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们国家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的幼儿学校教育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人格的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形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孩子没有朋友,不会与人交往,有的孩子遇到困难不敢面对等等的问题。幼儿良好的个性包括多个方面,下面我就仅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的体会和感想。
一、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集体观念
孩子从一开始进入幼儿园,乃至到将来进入社会,都会在一个集体里打交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家长特别是老一辈家长,听说学校里集体劳动,就会嘱咐自己的孩子,别把自己搞太累,你能偷懒点就偷懒,注意别把新衣服弄脏哦。这是典型的非集体观念的教育,这些孩子长大后不是一盘散沙才奇怪呢。孩子从幼儿园起,到将来进入到某一个社会单位,都离不开集体,离不开与集体相处的能力。从最初开始,你在幼儿园里很难融入集体,家长每天必然头疼,这是最现实的。家长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够玩得好好的,自己的孩子老是想回家当孤家寡人。原因不在孩子,在于你没有培养他的集体主义观念。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呢?我们的孩子,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喜欢集体的,很快就和小朋友们玩在一起,这些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好培养。还有一部分孩子,性格孤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上幼儿园,不愿意生活在集体里,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老师首先要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完成整个活动的成就感,满足感,他就潜意识会明白,集体有这样的快乐,能在集体里实现这样的价值。这样他就会自觉的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去。在家庭里面我们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互动游戏,比如踢球,至少需要两个人踢,两人传球,配合,逐渐的就会有了乐趣,体会到了集体活动得快乐。如此循序渐进,慢慢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快乐,融入集体。
二、克服孩子胆怯的个性特点
我发现我们班上有个别的孩子胆子很小,孩子的胆小是怎样形成的呢?家长肯定不是有意把他塑造成这个样子的。经过多次询问以及和家长交谈,我才明白,原来是这些孩子的家长能力特别强,他们在很多事情上常常对孩子是大包大揽,而且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经常用成人的条件来要求孩子。正因为他们对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经常代替孩子去完成,因此导致孩子什么都不会,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很胆小,总怕做错遭到大人的责骂和批评。这样的家长他往往有种理想模式,这种理想模式是家长好胜心比较强造成的,即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优于其他的孩子。这种理想模式常常和孩子本身有一定的距离,作为儿童来讲,做一些事情,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完善,可能就不会像家长所要求的那样。比如孩子在穿衣服时,因为孩子的协调能力比较差,可能会慢一些,他不像我们成人穿衣服就一心一意穿衣服,很快就穿完了。这样就与家长的要求有了距离,家长会看到他衣服长时间的怎么还没穿好,这样家长就很性急,就会去说他,在这过程中就会表现情绪激烈一些。这样往往会使孩子很害怕,心里有一种恐惧。所以我们看孩子胆小的形成,实际上与我们很细微的教育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校园中我们不要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降低对孩子的评判标准,要随时随地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耐心的态度引导孩子,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和谐欢乐的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克服孩子胆怯的个性,使孩子在幼儿园中更加健康的茁壮成长。
三、帮助孩子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
在幼儿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在家长没有满足他的一些要求时,他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是摔东西,这些都是消极的表现。我们成人都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小孩子也一样,他们也有不安、焦虑、冷漠、还有气愤,这些消极的表现是不利于他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帮助他克服这种消极的态度。要想帮他克服这些消极的情绪,首先就要让孩子知道做一件事情时,不仅仅能做好,也可能做不好。不要告诉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的话他就会缺乏一些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意识和思想。假如孩子没有复杂的思维过程,他就会处处碰壁。要在小时候就告诉他这件事情很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 其次要告诉孩子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有可能是得不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不是所有的需要和欲望都能得到满足的。我们这样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他一些消极的情绪,同时我们在进行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尽量用一些建设性的批评,不要用消极性的批评。比如:孩子表现的比较磨蹭,老师尽量不要迁怒于他:你怎么这么磨磨蹭蹭啊?而应该采取建设性的批评语言对他说,“你的动作快一点,要不我们就没法去公园玩了,你不是很想去公园玩吗?你要是太慢了,我们就无法去公园玩了。”这样的说法对于克服孩子消极的思想情绪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四、培养孩子对社会对其他人的爱心
一个成长过程中缺少爱的孩子,长大后与人交往缺乏正确的方式,做出过分的事情。缺少爱的孩子内心冷漠,而且容易产生仇恨。溺爱给孩子造成的危害更大,溺爱的后果是让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种压力。有的家长为孩子做完了所有的事,还只怕孩子不高兴。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想办法控制家长,哭闹,不吃饭等等,家长心疼只好依了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不会爱他的父母,没有爱的能力,只会索取,不会奉献,更不会爱别人。所以,一个孩子要学会爱别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懂得爱自己的父母,才能对社会有爱心,对其他人有爱心。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在享受父母亲带给自己爱的同时要相应的给予别人爱,教给孩子给予别人爱也是同样重要。有爱心的父母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有着友好和关心的态度,这对孩子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集体观念
孩子从一开始进入幼儿园,乃至到将来进入社会,都会在一个集体里打交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家长特别是老一辈家长,听说学校里集体劳动,就会嘱咐自己的孩子,别把自己搞太累,你能偷懒点就偷懒,注意别把新衣服弄脏哦。这是典型的非集体观念的教育,这些孩子长大后不是一盘散沙才奇怪呢。孩子从幼儿园起,到将来进入到某一个社会单位,都离不开集体,离不开与集体相处的能力。从最初开始,你在幼儿园里很难融入集体,家长每天必然头疼,这是最现实的。家长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够玩得好好的,自己的孩子老是想回家当孤家寡人。原因不在孩子,在于你没有培养他的集体主义观念。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呢?我们的孩子,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喜欢集体的,很快就和小朋友们玩在一起,这些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好培养。还有一部分孩子,性格孤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上幼儿园,不愿意生活在集体里,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老师首先要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完成整个活动的成就感,满足感,他就潜意识会明白,集体有这样的快乐,能在集体里实现这样的价值。这样他就会自觉的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去。在家庭里面我们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互动游戏,比如踢球,至少需要两个人踢,两人传球,配合,逐渐的就会有了乐趣,体会到了集体活动得快乐。如此循序渐进,慢慢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快乐,融入集体。
二、克服孩子胆怯的个性特点
我发现我们班上有个别的孩子胆子很小,孩子的胆小是怎样形成的呢?家长肯定不是有意把他塑造成这个样子的。经过多次询问以及和家长交谈,我才明白,原来是这些孩子的家长能力特别强,他们在很多事情上常常对孩子是大包大揽,而且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经常用成人的条件来要求孩子。正因为他们对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经常代替孩子去完成,因此导致孩子什么都不会,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很胆小,总怕做错遭到大人的责骂和批评。这样的家长他往往有种理想模式,这种理想模式是家长好胜心比较强造成的,即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优于其他的孩子。这种理想模式常常和孩子本身有一定的距离,作为儿童来讲,做一些事情,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完善,可能就不会像家长所要求的那样。比如孩子在穿衣服时,因为孩子的协调能力比较差,可能会慢一些,他不像我们成人穿衣服就一心一意穿衣服,很快就穿完了。这样就与家长的要求有了距离,家长会看到他衣服长时间的怎么还没穿好,这样家长就很性急,就会去说他,在这过程中就会表现情绪激烈一些。这样往往会使孩子很害怕,心里有一种恐惧。所以我们看孩子胆小的形成,实际上与我们很细微的教育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校园中我们不要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降低对孩子的评判标准,要随时随地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耐心的态度引导孩子,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和谐欢乐的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克服孩子胆怯的个性,使孩子在幼儿园中更加健康的茁壮成长。
三、帮助孩子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
在幼儿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在家长没有满足他的一些要求时,他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是摔东西,这些都是消极的表现。我们成人都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小孩子也一样,他们也有不安、焦虑、冷漠、还有气愤,这些消极的表现是不利于他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帮助他克服这种消极的态度。要想帮他克服这些消极的情绪,首先就要让孩子知道做一件事情时,不仅仅能做好,也可能做不好。不要告诉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的话他就会缺乏一些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意识和思想。假如孩子没有复杂的思维过程,他就会处处碰壁。要在小时候就告诉他这件事情很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 其次要告诉孩子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有可能是得不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不是所有的需要和欲望都能得到满足的。我们这样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他一些消极的情绪,同时我们在进行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尽量用一些建设性的批评,不要用消极性的批评。比如:孩子表现的比较磨蹭,老师尽量不要迁怒于他:你怎么这么磨磨蹭蹭啊?而应该采取建设性的批评语言对他说,“你的动作快一点,要不我们就没法去公园玩了,你不是很想去公园玩吗?你要是太慢了,我们就无法去公园玩了。”这样的说法对于克服孩子消极的思想情绪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四、培养孩子对社会对其他人的爱心
一个成长过程中缺少爱的孩子,长大后与人交往缺乏正确的方式,做出过分的事情。缺少爱的孩子内心冷漠,而且容易产生仇恨。溺爱给孩子造成的危害更大,溺爱的后果是让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种压力。有的家长为孩子做完了所有的事,还只怕孩子不高兴。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想办法控制家长,哭闹,不吃饭等等,家长心疼只好依了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不会爱他的父母,没有爱的能力,只会索取,不会奉献,更不会爱别人。所以,一个孩子要学会爱别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懂得爱自己的父母,才能对社会有爱心,对其他人有爱心。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在享受父母亲带给自己爱的同时要相应的给予别人爱,教给孩子给予别人爱也是同样重要。有爱心的父母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有着友好和关心的态度,这对孩子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