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对电脑作品的评价能给作者带来厚积薄发的力量和一点即通的灵感。我们有时却忽略了这种评价,甚至敷衍了这种评价,使课堂缺失了灵动和色彩。如果我们认真归纳这些精彩的评价,有侧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会得到提升。经过我的教学分析,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电脑作品的评价应做到如下几项。
一、重视技术评价,提升操作水平
当一个电脑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首先会被它的外形、色彩和版面所吸引,而忽视了技术层面的思考与评价。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所以,只有重视了信息技术课中作品技术层面的评价,学生的操作水平才能在不断地否定和赞许声中得到提升。
在教学自我重组的《自制书签》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中的“填充效果”来选择图片作为书签背景。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习惯在word中直接插入图片,然后把图片调整得和自选图形差不多大小就算书签背景了。当时我并没有阻止他们这么做,等到作品评价环节时,我特意将这几幅作品展示给大家。果真有几个眼光敏锐的学生立刻发现了。有的说:“他们的这些图不算背景,是直接插入的图片。”有的说:“这些背景图片和自选图形的外框不一致,边角上都是空白的。”还有的就直接评价:“他们没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来填充背景图片。”于是我趁热打铁道:“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作品的设计是不错的,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操作,相信会更加完美!”这时,我可以看到小作者们眼里透出的丝丝遗憾,他们迫切地想把作品完善好。当再次看他们的作品时,背景图片和自选图形已融合在一起,给书签增色不少。
由于我对技术操作的“故意”忽视,引出了学生对操作方法的犀利评价,触动了被评价者那根上进的心弦,最后成就了完美的作品。真正实现“评价转化为动力,动力再内化为技能”。
二、关注设计评价,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要求指出,学生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我认为这种“灵活地表达”就是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作品表达出来。这些设计都注入了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因而关注信息技术课堂里有关作品设计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一次主题活动课上,我布置了如下任务:利用word中学过的“自选图形”“艺术字”等内容,设计一样生活中见过的物品。学生们很快投入到操作中。但是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只是敷衍着完成任务。很快,有些学生做完了,急不可待地举起小手要求展示,我并没有动心,继续寻找与众不同的作品。最终我把一位学生的半成品呈现给大家,一时间下面稀里哗啦什么声音都有。我请同学们来评一评。一位小个子男同学伶牙俐齿地说:“我认为他做的是光盘的封面。我觉得应该再大点,再圆点就更好了。背景太花了些,上面的文字看不清楚。”说完就自己坐了下去。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还有不少同学想发表评论,我没有点名,而是因势利导地说:“这位同学很会动脑,他利用自选图形里的‘同心圆’制作了一张光盘封面,如果把那位同学的建议采纳进去,我相信这幅作品会很成功!”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舞动起了鼠标。阵阵点击声中,我们的学生设计出了时尚的T恤、淡雅的书皮、漂亮的花伞等等。这就是由一个评价引发的创意狂潮。
在这节课里,我给了作品被评价的机会,有效地唤起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创新的火花也就随即迸发出来。
三、注重内涵评价,深化人文素养
信息素养是包含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一个有质量的电脑作品,除了能在视觉上吸引眼球,最重要的还是它体现出来的人性之美。
在教低年级学生画图时,常常会看到五花八门的作品,一幅图上可能只有一样东西,也可能画了很多互不关联的东西。根本看不出他们想表达什么。记得在一次画图主题活动课上,我让学生们画一幅“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他们听了可高兴了,一脸的期待,我知道这是他们心目中最爱的节日,应该会有很多要画的东西。20分钟过去了,我要求小朋友们下座位去参观同组小朋友的作品,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我还把评价标准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对照着标准点评。这种互评方式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评价方式。一是可以自由选择评价对象,二是可以自由走动,所以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整个评价过程我只看不说,我看到了这几幅图:只画了几个气球的;只写了几个字的;还有只画了一个矩形说是礼物的。这些让我有些失望,但我还寄希望于这6分钟的评价。学生们开始修改了,画面明显比刚才的丰富了不少,隐约中也能看出些意思。于是我边巡视边说:“六一真热闹,我们应该把最希望出现的那个场景画下来,不要怕画不像,而是要把你的意思用所學的画图工具表达出来。”没过多久我又去看了看那几位学生的作品:几个气球已经移到了几位小朋友的脚后面,他们在玩踩气球游戏;几个字变到了横幅上,那是学校为庆祝六一专门拉的横幅;一个矩形上多了一条歪歪曲曲丝带,还被一个分不清男女的小朋友捧在手里。看完后我很是高兴,虽然画得并不是很像,但我看出了他们眼中的六一,他们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
人文素养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以生为本,建构一个和谐且充满生机的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恰当地注重作品内涵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也是这种人文素养得以深化的必备条件。
在对学生电脑作品的评价中,我们过多关注了作品的最终效果的呈现而忽略了操作过程中技术的评价,使得评价偏离了本学科的发展。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还缺乏科学的量化,较为随意。希望通过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的不懈努力,积极归纳课堂评价,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
一、重视技术评价,提升操作水平
当一个电脑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首先会被它的外形、色彩和版面所吸引,而忽视了技术层面的思考与评价。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所以,只有重视了信息技术课中作品技术层面的评价,学生的操作水平才能在不断地否定和赞许声中得到提升。
在教学自我重组的《自制书签》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中的“填充效果”来选择图片作为书签背景。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习惯在word中直接插入图片,然后把图片调整得和自选图形差不多大小就算书签背景了。当时我并没有阻止他们这么做,等到作品评价环节时,我特意将这几幅作品展示给大家。果真有几个眼光敏锐的学生立刻发现了。有的说:“他们的这些图不算背景,是直接插入的图片。”有的说:“这些背景图片和自选图形的外框不一致,边角上都是空白的。”还有的就直接评价:“他们没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来填充背景图片。”于是我趁热打铁道:“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作品的设计是不错的,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操作,相信会更加完美!”这时,我可以看到小作者们眼里透出的丝丝遗憾,他们迫切地想把作品完善好。当再次看他们的作品时,背景图片和自选图形已融合在一起,给书签增色不少。
由于我对技术操作的“故意”忽视,引出了学生对操作方法的犀利评价,触动了被评价者那根上进的心弦,最后成就了完美的作品。真正实现“评价转化为动力,动力再内化为技能”。
二、关注设计评价,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要求指出,学生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我认为这种“灵活地表达”就是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作品表达出来。这些设计都注入了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因而关注信息技术课堂里有关作品设计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一次主题活动课上,我布置了如下任务:利用word中学过的“自选图形”“艺术字”等内容,设计一样生活中见过的物品。学生们很快投入到操作中。但是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只是敷衍着完成任务。很快,有些学生做完了,急不可待地举起小手要求展示,我并没有动心,继续寻找与众不同的作品。最终我把一位学生的半成品呈现给大家,一时间下面稀里哗啦什么声音都有。我请同学们来评一评。一位小个子男同学伶牙俐齿地说:“我认为他做的是光盘的封面。我觉得应该再大点,再圆点就更好了。背景太花了些,上面的文字看不清楚。”说完就自己坐了下去。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还有不少同学想发表评论,我没有点名,而是因势利导地说:“这位同学很会动脑,他利用自选图形里的‘同心圆’制作了一张光盘封面,如果把那位同学的建议采纳进去,我相信这幅作品会很成功!”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舞动起了鼠标。阵阵点击声中,我们的学生设计出了时尚的T恤、淡雅的书皮、漂亮的花伞等等。这就是由一个评价引发的创意狂潮。
在这节课里,我给了作品被评价的机会,有效地唤起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创新的火花也就随即迸发出来。
三、注重内涵评价,深化人文素养
信息素养是包含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一个有质量的电脑作品,除了能在视觉上吸引眼球,最重要的还是它体现出来的人性之美。
在教低年级学生画图时,常常会看到五花八门的作品,一幅图上可能只有一样东西,也可能画了很多互不关联的东西。根本看不出他们想表达什么。记得在一次画图主题活动课上,我让学生们画一幅“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他们听了可高兴了,一脸的期待,我知道这是他们心目中最爱的节日,应该会有很多要画的东西。20分钟过去了,我要求小朋友们下座位去参观同组小朋友的作品,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我还把评价标准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对照着标准点评。这种互评方式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评价方式。一是可以自由选择评价对象,二是可以自由走动,所以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整个评价过程我只看不说,我看到了这几幅图:只画了几个气球的;只写了几个字的;还有只画了一个矩形说是礼物的。这些让我有些失望,但我还寄希望于这6分钟的评价。学生们开始修改了,画面明显比刚才的丰富了不少,隐约中也能看出些意思。于是我边巡视边说:“六一真热闹,我们应该把最希望出现的那个场景画下来,不要怕画不像,而是要把你的意思用所學的画图工具表达出来。”没过多久我又去看了看那几位学生的作品:几个气球已经移到了几位小朋友的脚后面,他们在玩踩气球游戏;几个字变到了横幅上,那是学校为庆祝六一专门拉的横幅;一个矩形上多了一条歪歪曲曲丝带,还被一个分不清男女的小朋友捧在手里。看完后我很是高兴,虽然画得并不是很像,但我看出了他们眼中的六一,他们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
人文素养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以生为本,建构一个和谐且充满生机的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恰当地注重作品内涵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也是这种人文素养得以深化的必备条件。
在对学生电脑作品的评价中,我们过多关注了作品的最终效果的呈现而忽略了操作过程中技术的评价,使得评价偏离了本学科的发展。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还缺乏科学的量化,较为随意。希望通过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的不懈努力,积极归纳课堂评价,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