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染绿中原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循环经济产业似一场永不闭幕的舞台剧,在我国遍地开花,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更加举足轻重。
  “居天下之中”的河南,亦从国家战略和自身发展两个层面感受到了机遇挑战: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河南一直受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各项因素的影响;随着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当下已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加速发展阶段,对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两方面的共同发力,河南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心也更加坚定。《财经界》记者连日来对河南省多地进行了调研走访,在其循环经济发展版图上可见,无论从城市到乡镇,从园区到企业,还是从微观思想认识到宏观产业引导,循环型产业体系已逐步构建,强健的“中原力量”日益呈现。
  谋划“十一五” 大势初定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自陕西潼关奔涌而下进入河南,逾700公里的大河水系横贯该省8市26县。
  黄河之水滔滔不息,中原进取势若雷霆。千百年来,生活在大河之畔的河南人对于“母亲河”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艰苦时期与之抗争,和平盛世与之交融,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奉献的黄河精神。
  风轻花艳的好季节,《财经界》记者一行深入河南多地,行走于大河之畔的中原沃土,探寻该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度挖掘饱润黄河精神的生态文明内涵。记者走访发现,这个山川拱戴、大河秀美的祖国腹地,正谱写着一曲绿色循环发展的赞歌,如黄河滔滔之水雄浑而嘹亮。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能源规划局局长常建华在接受《财经界》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时期,河南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依托企业、园区和城市三个层次,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废物排放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符合该省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我省人大常委会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是当时全国最早为循环经济立法的省份之一。”常建华告诉记者,随后,河南还相继颁布了关于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审核、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一系列地方规定,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框架建设。
  循环经济就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在河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费的博弈中,河南展开了一场二者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转变。这实际上就是一场不见硝烟的经济战争,既有淘汰落后产能的经济切肤之痛、也有铁腕治污的雷霆行动。不管是形势倒逼,还是创新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循环经济发展的确是先行一步。针对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安全难保障的产能,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淘汰整合:严格关停小火电、机立窑等落后产能的同时,积极推动铝土矿资源向重点氧化铝企业集中、煤炭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整合。
  实践证明,河南这种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重拳出击”的发展举措,带来的不仅仅是可圈可点的“资源帐”、“环保账”,也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培育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为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窥一斑而知全豹。”“十一五”期间,从强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就足以说明河南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心与魄力。实际上,当时节水、节地、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等循环经济理念已经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循环经济发展蔚然成风,建设成效日益凸显。
  常建华介绍,河南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省份之一,在2005年和2008年,先后开展了两批共58家单位试点工作,其中9家被列入国家试点。2010年,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在有色冶金、煤炭、食品、化工、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河南省又选择78家单位开展了第三批试点,示范带动了全省循环经济发展。
  其中,鹤壁市打造的“煤—电—化—材”、金属镁冶炼废物循环利用、“种植—养殖—深加工—废物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许昌市大周镇大力发展再生不锈钢、铝、铜等三大产业链;南阳市天冠集团每一步生产产品的排放物都能作为下一个产品的原料来利用,整个过程最终没有废物排出,真正做到了将原材料“吃干榨净”。一批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全国范围实施推广。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河南全省能耗强度和污染排放量持续下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7.59%和14.02%,如期实现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能源产出率提高到0.91万元/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至2.417吨标准煤/万元,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拓展“十二五” 纵横布局
  目前,在河南部分地区,循环经济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其发展背后的推手不仅仅是政府部门,普通民众也纷纷参与其中。“面对循环经济,我们经常思考要怎么做和做什么?比如生活节水、垃圾分类、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我们一直在行动。”郑州大学的退休教师王阿姨告诉记者。
  这个在旁人看来无关紧要的言语,却让河南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徐跃峰兴奋不已:“循环经济无小事。这说明当地政府组织开展的循环经济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已经深入人心。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全省人民的积极参与。”
  这仅仅是河南动员全民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片段。随着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的循环经济产业布局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常建华表示,“十二五”时期,尤其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如何迅速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助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十二五”前三年,河南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累计下降13.97%、15.07%,目标完成进度大幅超过时间进度;减排指标除氮氧化物外,基本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2万亿元,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这些数字背后蕴含着河南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常建华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河南省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将坚持优化布局、示范带动、创新引领、政策引导等基本原则向纵深发展。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在河南循环经济庞大的规划布局中,此前构建的五大循环产业链成为最受瞩目的亮点。五大循环产业链涵盖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铝土矿产开采回收与精深加工、非金属矿产综合利用、农业种植与农畜产品符合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等循环经济项目。
  通过多年发展,五大循环产业链优势更加突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局面基本形成。
  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重要建设内容,重点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大工程;近年来河南省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多层面、多领域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些都为河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扎实基础。
  “虽然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局部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常建华说:“主要是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层次有待提高,总体规模有待壮大,须加强各地区之间平衡发展和技术支撑能力,扩大产业集聚与耦合度,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投融资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典型“样本” 引领未来
  提起河南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成就,不得不说到三个曾向全国范围推广的典型,它们一度成为循环经济领域的典型生动“样本”。
  鹤壁、大周、天冠,这三个名字演绎了从城市到乡镇,再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传奇。近日,《财经界》记者先后来到这三个地方进行了实地采访。
  ●鹤壁——资源城市新出路
  走进鹤壁正值傍晚时分,霞光普照,令这个曾经以煤兴市的中原小城愈发显得柔美亮洁,煤的黑色渲染与漂浮的粉尘在这里早已无影无踪。这是鹤壁给《财经界》记者一行留下的最初印象。
  依煤而建、因煤而兴的鹤壁,是如何实现了从“黑、白、灰”、“资源城”向宜居“生态城”的转身?鹤壁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姚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得益于政府与企业的协同配合,政府制定规划进行科学引导,而众多企业积极响应,做起了循环经济大发展的主力军。
  以“石头造纸”为例,利用工业固态废料煤矸石造纸,每生产一吨纸比传统造纸方法节约木浆30%以上、节约用水150吨以上;鹤壁每年空气优良和水质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都在330天以上。
  2005年,鹤壁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随后又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等荣誉称号。
  在河南省规划的“煤炭开采—煤化工(火电)—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条上,鹤壁首当其冲,与焦作、平顶山等六大矿区携手并进。而该市的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正是鹤壁煤炭资源转型升级、循环发展的着力点。
  据介绍,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化工、新型材料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以煤化工为主导,生产甲醇等多种制品及后端衍生品,同时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将排放的二氧化碳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等,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和企业循环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产业集聚区内项目投资将达300亿元以上。目标是构建煤电化材循环产业链,打造纵向衔接、横向耦合、循环发展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企业的力量更是无处不在。作为鹤壁市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中鹤集团通过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人口向新城社区集中的“三集中”方式,利用土地流转,建立12万亩的清洁安全粮源基地,探索了小城镇和循环经济协同推进模式,化解传统农区城镇化面临的“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难题。
  国能浚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以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收购的小麦、玉米秸秆、废弃林木为原料进行发电。此举对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建设清洁乡村意义重大。
  鸡毛、鸡血、鸡骨头这几样东西可能在平常人眼里就是普通的生活垃圾,但是,到了普乐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却变成了“宝贝”。该公司深加工项目实施后每年处理畜禽粪便30万吨,处理动物血水20万吨,处理羽毛3万吨。
  万里建材有限公司是鹤壁市唯一、全国屈指可数的泡沫玻璃生产公司。去年3月底,年产6万立方米泡沫玻璃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投产,一堆堆让人们避而远之的废旧碎玻璃变成了遇火不燃、节能环保的墙体保温材料,实现了废旧玻璃的循环再利用。
  调研走访发现,总体来看,鹤壁的循环经济发展已探索出一条由点到面、由政府到企业的全方位模式。
  ●大周——废弃物里挖“矿山”
  在河南省长葛市有这样的一个乡镇,从贫瘠落后的农业小镇跃升为全国有色金属第一镇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依托再生资源产业优势实现了华丽转身。   记者在准备采访资料的时候对这个叫“大周镇”的地方充满了疑惑。一个乡镇,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是取得了什么成就,能获得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这一殊荣。
  带着这个疑惑,《财经界》记者一行驱车赶往大周镇一探究竟。
  百花斗艳,车子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厂房整齐排布在路道两侧,一个现代化小镇展现在记者眼前。
  记者现场了解到,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周再生金属加工区)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区内各类经济实体1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73家。集聚区分为六个专业园区,形成了“五纵五横”道路网,通讯、电力、供排水、天然气、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研发中心等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
  目前,在金汇、葛天等核心企业引领下,大周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废旧金属回收、分拣拆解、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完整产业链条。到“十二五”末,再生金属有望成为长葛市第一个千亿产业。
  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负责人尚学岭介绍,按照回收利用量保守计算,基地每年资源再利用可节省超过100万吨的标准煤,可减少排放近2000万吨铜铝尾矿、1500亿立方米废气、15万吨二氧化碳和11万吨二氧化硫。
  ●天冠——“吃干榨净”新典型
  相比前者,南阳市境内的天冠集团声名远播,它不仅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和河南省50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还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全国9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据天冠集团副总经理路胜旗介绍,天冠拥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原南阳酒精总厂为核心改制组建。本世纪初,天冠集团以燃料乙醇为基础向循环经济进发,通过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和国内外先进技术合作下的全面自主创新,大力进行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了“天冠燃料乙醇循环经济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每一步生产产品的排放物都能作为下一个产品的原料来利用,整个过程最终没有废物排出,真正做到了将原材料“吃干榨净”。
  目前,天冠集团在燃料乙醇循环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农业种植加工、生物能源、生物化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全产业链。且整个产业链不产生任何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所有产品都能够以二氧化碳和水的终极形式返回大自然,从而形成了“取之自然、用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完美循环。
  未来,天冠集团将致力于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石油化石资源的全面替代,大力实施“生物炼制,能化并举”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循环经济产业链。
  这些典型而生动的案例,推动着河南循环经济探索的脚步。常建华副主任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将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总体战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继续总结推广循环经济先进模式,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提升层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为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美丽河南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依据塔福(Technology、Industry、Finance,TIF)模型分析,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制度、技术制度、金融制度的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三种制度对外形成教育产业发展的“聚合力”,可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刘正宏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一书,深入探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实施路径.该书致力于探寻适应时代发展要
期刊
科普资源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其开发、共享与优化是高校科协科普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科普资源自身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特性,因此高校科协在科普资源的输入
深化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项目研究团队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建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效果的衡量指标选择对于效果评价意义重大,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是通常使用的指标之一.衡量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效果可有六种指标选择,采用不同指标或计量单位
仅仅六个赛段,我们就经历了复杂交织的心情从最初的总成绩第二,到其间的落后再奋起直追,再到遭遇故障退赛环塔拉力赛迎来了它的第十个年头,在国内长距离越野赛中,这算是一个
为了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层析γ扫描测量(TGS)技术采用75Se做透射源,利用75Se的121.5、264.4、279.8和400.7keV能峰对铀和钚核材料进行分析,结合TGS测量装置及其探测 In
For the purpose of accommod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 reser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ociety and economy,this paper,taking Da
基于2005~201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A股上市企业规模特征出发考察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渠道。研究发现:中国货币传导的资产负债渠道确实存在;上市公司的规模特征在资产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