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的情感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育制约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受到很大新理念的挑战,从高考方式、学校管理、课堂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价等都要进行变革。作为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准备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胜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认为,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質,特别是学科情感方面的培养则是胜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近日,我们对高中二百名学生进行一次关于“国家现状与历史课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历史课的兴趣度、历史课课程设置、历史课教学方法、获得时政历史的兴趣及渠道,还有目前国家现状与历史课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等十几个问题。
  
   1、历史课面临信任危机
  
   在“你喜欢历史课吗?”的问题中,“一般”和“不喜欢”竟然达到92%,“喜欢”仅占7%,调查显示学生对历史课的信任度日趋下降,面临信任危机,教改的迫切性突显。
  
   2、历史课兴趣度偏低
  
   在“你最感兴趣的社会科学是什么?”的问题中,调查显示“哲学”和“经济学”占25%,“心理学”占70%。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对历史课程的设置兴趣度偏低,心理压力寻求解脱的迫切性突出。
  
   3、政治历史责任感淡化
  
   在“你经常与父母或朋友谈论历史话题吗?”的问题中,调查显示“不经常谈”和“从来不谈”占76%,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历史责任感淡化,课业负担挤压时事历史严重性突出。
  
   4、强烈要求改进教学方法
  
   在关于“历史课教学方法”的问卷内容中,调查显示,喜欢“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开导、鼓励型”的教师占90%,喜欢“激情、微笑、以情感人”占53%,在教学中学生喜欢上课时能“生动形象教学,寓言、名言、故事、实例”占70%以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学会做人”占71%,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改进历史课教学方法要求强烈,提高教师素质紧迫性突出。
  从问卷调查的种种数据充分显示,在传统的历史课教学中,历史课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或解决现实实际问题都无法激起学生对政治科的信任和兴趣。历史教师加强学科情感培养,已是新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5、增强学习动力,扩大学科亲情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包括近代现代史、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所学的基本观点、原理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理解、分析社会现象,特别是帮助自身成长提供了很多现实性的帮助,是一门具有时代感的学科。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不断地对学生强化观点,不能让学生误以为这是一门“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僵死的学科。讲授时应紧密结合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实例,教会学生实实在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明显增强,学科兴趣油然而生,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6、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强了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重视学生道德主体l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当强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情感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要用自己热爱学生的感情之火,燃起学生的情感火焰,这对中学生尤其重要。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针对某些进步或成功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表扬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口头、书面、点头、微笑等;范围可拓宽,如:考试、作业、笔记、回答问题。适当的表扬如同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学生由此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这里,情感就是热爱、信任、尊重。
  
  7、面对现实情境,正确引导教育
  
  历史课教学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社会生活节奏变快,社会现象、形势风云变幻,课本内容往往使学生缺乏新鲜感。中学生关心社会,思索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感兴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教学,在教学中引用社会生活新鲜事例,尤其是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发师生思想和思维的共鸣和共振。现在的学生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收入差距拉大问题、腐败问题、台湾问题等非常关心,限于认识水平又难以搞清楚,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从我国国情出发,用辩证的观点,正面引导和教育学生,按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教育人”的原则,做到讲解与讨论,理论与实践,动脑与动手,动脑与动口相结合等。研究探索出有利于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新方法、新手段。
  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与心灵的耦合。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育的目标就会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延续和扩展,他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规律。分解法是高中物理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  分解的等效替代思想为解决其他类似物理问题奠定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基础。  2、教材加工  教材安排了两个实例详细说明如何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教材的编排渗透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在学生直接经验中没有对例
每次的试卷分析中总有一个话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各种练习与检测的错误中也总少不了因学生审题能力欠缺而导致的错误。那么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什么差呢?这些学生,要求他们订正错误题时,一般不加指点或稍加提示就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责怪他们粗心,提醒他们注意,都没收到多大效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的因素,我们教师、我们的课堂有没有关系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就以上问题我在日
自信心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我发现,当今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要想帮助孩子今后获得成功,让孩子树立自信是关键。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引导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一、创设环境、激励表扬、树立自信     环境造就人。轻松和谐优美的环境,让孩子有个积极愉快的心情,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具有实用性的课程,现在已经成为高中时期的必修课程,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信息技术掌握不好,就无法掌握快速传递信息的能力,就一定会被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堂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物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新形势下,物理课堂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物理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技巧促成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一、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技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
刘建君关于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测查,结果发现,幼儿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偏食、不按时作息、挖鼻孔、咬或吮吸手指、焦虑、社会退缩、攻击性行为等方面,其中焦虑行为的检出率为4.89%,明显高于2.1%的身体瘦弱和0.61%的肥胖检出率。随着幼儿学习压力的增大,幼儿焦虑出现的比例也相应增加,这些焦虑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并呈现低龄化趋势。  幼儿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无缘无故哭泣、注意力难集中、坐立不安、找借
本文中略去了很多枯燥但严格的证明,请不要怀疑它们的正确性。我们之所以将其略去,是因为我们不希望那种乏味打搅了读者学习一种使用技巧的兴致。  读者一定不介意解以下几个方程:x 7=0,2c=6,x2 2x-3=0,m2-2m 1=0。  权当娱乐了,也可以顺便嘲笑一下笔者的水平,增加一条在众多资料中忽略本篇的理由。  我们当然希望你读到了这一句——这意味着——你继续读下去了。恭喜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大量成功的英语教学实践,在引导、激发和控制小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注意力;引导;控制注意力;引导;控制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所要传递的各种信息,只有受到学生的注意后才能进入到他们的意识中;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如果一堂课里学生学习时注意力涣散、心不在焉,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之一、糖类代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生物》教材高二年级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本部分内容承上紧密结合植物体的代谢,进一步学习人和动物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代谢途径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相当复杂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而学生缺乏有关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但这部分知识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可以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