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声相和 固本求新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652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就整体来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从有声语言看,历史发展的轨迹却较为明显。播音主持语言,作为包含新闻性的有声语言,时代感的色彩是相当鲜明的。
  不同的时代都会形成一定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播音主持语言不能脱离它们而一成不变或率意而为。新中国播音事业产生之初,就自觉承担起了反映时代、反映不同革命时期不同要求的历史使命。战争年代刚强有力的播音风格成为振奋革命斗志、打击敌人气焰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以深沉、积极、乐观、豪迈的语调见长,反映全国人民建设自己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到了21世纪,多元化社会逐渐形成,播音风格则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僵直刻板、慢条斯理、喊口号式的语言样式已经落伍,过分拘谨、力拙声浊的发声方式也被淘汰。
  本文试从发声的角度简要阐述播音主持的时代性,以及当今时代对播音主持的全新要求,着重探讨现阶段播音主持发声的艺术原则。
  
  播音主持艺术演变的“时代声谱”
  
  播音主持的时代感是指一定的时代气氛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播音主持语言不能脱离它而一成不变。播音主持语言的时代感,要求创作主体强化时代意识,并在有声语言中激荡时代气息,回响着时代的脚步声,发出反映时代的声音。
  新中国的播音主持艺术是我国老一辈播音员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的,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印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和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彰显着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和亲切朴实的风格。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那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激情四溢的播音,都成为每个时代的精神引领和记忆坐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广播电视工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规范,播音工作开始了新的艺术实践和探索。播音以大气磅礴、热情豪迈的基调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激励着人们为建设新中国而发愤图强。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播音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大会提出了“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百花齐放”的口号。为实现这一口号,播音界的同仁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播音前辈齐越老师曾说过:“当我的心和人民的心息息相通,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时,我的播音才有生命力;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我的播音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播音员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想听众之所想,在由“革命的同志们——听众同志们——各位听众——听众朋友”的过渡中完成了观念的转变,树立了“良师益友”的形象。
  改革开放时期,最典型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罗京的播音,他端庄持重、诚实可信、落落大方,以情吐字、用心归音,体现了政令的权威性、政策的亲和性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性。罗京对于新闻信息的精准把握、诠释与传播,并以此形成的磅礴气势、豪迈奔放的情怀,开创了新时代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崭新境界。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主持人节目逐渐兴起。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以及鲜明的个性化率先呈现出来。《欢乐中国行》的董卿睿智与独到,《幸运52》、《非常6+1》的李咏亦庄亦谐,《超级女声》的汪涵机智幽默,《快乐大本营》的何炅挥洒自如,《舞林大会》的吴宗宪机智诙谐……他们多变且有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受众喜爱。其实不仅是综艺娱乐节目,无论在哪种类型的节目中,都是那些声音、形象、语言表达有特点,更放得开、更能调动现场气氛、更有个人魅力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赢得更多的青睐。他们的语言张弛自如、灵动丰富,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理解和个人特色,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吸引人。
  
  与时代同频,发社会“新”声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信息量十分丰富,人们热切渴望更早、更快、更多地获得信息,在接收信息时通常会选择那些传播速度快、荷载信息量大的媒体。同时由于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困难愈加繁重,使得传媒机构不得不在原先的政策传播、舆论导向和教育民众等为主要的政治功能基础上增加以娱乐身心、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等服务功能。作为电子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环节——播音主持,必然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播音主持改革的呼声愈加强烈。播音改革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也被各级传媒机构视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受众需求的重大工程。一时间,“说”新闻、播音“提速”、改变语言样式等多种形式的播音改革尝试风起云涌。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方法和规则可循,导致我国播音主持改革的成功率不高,甚至个别播音员还陷入了邯郸学步的怪圈。
  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吐字发声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要求,他们会依据自己的喜好对同一播音员做出不同的主观评价,当大多数人的意见趋于一致时,就产生一种社会性的需求和评价标准,这种需求和评价标准就成为播音员主持人发声的指导原则。当然,每个时代都会由于其特征不同,对播音主持发声提出自己的要求。因此,不同时代的播音主持会烙有那个时代的印迹,不仅播讲内容,连播讲方式,甚至吐字发声的方式也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影像。
  我们认为,播音主持的发声变革必然是一个顺应受众需求的趋势,简而言之,就是满足大众需求,符合主流审美情趣,发出时代的“声音”。同时,现实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应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引导大众。在文稿之外,播音主持者还可以通过吐字发声树立正面形象,规范乱象,帮助普通受众回归时代轨道,而不能一味迎合少数人的口味,甚至以怪声嗲气的低级“娱乐化”讨好少数人,那样只能离时代要求愈来愈远。
  
  美从石璞求真玉,兼顾声情见真功
  
  当今社会,各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主持人节目正丰富着荧屏和电波。其实有多少类型的节目,针对这些内容不同、形态各异的节目,就应该有多少种不同的播音主持发声方式。随着各种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出现,现阶段很多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发声状态完全生活化。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很有特色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严格选材,深度挖掘,每晚为受众讲述一个涉及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但它的主持人金飞就是几乎以完全的生活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本身的故事选取、编辑等环节固然重要,如果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再有功力一些,用气、吐字、发声再科学一些,会让这个节目如虎添翼。
  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通过主持人王刚独具个性魅力的讲述,结合现代电视技术手段,使其与传统故事讲述相比更为直观、形象、生动、饱满,更能使受众在崭新的视觉冲击中找到全新的感觉、感动和感悟。作为知名主持人,王刚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经验,他颇具功力的吐字发声给节目增色不少,也让我们对节目中播音主持究竟应该如何发声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传奇故事》的主持风格完全是“原生态”的生活语言,观其节目,感觉完全就是邻家大哥对你喋喋不休地讲述他的见闻,由于发声吐字缺乏雕琢,语速又较快,稍有分心就难听全。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说,在节目中还怎么说的方式,是把人际传播的状态完全搬到大众传播中来了,譬如一块深藏美玉的石头,我们并不能真正认知其全部美感。
  我们说播音主持也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而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其创造性就体现在对大众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中,自觉承担起对受众的语言示范任务,做语言规范的表率。不论时代怎样变化,贴近生活决不等同于原生态的生活,而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管什么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吐字含混不清都会造成受众理解上的困难,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也是“高于生活”的要旨所在。
  源于生活,强调语音的自然性。播音主持并不是脱离群众的“纯艺术”,而是以更加贴近生活的发声方式,自然地融入科学发声方法,提炼、提高、提升声音品质,使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听起来自然悦耳。
  作为“说”的语言艺术,播音主持仍要保持“说”的独特形式,它是对生活语言固有形式的改进提高,而不是完全改变,另起炉灶。具体地说,就是以生活中语言的自然度作为基本范本,再根据稿件的主题确定基调,突出重音放下非重音,分出层次,用贴切的语气按照稿件意思对比推进,及于受众。
  播音吐字的准确清晰圆润是就整体比较而言,并不意味着播音中每个字都保持同一种方式,都要达到同一标准。如果采用那样的吐字方式,播音语言就丧失了其应有的表现力,成为一种脱离大众脱离生活的语言。这绝不是播音主持吐字的真正含义。
  高于生活,强调它的艺术性。播音主持用气、吐字发声方面仍需做到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朴实大方、富于变化、音高适中、音量不大,但层次变化丰富。
  在气息控制方面,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呼吸应以胸腹式联合呼吸为基础,在话筒前、镜头前应以稳劲、持久、自如的良好气息控制状态来支撑播音主持。
  在共鸣方面,播音主持共鸣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并辅以头腔共鸣。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实与虚、快与慢、松与紧、刚与柔、纵与收、厚与薄、明与暗,变幻自如,色彩丰富。
  吐字要做到准确、清晰、圆润、富于变化。准确是指发音要合乎规范,发音部位和方法要准确无误;清晰是播音吐字要做到“声声入耳”,声音能穿透杂音进入受众耳中;圆润,我国传统说唱中形容圆润吐字为吐字如珠,实际上就是每个字发得共鸣充足,颗粒饱满。
  富于变化也是播音吐字的另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语言是富于变化的,其吐字是错落有致的,该强则强,当弱则弱。字与字、词与词之间并不能同等对待,需要突出的字可能发音时间较长,吐字也较工整,而那些不需要突出的字则弱化,吐字也相对松散些。正是这种丰富的吐字变化,再配合以声音的抑扬起伏,构成了一个富于变化的生动的语言世界,表达出人们多样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色彩。
  总之,不同时代,对播音发声会有不同的要求。播音主持发声作为大众传播的语言艺术应体现时代特征,播发时代声音,向生活汲取营养,并在更高层次上反映生活。这些都应该是我们一线播音员主持人永远坚守的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徐恒:《播音发声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地市级党报承担着面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本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本地党委、政府的重要“喉舌”,具有本地区内“第一主流媒体”的地位,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但面对新闻信息结构与传播主体快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党报也需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明确定位,不断创新办报理念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读者,不断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报纸的影响力。  2009年4月,河南省委
期刊
中国城市电视台网站自2002年建立以来,突显了媒体网站在城市电视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与观众互动、节目特色、与其他电视网站的合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证了城市电视互联网站健康、有序的发展。21世纪,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台网联合传播方式成为目前城市电视台传播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城市电视台互联网站具有媒体所有应有的属性,承担着告知、教育
期刊
摘要: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去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峻,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为重要问题被提上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与此同时,有关就业方面信息的报道。开始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笔者随机抽取了近期《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各一份报纸,通过对这两份报纸的就业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求其中的
期刊
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最先由阿伦特提出,其思想直接影响和启发了哈贝马斯,后来为哈贝马斯所发扬光大,并从1962年以来对“公共领域”的含义不断作出修改,于1998年在回答景天魁先生的提问时,又作出了这样的概括:“(公共领域)突出的特征,是在阅读日报或周报、月刊评论的私人当中,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的交往网络……并且在话题方面也越来越无所不包:聚焦点由艺术和文学转到了政治。”①  诚然,公共领域主要是“通
期刊
爱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女诗人,她默默无闻地用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这些关系到生命、永恒、爱情、自然和死亡的诗歌,表现了她强烈的思想和情感,揭示了一个充实、安宁、执著的灵魂。狄金森的诗歌简洁、微观、内省。艺术气质近乎“婉约”。在她的1775首题材丰富、主题各异的诗作中,还可以欣赏到格言、警句,以及作者的意向和志趣。通过这些诗,我们领略到狄金森丰富的内心
期刊
自1997年河北省邢台人民广播电台成功开办《行风热线》节目以后,全国不少地方的广播电台都开办了以舆论监督为主要任务的广播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成为电台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行风热线》节目成功开启了“民生广播”的范式,创新了广播节目形式,收到了维护稳定大局、创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社会效益,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行风热线》的成功及面临的新问题  2005年底,洛阳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正式开播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古代美学领域,万志全的《中国古代审美理想》可谓对古代审美理想进行深入探讨的理论首发。在概念辨析上,它具有独到的语用学视角;在内容覆盖上,它从理论,到形态,到内涵,再到创造与价值上步步推进,从而彰显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之特色,凸显其深入浅出性与雅俗共赏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审美理想 万志全 内容特色 艺术风貌  审美理想是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美学界一直把它当做热门话题进行探讨,除了李衍柱
期刊
“14”这个数字是土豆网2009年2月份被推上被告席的次数。面对版权方的诉讼压力,不胜其扰之下,土豆网于2月中旬正式启动了广告分成系统。土豆网的烦恼,其实也是很多媒体包括报业集团的烦恼。诉讼缠身,赔钱赔精力不说,还对报业的信誉和政策经营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化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新闻事业更是异军突
期刊
摘要:甘肃政法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对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田野调查,发现在该镇电视的“去农村化”现象普遍,电视从制作播出到经营运作,都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农民媒介需求被忽略,传播环境严重失衡,媒介经营失衡。基于此,提出“到农村去”应成为西部农村传媒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农村 电视 媒介 传媒 角色    2009年暑期,甘肃政法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崛起,美国政府开始将越来越多的宣传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其中,社会化媒体便是他们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平台,美国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号召数以百万计的网民支持某一决议,或对某项新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前所未有的宣传方式不仅使美国政府得到了满意的宣传效果,而且还令政府在公众中的亲和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试以美国政府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为其宣传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