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也阅读了不少教育论著,聆听过许多教育主管、专家的报告,觉得一些看似绝对正确的教育理念,因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本身等关系,已经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性。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人常常喜欢拿这句话“开导”一线教育的教师,认为学生无心学习,原因是老师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句话本身并不错,但我们应该明白:学习是一项智力活动,任何活动一旦天天进行,尤其是进行必要重复活动时,枯燥感就会自然而然产生,无可避免,即使是最迷人、最刺激的游戏也有令人厌倦的时候,况且是学习!我还是比较赞同梁实秋的观点,梁实秋说:“在初学阶段,由小学至大学,我们与其倡言趣味,不如偏重纪律。一个合理编列的课程表,犹如一个营养均衡的食谱,里面各个项目都是有益而必需的,不可偏废,不可再有选择……总之,我们在求学时代,应该暂且把趣味放在一边,耐着性子接受教育的纪律,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实的材料。”
2 死记硬背不好
有人把传统教育归结为三个字:念、背、打,其中“背”大约就是我们今天常常抨击的死记硬背。传统教育确实有许多糟粕,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在批评传统教育时,不能把脏水和娃娃一起倒掉了。青少年处在记忆最佳年龄,多背诵一些经典作品,无论对日后从事文科活动或理科活动,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阅读院士杨叔子、杨振宁等人的文章,很难想象没有少年时代打下的古文功底,下笔会如此流畅,而古文基本上都是在强制下背诵的。尤其是语文学习,经典作品从语言到内容都是最佳范文,写作技巧就蕴含其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说明了熟读背诵产生的阅读效果。现代作家中,茅盾、钱钟书、郭沫若都是背诵高手。这些人在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超强的记诵能力。说他们所背的东西都是兴趣所致,显然违反事实。
3 惩罚学生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作为一个群体,需要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整体的和谐。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都是如此。近年出现一些学生不堪教师的体罚而走极端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激烈反响。舆论普遍认为:惩罚学生是教师无能的表现。为此,许多地方明令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地方干脆禁止任何形式的惩罚,甚至批评学生也不能使用尖刻的字眼。这不免有点矫枉过正了。说句公道话,我认为制定这些禁令的初衷是好的,但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管理的无所适从、束手无策。我认为,没有威慑力的管理不会收到预期管理效果,而绝不是提倡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罚。
4 不要排名,排名伤害孩子的自尊
在中考和高考制度没有取消之前,我觉得不要排名近乎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做法。事实上我们的高中录取、大学录取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排名,而且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排名,这一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清楚,每一位老师和家长也非常清楚,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十分明白。如果我们认为目下的中考和高考制度是公平、合理的,我们就不该认为是班级、学校排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真正伤害学生自尊的是中考和高考制度。所以,我们目前要做的不是排不排名的问题,而是应该告诉学生如何理性地面对这种社会化的排名。同时,我也觉得:不排名这是一种把社会问题转嫁给教师的做法。
5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这句话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但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这个孩子处于一个未经社会环境污染的原初状态。试想:一个一向娇生惯养、被过分溺爱、极端自私的孩子,要想把他(她)培养成勤劳朴实、刻苦奋进、宽宏大量的人,这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夹生饭是不易烧熟的。所以,出现教不好的孩子,应该是教育上的正常现象,不该是归罪教师工作能力的理由。另外,我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万能的,但离开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教育的门开得越大,监狱的门开得越小。
6 不要对孩子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究竟要不要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给孩子?目前我们通行的做法是——不要。让我们来听听教育权威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引导孩子回避人类生活的阴暗面。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尽是欢乐,也有悲伤。要让孩子心里也有他人的忧患。”要揭露多少生活的阴暗面给孩子看,苏霍姆林斯基的原则是——“以不让孩子惊讶”为宜。苏霍姆林斯基的分寸感非常强烈。在这个问题上,回避和视而不见都于事无补。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们:“教育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不是保护青少年不受坏的影响,而是让他们对任何坏的、不道德的事物都具有抵抗力。”这真正是一代教育大师的育人胸怀和境界。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人常常喜欢拿这句话“开导”一线教育的教师,认为学生无心学习,原因是老师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句话本身并不错,但我们应该明白:学习是一项智力活动,任何活动一旦天天进行,尤其是进行必要重复活动时,枯燥感就会自然而然产生,无可避免,即使是最迷人、最刺激的游戏也有令人厌倦的时候,况且是学习!我还是比较赞同梁实秋的观点,梁实秋说:“在初学阶段,由小学至大学,我们与其倡言趣味,不如偏重纪律。一个合理编列的课程表,犹如一个营养均衡的食谱,里面各个项目都是有益而必需的,不可偏废,不可再有选择……总之,我们在求学时代,应该暂且把趣味放在一边,耐着性子接受教育的纪律,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实的材料。”
2 死记硬背不好
有人把传统教育归结为三个字:念、背、打,其中“背”大约就是我们今天常常抨击的死记硬背。传统教育确实有许多糟粕,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在批评传统教育时,不能把脏水和娃娃一起倒掉了。青少年处在记忆最佳年龄,多背诵一些经典作品,无论对日后从事文科活动或理科活动,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阅读院士杨叔子、杨振宁等人的文章,很难想象没有少年时代打下的古文功底,下笔会如此流畅,而古文基本上都是在强制下背诵的。尤其是语文学习,经典作品从语言到内容都是最佳范文,写作技巧就蕴含其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说明了熟读背诵产生的阅读效果。现代作家中,茅盾、钱钟书、郭沫若都是背诵高手。这些人在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超强的记诵能力。说他们所背的东西都是兴趣所致,显然违反事实。
3 惩罚学生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作为一个群体,需要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整体的和谐。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都是如此。近年出现一些学生不堪教师的体罚而走极端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激烈反响。舆论普遍认为:惩罚学生是教师无能的表现。为此,许多地方明令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地方干脆禁止任何形式的惩罚,甚至批评学生也不能使用尖刻的字眼。这不免有点矫枉过正了。说句公道话,我认为制定这些禁令的初衷是好的,但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管理的无所适从、束手无策。我认为,没有威慑力的管理不会收到预期管理效果,而绝不是提倡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罚。
4 不要排名,排名伤害孩子的自尊
在中考和高考制度没有取消之前,我觉得不要排名近乎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做法。事实上我们的高中录取、大学录取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排名,而且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排名,这一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清楚,每一位老师和家长也非常清楚,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十分明白。如果我们认为目下的中考和高考制度是公平、合理的,我们就不该认为是班级、学校排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真正伤害学生自尊的是中考和高考制度。所以,我们目前要做的不是排不排名的问题,而是应该告诉学生如何理性地面对这种社会化的排名。同时,我也觉得:不排名这是一种把社会问题转嫁给教师的做法。
5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这句话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但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这个孩子处于一个未经社会环境污染的原初状态。试想:一个一向娇生惯养、被过分溺爱、极端自私的孩子,要想把他(她)培养成勤劳朴实、刻苦奋进、宽宏大量的人,这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夹生饭是不易烧熟的。所以,出现教不好的孩子,应该是教育上的正常现象,不该是归罪教师工作能力的理由。另外,我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万能的,但离开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教育的门开得越大,监狱的门开得越小。
6 不要对孩子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究竟要不要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给孩子?目前我们通行的做法是——不要。让我们来听听教育权威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引导孩子回避人类生活的阴暗面。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尽是欢乐,也有悲伤。要让孩子心里也有他人的忧患。”要揭露多少生活的阴暗面给孩子看,苏霍姆林斯基的原则是——“以不让孩子惊讶”为宜。苏霍姆林斯基的分寸感非常强烈。在这个问题上,回避和视而不见都于事无补。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们:“教育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不是保护青少年不受坏的影响,而是让他们对任何坏的、不道德的事物都具有抵抗力。”这真正是一代教育大师的育人胸怀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