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研究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823455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在我国农作物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为全面提升玉米总产量,我们必须利用科学化、先进化的栽培技术,并不断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本文就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后期;田间管理;管理技术
  1 科学合理地进行深耕施肥
  深耕是日常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项。进行深耕施肥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天气以及气候因素。针对透气性和渗水性较差的土地,需提前做好中耕工作,保证土壤疏松、透气良好,这样可以保证玉米根系的正常生长。深耕工作完成后,在整个拔节阶段需要进行培土工作。培土厚度通常应保持在7厘米,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倒伏情况的发生。进入到玉米生长后期,种植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天气变化因素,科学化、合理化的进行施肥。
  2 做好去除杂株弱苗工作
  去除杂株弱苗可以同除草处理工作同步进行。在整个工作环节中,管理人员需要将田间的玉米杂株进行细致化清除,只保留长势良好的苗株,清除范围包括杂株、病株、小株以及弱株等。进行作业时,如果发现植株密度过大,应及时间除,保证田间的通风性和透光性,确保水肥配置的合理化以及科學化。玉米可生长出几个果穗,通常只有1个(最多2个)是成熟的。为了达到早熟的目的,管理人员需保留玉米植株最上端的一个果穗,将其余部分去除,以保证主穗籽粒始终处于较为饱满的状态,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
  3 重视化学防控技术
  玉米种植的总产量与后期田间管理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地运用化学防控技术,有效掌控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间,可以有效增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可以选用玉黄金、玉得乐等高效药物,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用药不足或过量的情况发生。化学防控通常在植株长至5~8叶时进行,长至11片叶后再使用药物,容易干扰到孕穗,从而降低玉米总产量。
  4 加强人工授粉力度
  结实率对于整个玉米的最终产量而言非常重要,优质高效的结实率可以在客观上促进每亩玉米的产量大幅提升。人工授粉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结实率,对玉米的产量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对于较为高产的玉米田地而言,无论是在高温或者是阴雨等恶劣天气下,人工授粉均可以正常进行。在盛花末期阶段,种植人员在上午10时采用摇株的方法完成整个授粉工作即可。
  5 科学防治玉米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的一大关键性因素。通常情况下,蚜虫对玉米的破坏力尤其巨大。蚜虫虫害的产生与传播跟种植地的温度、湿度有很大关系。若夏季降雨量较少且气温较高,极容易产生和传播蚜虫病害。当玉米的蚜量为3000头时,玉米的有蚜株率将超过51%。种植人员可采用11%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0倍,或11%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进行全面防治。除此以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毒饵诱杀进行防治。具体防治措施为,使用91%敌百虫150克,加入适量水后和1.2公斤炒香拌和制成毒饵,种植人员在每天傍晚进行防消处理工作,可以达到充分诱杀目的。
  综上所述,玉米栽培后期的各项田间管理工作极为重要且不容有失,种植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采取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力争让我国的玉米栽培后期田间管理工作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研究雌激素受体a(ERa)基因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关系。方法:选择西南地区的100名月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100名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为病例组。同时对她们雌激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生物一群在女性生殖道的分布。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门诊40例健康体检者和244例妇科及产科疾病患者。均排除衣原体、滴虫、念珠菌、淋球菌及以加德纳菌为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与面向对象的滨海湿地植被分类方法,以提高滨海湿地植被监测效果。【方法】以浙江慈溪部分杭州湾滨海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Qui
针对分布式传感器网络下的被动声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后验克拉美罗下界(Conditional Posterior Cramér-Rao Lower Bounds, CPCRLB)的局部传感器节点选择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