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p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沁园春
  三月底的日本,樱花如潮,在天为雪,在地为霜。
  在火车车厢里,稍不留神就会错过窗外飞驰而去的樱;走在路上一时不觉,亦有粉瓣沾衫。日本的樱花,从来不是布局规整的景观,而是无处不在、三五成群的。虽然散漫,却自有条绪在其中,与传统及现代文明皆可以成为知己。
  表姐爱极樱花,尤爱吉野樱的素淡而灵俏,但不甚喜欢八重樱。大概由于八重樱像牡丹,富贵气太浓。我没有樱花情结,相比于—朵朵花儿本身,更吸引我的是樱树的体态和线条,还有与世景浑然相得的味道。
  来到大阪次日,我们优哉游哉地在毛马樱之宫公园里踱步赏樱,沿途屡见风姿绰约的樱树。内中有一株最为恣肆,千百绺樱枝四散抛垂,如鹤发三千丈,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令人兴叹;可惜独树一帜,焦点之外、景深之内再无其他意象可以相衬,未免遗憾。岂料两天后访谒法隆寺,一见那里的樱花,顿觉豁然开朗。
  法隆寺始建于圣德太子年间,据说是世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承传中国南北朝建筑技法与风度,布局不拘一格,花叶的点缀便大有其用武之地。法隆寺西院有一座讲堂,论历史久远和式样雄奇,皆不及院里的国宝——金堂和五重塔,但妙就妙在讲堂门前西侧有株大樱树,冠盖横斜,满树花簇犹如雪压枝头低,沉甸甸的;日光冉冉无极,地上树影斑驳,一寺皆春气矣。从西院通往东院,一路上有许多仓院屋堂,门檐古朴,檐前樱枝轻轻探过头来。我在门前驻足,踩着掩映的春阳,踏上石阶,想起宋人那句“小扣柴扉久不开”,便也伸手敲了几下门,果然无人应答。门未开,花儿已开遍了。
  花非花
  落花每每令人伤怀。纵然在我泱泱禹土,也无几人能有龚定盒那般豪情狂慧,能赋出“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的奇句,何况是这个如水般敏感细腻的民族呢。在富士山下,望樱花开落匆匆,听四面潮音汩汩,还不时有末日般的火山地震,自然生出了黛玉葬花一样的“物哀”。女儿愁,女儿怨,女儿脂泪,都化作点点樱瓣。日本人的和歌有许多写樱的,比如良岑宗贞的歌:
  春霞掩春花,花色无由见。
  惟有山风吹,花香偷送遍。
  写花是写人心。良岑宗贞是桓武天皇之孙,他青梅竹马的恋人小野小町,也写得一手好和歌。小町死后,灵魂在风雪中化作樱花盛开,守着宗贞。月冈芳年曾画《小町桜の精》,倩魂如樱,比生前更淹然百媚。小野小町的和歌,是自述一生:
  易褪花容人易老,绵绵苦雨此身抛。
  夜色四合,我们到东寺赏夜樱。素樱绿柳在人工的流光下耀目得近乎诡魅,令人想起《西游记》木仙庵里的一群藤精树怪,与白昼时相比是另一种震撼,但花与人却疏远了。人为的灯光毕竟太节律,如果换作掩映的火光,可能好一些。
  灯下的寺,绝胜灯下的樱。寺中有融和中日与南洋风格的金堂,有日本最高的佛塔。这些建筑,多是在毁于地震、火灾、雷击、战争后重建的,见证了永恒的天地不仁和世代迁化。可惜四处是游人的相机和手机,吞噬了寺宇塔楼本身的遗世感。拍摄技术是好东西,能为人存影留念,但若是过于依赖,则未免喧宾夺主,委屈了眼睛,消散了赏心。我收起手机,仰立于高昂佛塔脚下,只觉眼中人群渐淡,苍茫中唯见塔顶月光一轮。月不常圆,人事也不常静好。千百年来,这片土地在月盈月缺之下,盛衰浮沉,从宁静到狂乱,尔后复归宁静。红娘子
  明代杨文骢游燕子矶,惊诧于寒江凄清、山骨俱冷的景致,迥然有悟:“天下事境,俱不可向热闹处着脚!”櫻花开得太热闹,难免令人有点不知所措。
  毛马樱之宫的樱花道上,却独有一株落单的梅,气韵夺人。枝丫婀娜而不芜杂,纤细得令人疼惜,又矜傲得令人想起唐明皇的梅妃。缀在枝上的几点梅,如同梅妃罗裙上的素雅花样;那远远伸出的一枝,则活现她的惊鸿舞态。梅妃多半是虚构的,但她的传说、她的品性,正是世相的投射和民间情感的寄托,梅亦如是。日本人怜爱樱花,而敬重梅花,和中国人一样,敬重其谦逊端庄,不肯媚俗。
  梅不止有孤绝之品性,亦有艳绝之颜色。京都二条城里,有梅日“丰后”。那股血红,在汉文人眼里,必会想起杜鹃啼血;必会想起古今离乱之际,新妇舍别夫郎,此后关山远隔,音信杳杳,泣血声声;必会想起《梅花岭记》,史可法“吾誓与城为殉”的英雄血。我临歌川国贞的美人大首绘送给表哥,底色亦是这种红。世间情重,义无反顾,令人惊悸动容。
  “孤绝和艳绝,是暮春的梅。初春时节的梅,又是别样的感觉。”二舅如是说。我虽未见识过,但也能想象,初春的梅,想必是温柔热情的,因《万叶集》有梅花之歌,“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去岁日本即改元“令和”,叫人对初春充满希冀与遐思。
  胡兰成当年在日本结识了房东太太,名叫一枝,性情无邪内敛。她的名字,我原以为是一枝樱,现在想想,应该是一枝梅。樱是一树好,而梅则是一枝更好。望江南
  “江南所无”,是大阪城梅林里的一种梅,花期已过,唯余空枝,但光听名字也足以想象此梅全盛时的张狂,好比望着大阪城墙的数十万巨石,就能感受此城昔年的雄风。
  这些巨石,当年是从日本各处辗转运到此地,一似宋徽宗的艮岳。金人攻陷汴京后,拆毁了艮岳,元人郝经有诗曰:“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而秀吉的石头城,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秀吉一死,丰臣家就迅速败亡于德川家,大阪城也毁于兵燹。都云“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殊不料这些石头背井离乡,饱受飘零之苦;还要担负不祥之名,每每是这边厢起高楼,那边厢楼塌了。大阪城的顽石如今多处焦黑斑斑,而艮岳的遗石更是无家可归了。
  几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中有痴人嗜弄石头。他说,顽石有生命,磨损脱落,累沙作土;土能耕种,人畜食之,死后还原为灰土,复聚而成石,这不是生命是什么?他又说,石头非不能动,实不愿动,只因人类行色匆匆,所以死生匆匆;石头要是乱动,也是在劫难逃。想想艮岳和大阪城的遭遇,也许痴人不痴。
  人生苦短,只好勒石旌功,古今英雄皆不能免俗。近日读明治史,所以专门到东福寺,看看那座“维新战役忠魂之碑”,聊发思古幽情。此碑人迹罕至,令人感叹历史之无情。无情原是有情。历史最先淘尽的、世人最先淡忘的,正是这些苦心经营、冠冕堂皇的功德刻记。偏偏是那焦黑的大阪城墙,甚至流离失所的艮岳,叫人津津乐道。功过是非、民心向背,自有公论。一山一水、一屋一桥、一钗一佩、一杯一碗,皆可以作见证。它们安安静静地传唱着不加雕饰、晶莹剔透的故事。
  凭阑人
  作家刘柠说,东京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随笔和日本酒的味道。这样说来,京奈的空气中都是桧树皮的味道——家家檐顶,皆用此材。修葺檐顶的原皮师傅有奇技,只剥桧树的外树皮,保留内树皮,让树得以正常生长。这样粗厚层叠的树皮檐顶与山景宾主相交,浑然相衬。
  日本姓氏有藤野、竹野、山口、小泉、大桥、浅井、近藤、田中,尽得自然之趣,可入画,可成诗矣。从前日本唯贵胄有姓,明治年间姓氏行诸全国,于是百姓以眼所见、身所居为姓。如此简约而生气勃勃的姓名观,倒有我们先秦的风味。叔梁纥夫妇祷于尼丘而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此后中国两千年间,从仁者乃至醉翁,每每能乐山知水,乐天知命,庭柯怡颜,南窗寄傲。此情今已寥落于汉土,却浸染了京奈,一路望去,门庭院落皆满植嘉艽异卉,窗畔又覆以竹帘芦箔,可谓“十步之泽,必有香草”。
  如此景致,和服和木屐是最佳的配搭。这里穿和服的反倒大多是中国游客,也有不少韩国人,还零星有些欧美和东南亚的。和服包裹着那些高桥大马的洋妞,让我想起那位把射雕英雄传的“雕”翻译成condor(秃鹰)的瑞典姑娘。几对年轻的异国情侣身穿和服,穿梭于景点之间,迫不及待地自拍摆拍,不合于和服的端静,但有文化交融下的生机和魅力。行经渡月桥,桥上有一位中国少女,浴衣穿得可人,扶着阑干。远处有几绺疏落的樱,她的浴衣上是娇艳的大红花瓣,桥下是湛蓝的、摩登的桂川,水波微漾,似她柔柔起伏的胸脯。
  和服的绘饰有素洁,有庄重,亦有艳丽。艳丽这一类,是从安土桃山时代开始流行的,有浓重的图腾崇拜意味与原始之力,但艳丽之下仍是日本人独特的冷感,像宇治桥头的紫式部石像一样,旁边车马如流,对岸平宅鳞栉,远方斜照依依,紫式部都阖眼静静听着,唯不宣之于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没有过火的热情,不干涉旁人的空间和自由,你我花叶各安。
  责任编辑:田静
其他文献
文学阅读有深度的教化作用,语文教育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进行任务群阅读活动,把文本中的情感融于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浸润情感,促使学生学会评价和判断并从中得到教化。 语文教材力选出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主题丰富,文体多样,他们以单元整合的形式,分布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要通过学习,提升思维品质,丰富情感体验,启迪人生智慧。  那么,如何通
期刊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前进的阶段,除了城市之外,农村的小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小学语文识字量和语感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以重视,如何提升农村小学低段识字量和语感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学校推荐《日有所诵》作为晨读材料,本套丛书编选了适合儿童的,有节奏、有意韵、具有文学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诗性文本,让儿童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激发语言潜能,提升语言素养和母语能力。童谣童诗、浅易的五言诗、
期刊
出租屋内住着其他四个人家。门打开,门关上,来往的并不是我的家人。客厅是安静的,外面的交谈声,短促的招呼,或是有人对着电话吵嚷,都像黑暗中的一闪亮。没有小报上写的“隔壁住着连环杀人犯”或是“出租屋内的灵异事件”之类的,都没有的,没有什么值得消费的故事。  对面住着外卖小哥,他是东北人,长着一张娃娃脸,看上去总是要哭,一张嘴却是雄武的。常在路口碰到他,我们都遇到了红灯,都停了下来,一扭头,就看见对方了
期刊
早春札记  连日阴雨,小屋后山溪暴涨  马头墙的墙皮脱落了,一匹隐藏在其中的马  似乎要破墙而出  道路泥泞,隔断了山外的讯息  湿漉漉的木椽里长出了木耳  杏花黑色的枝条变得肿胀  四野寂静,隐约透出不安  我在屋内给你写信  写到连日阴雨,小屋后山溪暴涨  手中的笔,整个冬天它像一截枯枝  现在,因为雨水浸注而涨满了绿色的血液。  有一年冬末,我把自己“隔离”在一个小山村里。  村庄很小,也很
期刊
他耳背,嗓门大,生怕别人听不到。  她也耳背,近乎失聪,话音却极小,总怕惊扰了谁。  他九十二岁。年轻时不大爱说话。工作上的事情,他喜欢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琢磨。家里的大事小情,他不太清楚,也很少过问。  她八十九岁。年轻时,是个漂亮活泼的女孩儿。因为在棉纺厂做纺织工,天天穿梭在织布机的轰鸣中,只能和姐妹们吼着说话。回到家看着哭闹的四个女儿,巨大的压力伴着委屈,让她再也无法容忍,大嚷了一通,
期刊
通过卫星地图,你会发现,小区内的空间大部分是一些盒形的房子,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可能更少)是空地和路面。这些盒子形状不一,有长方形、矩形、工字形、7字形、凸字形。十三栋房子,密密匝匝分布在一个更大的梯形盒子里。有的楼栋以字母有的则以数字加以区分,分别是:H1栋、H2栋、J1栋、J2栋、C栋、5栋、6栋、E1栋、E2栋、E3栋、F栋、G栋,还有一栋居然没有标上代号。我们就生活在这些几何图形里,一个规整
期刊
一  图片上方是湛蓝的天空。这个湛蓝不仅仅是色彩上的湛蓝,它更让你相信,这个天空真如水刚刚洗过而不是一种夸张。天空下面是橘红色的沙漠,一望无际的。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棵草,与天空一样的纯净。天空是净的,沙漠也是净的,整个画面都是一种净。哦,净美!  去年11月底,世清在微信里给我发来一组照片。啊!是卡萨布兰卡!竞和我见过的图片一样,不同的是,他和立群镶在了里边。  世清告诉我,这次休假他选择了卡萨
期刊
一  1947年(当时纪年作民国三十六年),我满六岁,进私塾读书。农家四季皆忙,冬季稍闲些,孩子们去读书识字,所以有人把私塾称“冬学”。教书先生要求也不高,能招呼鼻涕佬就行,私塾先生也被称为“冬烘先生”,是否还有其他含义,不得而知。  蒙师叫叶朝芳,人称“朝芳妈妈”。男人被称为“妈妈”,意在讽刺说话哕唆、办事迂腐,不过也有些许褒揚的成分,如和蔼可亲、待人诚实等。既为蒙师,也不好过多议论。  我进蒙
期刊
南山出现在窗口,这是海岛的制高点。松林是它的毛发,起风时,它一改平日的呆板,仿佛一头猛兽,要冲破窗口的玻璃。正午时分,南山的背阴处一片黑暗,那是巨鲸的脊背,笨拙而又孤单。雨季到来时,山上的雨水带来了半透明的沙砾,那是山石中的矿物,正随着流水消磨,匆匆去往别处。  水流的源头,是山顶龙王庙的方形院落。夏日的午后伴随着暴雨,乌云罩住了龙王庙,闪电出没在梁柱之间,喷吐火舌。古柏的斜枝被雷击中,雨水里夹杂
期刊
摘要:我国是盘踞在东方的一条“巨龙”,我国所有的人民都是“龙的传人”,可以说“龙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的象征。龙在我国有很多传说,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龙的样貌。作为“龙的传人”,人们都应该对龙的样貌有最基本的认知。小学美术教学是提升小学生们对龙的认知的最好渠道,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应当认识到在教学中融入“龙文化”的重要性。本文浅谈笔者个人在教学中融入“龙文化”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思考。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