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学困生答题的机会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教育热点和难点。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学困生”则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石,并一直困扰着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就从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而数学学困生的出现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逐步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水平,教会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是刻不容缓的。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从主观因素来看:一是智力发育的先天不足,导致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足,以致于数学成绩差;二是情感意志的缺陷,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缺乏自信、沉迷于玩闹;三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愿意落在实际行动上,久而久之,成为数学科的学困生。
  第二,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在单亲或 不和睦的家庭中,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痛苦自卑、因而学习情绪低落;二是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中下游学生能否吃的消,能力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冷落薄待而产生逆反心里;三是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受周边网络的吸引及当前很多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因而产生厌学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
  二、给学困生教学上的引导
  学困生是教师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让他们能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决不能抛弃他们,除了给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外,重要的是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关注他们,让他们消除自卑感,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那么,如何让学困生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呢?
  (一)课堂上要讲究提问的内容
  1.由易到难,逐层提高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教材编排螺旋式上升,新旧知识存在内在联系,学习要求逐层提高。教师的提问要由简单到复杂,以旧引新逐步过渡,要由识记、理解水平的内容,到分析综合应用水平的内容,如在我班04—3班(学校的慢班)上一次函数这一章,我先把最基本的概念教给学生,讲正比例函数y=kx(k≠0)和一次函数y=kx+b(k≠0)概念的认识,如:y=5x,y=-3x形如y=kx(k≠0)形式都是正比例函数,而y=5x+3,y=-2x-4形如y=kx+b(k≠0)形式都是一次函数,这里k,b都是常数,随你取任何数。于是我出相关的类型题给学生做,让学困生优先回答,他们很快就领会了。然后再进行综合水平提问:“那么,y=3x-(5x+4),y=2x2-(2x2+3x)又是什么函数?”让学生在前面学过的基础上找规律,学困生一下子得不出结论,于是我让一些上进的学生回答,学困生在进行体会。这样,就避免了上进生包揽一切,学困生只能作为陪读的做法。
  2.以问激趣,由趣促思
  不少学困生由于数学课教师讲解的的单一枯燥而缺乏学习动机。教师的课堂提问尽可能设计的有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课本例题109页,原题:△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为了加深本知识的应用,我将本例题改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讲,这样问:AB、BC、CA三根水管道把A、B、C三个村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了节省用费,要在三个村中建一个水泵,使它到三条管道的距离相等,该点怎么找?这一问,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学困生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学生得出结论后,我又请几个学困生分别作图解答,请他们说出其中道理,很快说会了。这样的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感到好奇,急于探索其中的奥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困生更不例外。
  (二)要讲究提问的形式
  1.鼓励式提问
  如上例“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作图题”,教师问学生:“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试一试”两个字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鼓励与信任。教师的信任对于学困生来说是最高的奖予。这时,学困生就会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发言了。
  2.多种提问形式结合
  如教学应用题:大豆60千克,比花生的2倍少2千克,花生有多少千克?设花生有X千克。上进生一下子就列出等式:2X-2=60;而学困生却无从入手。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提问引导。首先直问:“这里的2倍,是指谁的2倍?”再问:“花生的2倍,如何写?”从而指出比2X少2千克又怎么写,2X-2与谁相等?这样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多种提问形式相结合,学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
  (三)要研究提问的方法
  1.可让学困生模仿上进生回答问题
  有些提问,学困生对回答的重点和关键摸不清方向,而这些知识又非掌握不可。上进生的答案如果正确,可供学困生借鉴,进行复述。还可以在复述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类似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
  2.给予学困生“再答”的机会
  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提出后,可优先让学困生回答。如果学困生回答的内容基本正确,只是语言表达方面不太清楚,教师可先肯定好的,只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请其他同学帮助学困生重新组合答案,然后让学困生作第二次回答,如果仍有遗漏,教师可发动大家一起矫正。即使学困生回答错误,也应帮助他们重新思考,给予“再答”的机会。
  总之,转变数学“学困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对每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认真分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由于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束缚,见识少、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和接受能力缓慢等,导致交际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比较差,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每学期都开展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拓展“规范行为—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德育内涵,不断探索德育新途径,开拓德育新领域,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个
期刊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曾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这说明情感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每种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去努力学习,消极的情感将阻碍学生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掘、培养学生
期刊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教学研究的大课题,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门领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谈一点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几点
期刊
古人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确,语文教学在经历了一轮一轮轰轰烈烈的改革后,脱去华丽的外文,在学生的自主读学中方显其可贵的本色——语文味儿。如何读出语文味儿,体现语文本色教学呢?以下是我在科研探索之路中的一点拙悟。  一、自觉自愿阅读,引领语文味儿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提出:“我们过去重视孩子如何阅读,而忘记了如何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教师范读就是让学
期刊
自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继而布置作业为步骤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来,便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广泛应用。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根本,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在世界各地都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在当今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暴露出其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及新教材的使用,课堂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可见,“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语文的工具性已经被发挥到了极致,而语文人文性缺失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当我们谈到教育的时候,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非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同感,我们的教育太缺乏人文了。语文如何充分展现它人文性的一面,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
期刊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文言文是一朵魅力四射、历久弥香的奇葩,它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珍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在语言审美熏陶上,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有着无法估量的教学潜能,学习文言文,对于了解并传承古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全面切地的传承给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传统文言文教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是铭记在人们头脑中起永恒作用的数学的观点和文化,是数学的精神和态度。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减轻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对文本的解读,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解读文本其实就是要实现心灵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心灵才是解读文本的钥匙。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次教学经历谈谈我对文本解读的理解。  在参加一次市级观摩课交流活动中,我选择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作为我的授课内容,这篇课文由沈石溪同名小说改编,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2000
期刊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清代·李渔),“良好的开端则预示着某一事物成功了一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所有的这些不难让我们感受到:无论做什么,开端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教学更是如此。由于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因而怎样运用教学技巧将新旧知识予以衔接,将学生情感情绪调动起来,将知识传授与精神的愉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正确地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