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能否龙行天下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龙玉原名黄蜡石,由于它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于是得名黄龙玉。自2004年问世后,其价格一路飙升,原石比黄金还贵40倍,人称之“疯狂的石头”。2010年11月15日,黄龙玉被列入珠宝玉石名录。2011年2月初,黄龙玉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意味着对黄龙玉明确了玉的身份,不再尴尬于石玉之争。
  黄龙玉主色调为黄色,兼有羊脂白、青白、红、黑、灰、绿、五彩等色。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皇室、尊贵之意,这为其价格的飙涨带来了理由。黄龙玉价格适中,适合普通百姓收藏把玩。业内人士认为,黄龙玉中的极品极具投资和收藏价值。
  玉不琢不成器。只有对黄龙玉原石附加更多的人文内涵,才可以提升它的价值。现在市场上的黄龙玉产品,主要注重材质而忽略了工艺,价格在整个玉石市场中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随着雕刻工艺的提升和大量精品的涌现,黄龙玉的价格还有较大上行空间。
  收藏三原则
  一是慎重投资。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名堂太多,贸然出手容易出错。
  二是不怕买贵,就怕买得不对。这是云南省观赏石协会会长葛宝荣关于黄龙玉收藏的一句名言,被奉为行业的金科玉律。
  三是要有玉文化储备。掌握一定的玉石文化知识,对于识别、收藏和投资黄龙玉十分重要。
  两类投资客容易被套牢:第一种是盲目的投机者。他们有资金但没有专业知识,对玉石不了解。第二种是矿物派。他们对矿石非常有研究,可是缺乏市场知识,不知道市场的动向,容易收藏一些矿物价值高、宝石价值低的玉器。
  鉴定四要素
  第一是色。黄龙玉色彩分为淡黄、金黄、橙红、橘红及鸽血红等,这些颜色的色调都是暖色调中最活跃、最兴旺、最尊贵而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吉祥之色。这是黄龙玉备受青睐的第一要素。
  第二是透。黄龙玉呈匀净的半透明状,对光观察时玉料的边缘或较薄的部分有橙黄色透光现象。用电筒照射的时候,光晕较宽,贴切边缘照射时常可透亮到3~6厘米,加工好的成品质地纯净而清透。
  第三是润。由于质地细密、纯净而清透,无杂质,所以抛光后效果极好,细腻柔润而清亮灵动。
  第四是硬。黄龙玉的硬度6.5~7度,但在加工的过程中很“吃”工具,比雕翡翠费工具些。
  石之美者为玉,最基本的当然要玉化度好。透明度高、质地细腻、瑕疵少的黄龙玉,就是好玉。
  风险不可小觑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珠三角、江浙一带游资涌入黄龙玉市场,使得黄龙玉的价格如脱缰野马一样狂飙猛进。高峰时期,黄龙玉的价格从每公斤几百元一路飙升到上万元。
  由于玉石本身价格就比较昂贵,资金投入要求高,导致玉石价格容易大幅波动,故而投资风险不容小觑。宝玉石在投资方面都有个相当大的风险——难脱手。一般来说,玉石变现渠道很少,而且玉石品质价格千差万别,估价很难,而个人投资者想要售出玉石变现更是难上加难。黄龙玉市场虽前景不错,但产量也相对较大。除云南外,国内还有多个地区有产。除非供不应求,否则普通品价格难以上涨。
其他文献
吾师老班,乍见柔弱温淑,实则严厉刚强.疾风骤雨,压其不倒.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攘除吾等陋习,绞尽脑汁,终驯服吾等“神兽”.治理吾属,妙计频出.rn吾班之恶习,听课懒散
期刊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推动了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但网络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也让人们忧心忡忡,人们开始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本文则基于计算机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在我的“人间戏剧”中,有一个人始终担任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她就是娜日老师.rn初见rn每一个故事都需要一个密码,有
期刊
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实施数据库编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能不断强化数据库性能,还能利用数据库功能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提高计算机编程效率,高度满足企业信息化数据库建设需求,
她来了,她来了,她踩着高跟鞋走进来了!rn刚刚还在放肆玩闹的同学们屏住呼吸,一秒切换到端正的坐姿.rn她把实验器材往讲桌上一放,随意地将教案摆在讲台上,然后熟练地打开课件,
期刊
写作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一篇文章足以展示一个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高低,所以写作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同时又是难中之难.我们必须在实践
在漫长的人生中,总会在巧合的时间遇到让人难以忘记的人.在独处的时光里,我的脑海中总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个他来.首先呢,有他这样的朋友我很开心.一般写作文,写人都先要描写外
期刊
我国是农业大国,由于“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因此应该把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列强环伺、内忧外患的复杂的
初中生活,本来就有些迷迷糊糊;十三四岁,本来就有点儿懵懵懂懂.虽然时常想自己的未来,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扮演一些渺小的角色,于是,无数小插曲便汇成了一首独具个性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