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大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提出,同样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教育是促进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的关键,而环境会计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顺应时代潮流而诞生的学科。本文就我国环境会计教育目前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的环境会计教育未来如何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会计;教育现状;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110-01
一、前言
纵观历史,工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也是每个国家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我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早已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积极的贯彻和落实。国家政策的提出,市场主体的需要,为环境会计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而我国之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而要改变资源稀缺和生活环境恶化的现状,不仅需要政府财政的大量投入,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更加需要涉及环境保护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就使得我国环境会计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但是,不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起步较晚,而涉及与此的社会素质,企业意识,基础设施建设都还有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环境会计教育同样在不断探索之中,这样就出现了一些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二、我国环境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环境会计教育的起步较晚
起步晚这一现实是导致我国该领域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涉及环境会计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的教学体系和标准制度都还十分不完善,特别是大学院校,对于环境会计教育还处于萌芽和起步的阶段。就大学高校而言,并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充分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并没有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检验,甚至有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环境会计这一课程。
(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受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对于环境会计这一专业的教学普遍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式教育,学生只是记住讲义来应对考试,严重脱离了实际。因为在我国环境会计这一概念尚未普及,学习这一领域知识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发现,再加之该专业的教育手段单一,相应的硬件设施没有完善,环境会计的教学就更加显得“纸上谈兵”了。
(三)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和配套教材
由于我国环境会计教育起步晚,同其他各方面的学科如环境学、会计学、经济学等交叉渗透不够充分,专业的将个领域融汇贯通的教师队伍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就使得环境会计的教育工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环境会计教育就显得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由于涉及该领域的资深人才较少,行业内业缺乏权威,理论和知识体系还不够成熟,适合各大院校使用的专业教材也十分匮乏,而单纯的引用国外教材,其理论又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四)教育的定位脱离市场,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教育还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充分的考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对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提倡环境保护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前提下,涉及到该领域的专业从理论上来讲是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然而对于环境会计的教育,由于没有将市场需求考虑进去,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培养的人才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使得高校无法向社会提供足量且优质的专业性人才。
(五)地域经济的差异导致环境会计教育水平不平衡
我国巨大的国土面积和复杂的地形使得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部分地区如我国沿海省市,经济起航早,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普遍较高,所以在这些地区的环境会计教育就显得相对容易。而在部分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就使得这一门学科的教学受到很大阻力。所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三、我国环境会计教育未来如何更好的发展
(一)完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重要性
环境会计应当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校开设,以保障其专业特色和专业重要性。就目前情况来看,高等院校至少应当开设环境管理会计、环境审计、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案例这四门课程,并应当结合其他学科,如经济学,会计学,环境学等,触类旁通,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如此,还要保证每门课程有足够的课时,以便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完善了课程体系,才能为环境会计这门学科创造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专门的制度和准则。环境会计的特色和价值才能有效的突显出来。
(二)加快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尽快编制出权威和完善的配套教材
开展环境会计的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涉及环境学、会计学、经济学的知识储备。所以环境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政府应当加强这方面的财政投入,而高等院校也应当建立恰当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同时,针对环境会计教育各个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应当完善到位,教材的选择当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如在环境财务会计这一课程中,可以选择的配套教材就有肖序著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徐家林、孟凡利等编著的《环境会计》;而环境管理会计这一课程可以选择郭晓梅的《环境管理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企业和社会需求,将教育目标准确定位
“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用人单位是这些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市场决定了环境会计教育”(孟焰 李晓梅,2008)。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注重实践和知识的具体应用,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健康的平台,给学习环境会计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应当把培养能够适应用人单位工作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真正的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
(四)政府要发挥好在环境会计教育发张过程中的导航作用
前文提出,环境会计教育是在政府大力提倡环境保护,长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所以政府应当问该学科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首先,政府应当在各行业积极宣传对环境的保护,普及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做好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督促;其次,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环境会计教育“亮绿灯”,并且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使环境会计教育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最后,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会计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从“硬件”上保证教育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是为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也使的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可是我们应当正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客观问题,特别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的这一基本现状。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的环境会计教育一定能的到完善和深化。
参考文献:
[1]李震. 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 会计之友,2011,18:120-121.
[2]李邦忠. 基于美、英两国环境会计教育下的思考[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5:70-71.
[3]陈海涛.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
[4]袁广达. 中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之路[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7:112-116
[5]孔德明.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会计;教育现状;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110-01
一、前言
纵观历史,工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也是每个国家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我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早已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积极的贯彻和落实。国家政策的提出,市场主体的需要,为环境会计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而我国之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而要改变资源稀缺和生活环境恶化的现状,不仅需要政府财政的大量投入,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更加需要涉及环境保护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就使得我国环境会计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但是,不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起步较晚,而涉及与此的社会素质,企业意识,基础设施建设都还有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环境会计教育同样在不断探索之中,这样就出现了一些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二、我国环境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环境会计教育的起步较晚
起步晚这一现实是导致我国该领域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涉及环境会计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的教学体系和标准制度都还十分不完善,特别是大学院校,对于环境会计教育还处于萌芽和起步的阶段。就大学高校而言,并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充分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并没有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检验,甚至有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环境会计这一课程。
(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受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对于环境会计这一专业的教学普遍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式教育,学生只是记住讲义来应对考试,严重脱离了实际。因为在我国环境会计这一概念尚未普及,学习这一领域知识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发现,再加之该专业的教育手段单一,相应的硬件设施没有完善,环境会计的教学就更加显得“纸上谈兵”了。
(三)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和配套教材
由于我国环境会计教育起步晚,同其他各方面的学科如环境学、会计学、经济学等交叉渗透不够充分,专业的将个领域融汇贯通的教师队伍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就使得环境会计的教育工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环境会计教育就显得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由于涉及该领域的资深人才较少,行业内业缺乏权威,理论和知识体系还不够成熟,适合各大院校使用的专业教材也十分匮乏,而单纯的引用国外教材,其理论又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四)教育的定位脱离市场,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教育还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充分的考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对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提倡环境保护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前提下,涉及到该领域的专业从理论上来讲是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然而对于环境会计的教育,由于没有将市场需求考虑进去,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培养的人才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使得高校无法向社会提供足量且优质的专业性人才。
(五)地域经济的差异导致环境会计教育水平不平衡
我国巨大的国土面积和复杂的地形使得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部分地区如我国沿海省市,经济起航早,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普遍较高,所以在这些地区的环境会计教育就显得相对容易。而在部分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就使得这一门学科的教学受到很大阻力。所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三、我国环境会计教育未来如何更好的发展
(一)完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重要性
环境会计应当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校开设,以保障其专业特色和专业重要性。就目前情况来看,高等院校至少应当开设环境管理会计、环境审计、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案例这四门课程,并应当结合其他学科,如经济学,会计学,环境学等,触类旁通,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如此,还要保证每门课程有足够的课时,以便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完善了课程体系,才能为环境会计这门学科创造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专门的制度和准则。环境会计的特色和价值才能有效的突显出来。
(二)加快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尽快编制出权威和完善的配套教材
开展环境会计的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涉及环境学、会计学、经济学的知识储备。所以环境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政府应当加强这方面的财政投入,而高等院校也应当建立恰当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同时,针对环境会计教育各个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应当完善到位,教材的选择当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如在环境财务会计这一课程中,可以选择的配套教材就有肖序著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徐家林、孟凡利等编著的《环境会计》;而环境管理会计这一课程可以选择郭晓梅的《环境管理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企业和社会需求,将教育目标准确定位
“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用人单位是这些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市场决定了环境会计教育”(孟焰 李晓梅,2008)。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注重实践和知识的具体应用,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健康的平台,给学习环境会计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应当把培养能够适应用人单位工作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真正的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
(四)政府要发挥好在环境会计教育发张过程中的导航作用
前文提出,环境会计教育是在政府大力提倡环境保护,长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所以政府应当问该学科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首先,政府应当在各行业积极宣传对环境的保护,普及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做好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督促;其次,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环境会计教育“亮绿灯”,并且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使环境会计教育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最后,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会计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从“硬件”上保证教育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是为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也使的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可是我们应当正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客观问题,特别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的这一基本现状。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的环境会计教育一定能的到完善和深化。
参考文献:
[1]李震. 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 会计之友,2011,18:120-121.
[2]李邦忠. 基于美、英两国环境会计教育下的思考[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5:70-71.
[3]陈海涛.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
[4]袁广达. 中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之路[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7:112-116
[5]孔德明.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