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析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形资产对高校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阐述,对无形资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建全无形资产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建立无形资产的激励及转化机制三个方面对无形资产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现状;管理策略
  无形资产的掌握体现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及综合实力,是高校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知识型、信息型社会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高校拥有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人才,掌握着大量社会前沿的科学、技术、信息及知识,拥有着先进的仪器设备,创造了大量的无形资产。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注重有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管理滞后,导致高校大量无形资产的流失,使高校遭受巨大的损失,致使高校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树立无形资产的价值观念,建立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机制已日趋重要。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与特征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被高校所占有不具有实物形态,能为高校创造价值的一种特殊性的、非货币性的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专有技术权、土地使用权、校名、校标、校誉、社会认可度等。
  无形资产有其独有的特点:(1)非实体性。高校无形资产不具备实物形态,不能用感观直接去感知,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像有形资产一样发生损耗,但却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创造价值。(2)不确定性。创造无形资产过程的投入具有不确定性,取得了技术成果并转化为成熟的技术或产品投放到市场后,为主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不确定性,使用年限也具有不确定性。(3)独有性。高校无形资产的主体是知识产权,通常由高校独自占有,并受法律保护。尽管有些无形资产不受法律保护,但高校也会通过保密手段来保持其独占性。(4)高效性。无形资产最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高于其成本。校标、校誉等能为高校带来无法估量的效益。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
  1.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由于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摸不着,看不到,因此许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疏于管理。没有建立无形资产的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职权明确的管理程序,更没有专业的人员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制约机制,管理工具及手段相对落后。因此,高校无形资产在认定、开发、利用、转让等一系列问题上无据可依,无证可查,各部门间也不能协调合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使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无法正常进行。
  2.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因此很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和价值。许多高校一般不把无形资产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许多高校对无形资产不重视,对无形资产的存在方式、重要性、价值认识不足,对无形资产管理知识和国家相关法律匮乏,只存在形式上的研究,并没有实际管理上的操作,直接致使广大师生对无形资产认知的缺失。当学校面临校标被擅用、校誉被损毁、专利被侵犯、著作被挪用、技术被转让等一系列问题时,不能及时做出反映,只能被动承受,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无形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无形资产流失的情况经常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人才流动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随着国家对人才的日趋重视,人才流动也日渐频繁。许多高校为了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也加强了对人才的引进力度,用优厚的待遇及条件吸纳各种人才,在学术、科研、教学上具有高水平的教授、专家被更有发展前途的单位所吸引,随之也带走了他们所掌握的学术研究、科研成果及技术核心。还有许多硕士、博士毕业生在读期间参加了导师研究的科研课题,毕业后将他们掌握的成果、技术及重要资料等带到了新的工作单位,这些都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
  (2)科技合作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合作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也不断发生。主要表现在:高校技术成果转让价格普遍偏低;技术人员对价格把握不准或以个人名义收取高额服务费,致使学校利益受损;高校在技术投资时对投入的无形资产计价较低,有时甚至不计价;高校在合作研究过程中,提供人力、设备、技术,负责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但由于高校的经济地位较低,研究成果往往由企业独享。
  (3)权力异化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由于职务发明成果对个人带来的经济利益,使高校中很多的职务成果转化为非职务成果。校办企业与高校的产权不清,利用学校的校名、设备、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得的收益归企业所有。
  三、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策略
  1.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机制及机构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水平越高越体现本校的综合实力,更为高校在竞争中取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关于无形资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例如专利申报、版权使用、校名校誉管理,无形资产的评估、计价,科研技术成果的转让、转化,无形资产的分配等相关制度。还要建立对无形资产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并加大对管理机构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强对专职人员无形资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这些制度与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使无形资产的管理落到实处,做到有证可查,有据可依。
  2.增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
  高校在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同时,首先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通过大力宣传,使高校的领导干部、教师、科研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学生深入了解无形资产的范畴、特征,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等相关内容。特别要加强对专利成果转化、合同的制定、专利的及时申报、著作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归属、校标校誉的使用等高校相关的制度及流程。同时还要加强国家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学习。高校内可以采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或者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无形资产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通过对无形资产知识的普及,使广大师生增强对无形资产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为无形资产管理的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无形资产的激励及转化机制
  高校制定各种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建立无形资产的激励和转化机制,是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的有效途径。首先,高校要制定一套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在制度上使科研人员的利益得到保障。还要将无形资产的利用与职称评定、职务晋级等挂钩,提高教师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其次,高校要积极为科研创造良好的良件,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使教师或科研人员乐于奉献、乐于研究。
  与此同时,高校更要注重无形资产的转化,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转化机制,注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高校要多创造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发明人积极推进成果转化。高校要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成果交易会、展览会,宣传自己的科研产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使无形资产进行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也提高高校自身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0(7).
  [2]陈怡松.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考察及对策思考[J].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2011(2).
  [3]张保卫.高校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紧迫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9).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和分析掌侧锁定钢板在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方法对28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使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影像学采用经Stewart
饲养优良蛋鸡越来越多的当作致富途径。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很多饲养厂家和农户的经济效益并不十分理想。如何实现蛋鸡稳产高产,提高饲养效益呢?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简要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头位难产产妇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n=50)与参考组(n=50),观察组实施徒手旋转助产干预,参考组实施气囊助产、
摘 要: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辅导员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班学生的成长成才,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从学生入学教育、班委选任培养、学生实习安全教育等方面,谈一些工作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院校;工作方法  一、入学教育定规矩  入学教育是高职学生进校的必修课,辅导员务
目的探讨对比剂肾病(CIN)风险积分对老年及老年前期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8例55~88岁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前和术后第1、3、7天测定血清肌酐(SCr),
从王船山的次子王颁开始.船山后裔就对船山遗著的保存与传播作了世代传承的艰苦努力。道光年闾《船山遗书》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刊刻,就是船山后裔与近代湖湘一、二代人才群体共同
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的儿科住院医师培训,是培养优秀临床儿科专业人才的重要措施.我院为美国心脏协会授权的PALS培训基地,国家级儿科骨干师资培训基地,新疆首批儿科住院医师规
《内科学概论》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临床医学课程,其内容多而抽象,学时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笔者多年来一直承担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
摘要:幼小衔接课程的研究与改革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在了解小学低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帮助小学低学段学生顺利完成幼小课程衔接,从而提高幼小课程衔接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小衔接;课程衔接;小学低学段  一、幼小课程衔接问题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是孩子学习生涯中两个重要的基础阶段。教师和家长通过切身体验,发现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的衔接上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传统危险因素与非传统危险因素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ACS患者216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统计分析2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