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难题。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的应用,克服了单项指标测定
目的:减轻人工流产术巾疼痛,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选择早孕妇女(初孕)8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宫颈扩张程度、术中疼痛程度(视觉模糊评分)、人流综合征发生
按F.L.Browne的分类法,对木质材料阻燃机理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重点介绍了锥形量热仪法和热重分析仪,并指出锥形量热仪法是实验室小规模火测试的先进方法之一。
高一《必修3》有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两大概型的学习.对古典概型教学方式处理上,新课标与原教材有不同的理念.原教材突出以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为工具,如何去计算所有可能结果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