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随机划分的方法,将选取的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12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其中常规组60例,优质组60例。常规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的方法,而优质组则采用的是优质护理方法,针对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护理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结果:优质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要比常规组低,而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中,优质护理效果更佳,不仅使静脉炎发生率降低,而且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明显。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效果
引言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优势较为突出,不仅容易操作,而且不会受到患者体位变化影响,穿刺成功几率很高,能够为患者治疗争取到更多时间,所以很受医护人员欢迎。虽然对于患者而言,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将其疼痛感减轻,无需每次都进行穿刺,但是如果长时间的使用极易引发静脉炎症,早期多呈现出机械特点,医疗成本增加,而再次穿刺的时候难度较大,患者反而会更加痛苦,后续治疗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给予患者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此次则针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12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随机划分,分别为常规组60例,優质组60例,其中常规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5±9.21)岁;优质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2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5±10.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变化,不具备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护理方法,将患者进行穿刺的部位处贴3M贴膜,并且对信息进行核对,告知患者一些健康常识。
优质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优质护理,一是针对可能造成静脉炎的原因进行评估,不仅仅包含着患者体征监测,而且还有血管的直径、抗生素、营养液的使用等;二是强化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重点为静脉留置针具体的操作流程,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以及安全意识,要求医护人员对置管方法完全掌握;三是根据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所理方法,病情严重者设置专门的标示卡片,配备高精密度输液控制器,多用小针头,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四是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首先为患者输入抗生素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然后再将普通药物静脉滴入。并且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对药物禁忌准确把握,确保药物随配随用。除此之外要定时进行巡视,在拔针时动作要轻,避免刺激血管,如果出现肿胀可用土豆片外敷,置管时间小于5小时;五是为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增强患者配合度,告诉患者不要碰水,输液时将侧肢抬高,促进静脉血的回心。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患者局部疼痛、红肿,并且静脉没有明显变化视为Ⅰ度静脉炎;患者有疼痛感,并伴有红肿,静脉出现条索状视为Ⅱ度静脉炎;患者有明显疼痛,且有红肿,静脉出现条索状,而且有硬结视为Ⅲ度静脉炎。
针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采用的是SPSS21.0软件,用χ2来检验计数的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是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常规组与优质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由表1针对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中,常规组为23.33%,优质组为6.67%,优质组明显要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常规组与优质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由表2针对于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常规组满意度为63.33%,优质组为83.33%,优质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虽然当前在临床治疗中静脉留置针使用频率日益提高,但是同时也使得静脉炎发生率增加了,这也为医护人员护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影响到了二次穿刺。为此如何才能将静脉留置所导致的静脉炎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就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而此次针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划分为了常规组与优质组,分别使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中静脉炎发生的几率为6.67%,而常规护理中静脉炎发生率为23.33%,优质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满意度对比中,优质组要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为了预防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优质护理效果远远要优于常规护理,在护理中多采用较细较小的针头,以此来将血管刺激作用减少,静脉炎发生几率降低,并且要求医护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相关专业知识准确掌握,强化培训,以此来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使患者痛苦减轻的同时,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叶美妹.预防性护理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后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131-132.
[2] 王名英,黄喜华,张舒梅.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评估[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7):160-162.
[3] 张小娟,李静.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3):3669-3671.
作者简介:杨萍,1988年6月8日,女,汉族,江苏连云港,本科,主管护师,毕业院校:江南大学,毕业专业:高级护理,研究方向:肝癌护理。
王勉,1988年10月9日,女,汉族,江苏连云港,本科,主管护师,毕业院校:东南大学,毕业专业:高级护理,研究方向:肝癌护理。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效果
引言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优势较为突出,不仅容易操作,而且不会受到患者体位变化影响,穿刺成功几率很高,能够为患者治疗争取到更多时间,所以很受医护人员欢迎。虽然对于患者而言,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将其疼痛感减轻,无需每次都进行穿刺,但是如果长时间的使用极易引发静脉炎症,早期多呈现出机械特点,医疗成本增加,而再次穿刺的时候难度较大,患者反而会更加痛苦,后续治疗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给予患者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此次则针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12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随机划分,分别为常规组60例,優质组60例,其中常规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5±9.21)岁;优质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2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5±10.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变化,不具备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护理方法,将患者进行穿刺的部位处贴3M贴膜,并且对信息进行核对,告知患者一些健康常识。
优质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优质护理,一是针对可能造成静脉炎的原因进行评估,不仅仅包含着患者体征监测,而且还有血管的直径、抗生素、营养液的使用等;二是强化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重点为静脉留置针具体的操作流程,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以及安全意识,要求医护人员对置管方法完全掌握;三是根据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所理方法,病情严重者设置专门的标示卡片,配备高精密度输液控制器,多用小针头,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四是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首先为患者输入抗生素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然后再将普通药物静脉滴入。并且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对药物禁忌准确把握,确保药物随配随用。除此之外要定时进行巡视,在拔针时动作要轻,避免刺激血管,如果出现肿胀可用土豆片外敷,置管时间小于5小时;五是为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增强患者配合度,告诉患者不要碰水,输液时将侧肢抬高,促进静脉血的回心。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患者局部疼痛、红肿,并且静脉没有明显变化视为Ⅰ度静脉炎;患者有疼痛感,并伴有红肿,静脉出现条索状视为Ⅱ度静脉炎;患者有明显疼痛,且有红肿,静脉出现条索状,而且有硬结视为Ⅲ度静脉炎。
针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采用的是SPSS21.0软件,用χ2来检验计数的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是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常规组与优质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由表1针对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中,常规组为23.33%,优质组为6.67%,优质组明显要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常规组与优质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由表2针对于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常规组满意度为63.33%,优质组为83.33%,优质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虽然当前在临床治疗中静脉留置针使用频率日益提高,但是同时也使得静脉炎发生率增加了,这也为医护人员护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影响到了二次穿刺。为此如何才能将静脉留置所导致的静脉炎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就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而此次针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划分为了常规组与优质组,分别使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中静脉炎发生的几率为6.67%,而常规护理中静脉炎发生率为23.33%,优质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满意度对比中,优质组要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为了预防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优质护理效果远远要优于常规护理,在护理中多采用较细较小的针头,以此来将血管刺激作用减少,静脉炎发生几率降低,并且要求医护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相关专业知识准确掌握,强化培训,以此来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使患者痛苦减轻的同时,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叶美妹.预防性护理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后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131-132.
[2] 王名英,黄喜华,张舒梅.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评估[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7):160-162.
[3] 张小娟,李静.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3):3669-3671.
作者简介:杨萍,1988年6月8日,女,汉族,江苏连云港,本科,主管护师,毕业院校:江南大学,毕业专业:高级护理,研究方向:肝癌护理。
王勉,1988年10月9日,女,汉族,江苏连云港,本科,主管护师,毕业院校:东南大学,毕业专业:高级护理,研究方向:肝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