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思考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目前而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计算机的大力普及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且在政府大力推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下,为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使得国内计算机硬件市场高速发展,从而造成了国内软件市场方面对于软件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从而也提高了对于软件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要求。如何推动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这个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得到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众多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我们将针对软件技术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教育;创新创业融合
  就创新2.0时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本质而言,它是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民主化的一种体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交互已经变的越发便易。众创空间的主体也不单单是科学家和企业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大众。这便对选择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因软件技术是一个发展很迅速的行业,软件人才需要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来确定培养方向。一方面,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相当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自身进行约束。因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被众多教师所采用。
  一、软件技术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下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如果不能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或者缺乏较强的编程能力,则都不符合IT企业、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对于从事软件技术工作人员的要求[1]。具有较强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网站设计能力和基本的软件测试能力的专业学生才是众企业的优先选择。因此,对学生进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教育部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因此,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教育固然重要,创新创业教育也不容忽视[3]。
  三、如何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
  (一)将理念与课程相互融合
  想要将传统模式下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需要有一个探索和沉淀的过程。将理念与课程相互融合是应当注重的第一点。在传统软件技术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理念中,并令其贯穿整个课程设计的全过程。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突出“意识培养+知识普及+体验实践”的教学功能[4]。
  (二)将师资与项目相互融合
  软件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学科,除了日常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当积极拓展学校内的各种活动以及项目载体。例如以软件技术开发或创新活动为项目载体,将参赛的学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分组,并且为每组学生指定特定的指导教师。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开发的实践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以此提高了针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灵活性和实践性[5]。
  (三)将引导和制度相互融合
  除了前面所说的,将理念与课程相互融合,将师资与项目相互融合,引导与制度相互融合也是軟件技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相关的制度引导。比如将创新创业转化为学分制管理方式,即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一系列优秀成果可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课程学分,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对于在专业学习中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因此,在这个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教育必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的融合,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的,培养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专业的技术、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目标分析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233.
  [2]杨恺,杨润丰,赵美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融合的探索——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3):71-73.
  [3]何勰绯.软件技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探索与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9):204-205+208.
  [4]陈健,张婷婷,李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研究——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为例[J].山东化工,2017,46(07):185-186.
  [5]钟绍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探索与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04):50-51.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具
期刊
【摘 要】新时期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改革必须要紧紧围绕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形势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解决当前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机制  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为部队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小学品德教学模式逐渐发生一定变化,教师积极使用各种创新型教学范式,追求德育的更高效。笔者依据工作实际,详细分析活动化教学范式在小学品德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希望可以在日后小学品德教学环节当中,起到一定引导性作用。  【关键词】小学品德;活动化教学范式  一、一个活动,层层递进  “一个活动,层层递进”的教学范式是指一堂课中教师从开始到结束只组织一个活动,而在这个活动层层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在很多不同教育阶段都存在的一门课程,能够有效的端正学生思想,引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初中作为学生心智快速成熟的一个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正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互联网时代下,可以有效的利用微课等互联网教学手段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期刊
运动员思政教育是指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对运动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影响,使他们提高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树立国家荣誉感、运动强国的使命感,最终将运动员培养成为政治思想成熟,专业技术一流的优秀人才。  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是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对运动员进行的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为运动队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成为了学科教学,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本文以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为切入点,探讨如何让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为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生根发芽  一、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的必要条件分析  (一)改变“轻德重教”的惯性教学思维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衡量德育教育水平的一项十分重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重点问题。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育人成才的核心目标。鉴于此,本文就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展开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创新途径,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创新路径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政治教育不能立足于现实,缺少实践上的教育部分。所以,当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从讲堂走向生活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向日子,就必须先让施教者走进生活中,完成教育相关要素的生活化,就能带动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才能。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在动身,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出完成大学思想政治从讲堂走向生活的战略
期刊
【摘 要】“大思政”的提出打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界限,要求从时间、空间、主体等各个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从教学机制、工作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与其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实践教学  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既有理论武装的教学目的,也有实践育人的教学任务。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我们前进的伟大旗帜。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来进行的,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一)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苦难历程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