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而且在课外阅读、综合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增强主体意识。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
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而且在课外阅读、综合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其间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使他们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精心设计,培养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要选准时机,精心设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既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写的“官员们称象”和“曹冲称象”这两部分,它们之间是用哪一句话连接起来的。然后设置研读中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的办法?曹冲提出了怎样的好办法?曹冲的好办法与官员们的办法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点研究深读。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相互补充,自我读书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我认为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探讨出来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课堂,不应该按照教科书循规蹈矩地进行。
二、拓宽知识,提高能力
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课外阅读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从“终生学习”的观念看,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获得。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自学能力,提升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小学第一学段是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不少于100万字。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孩子的阅读量有增有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深入生活,利用分布于每个角落的语文资源学习语文。
三、多变形式,激发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画图、唱歌、小发明、小制作、折叠、捏制、粘贴等多种形式的兴趣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如教学古诗,让学生根据诗意作画,变文字为画面,从文字进入情境,进行古诗配画,使学生,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因而想想这意境多美,这是一种愉快。在教学贾平凹的《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时,我从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出发(“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又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自始至终,充满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所以我在备课时就决定让学生做一回文中的主角,自己动手做一做风筝、放一放风筝,体验文中小朋友当时放风筝的快乐,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丰富题材,亲身体验
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开放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师更要注重把语文教学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如学了《北京》一文,为了让学生对祖国首都有更多的了解,可设计“话北京”專题实践活动,内容十分广泛:话北京悠久的历史,话北京的名胜古迹,话北京的风土人情,话北京的风味小吃,话北京的繁华富饶,话北京的发展变化……学生可灵活选择,选择材料的途径多种:翻阅书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查询,请教他人……汇报的形式灵活多样:照片、实物、编辑小报、绘成图画……这就是开放,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活动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自觉遵循学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充分挖掘本地的各种语文资源,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延伸,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凌云.小学语文活动课导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
[3]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
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而且在课外阅读、综合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其间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使他们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精心设计,培养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要选准时机,精心设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既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写的“官员们称象”和“曹冲称象”这两部分,它们之间是用哪一句话连接起来的。然后设置研读中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的办法?曹冲提出了怎样的好办法?曹冲的好办法与官员们的办法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点研究深读。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相互补充,自我读书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我认为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探讨出来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课堂,不应该按照教科书循规蹈矩地进行。
二、拓宽知识,提高能力
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课外阅读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从“终生学习”的观念看,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获得。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自学能力,提升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小学第一学段是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不少于100万字。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孩子的阅读量有增有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深入生活,利用分布于每个角落的语文资源学习语文。
三、多变形式,激发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画图、唱歌、小发明、小制作、折叠、捏制、粘贴等多种形式的兴趣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如教学古诗,让学生根据诗意作画,变文字为画面,从文字进入情境,进行古诗配画,使学生,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因而想想这意境多美,这是一种愉快。在教学贾平凹的《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时,我从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出发(“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又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自始至终,充满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所以我在备课时就决定让学生做一回文中的主角,自己动手做一做风筝、放一放风筝,体验文中小朋友当时放风筝的快乐,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丰富题材,亲身体验
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开放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师更要注重把语文教学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如学了《北京》一文,为了让学生对祖国首都有更多的了解,可设计“话北京”專题实践活动,内容十分广泛:话北京悠久的历史,话北京的名胜古迹,话北京的风土人情,话北京的风味小吃,话北京的繁华富饶,话北京的发展变化……学生可灵活选择,选择材料的途径多种:翻阅书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查询,请教他人……汇报的形式灵活多样:照片、实物、编辑小报、绘成图画……这就是开放,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活动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自觉遵循学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充分挖掘本地的各种语文资源,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延伸,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凌云.小学语文活动课导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
[3]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