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宣告着微时代的来临,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有什么理由不享受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呢?各级各类微课大赛、规模化资源开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不断催生出海量的微课资源。微课观看可以暂停,可以倒退、快进,更重要的是可以复现,适合个性化学习。视频再造教育,微课革新教学。只是茫然:10分钟,是课堂四十分钟的浓缩吗?该选择什么内容、按什么过程去呈现呢?
一、学习
微课到底是什么?微课,不是课堂的浓缩。
有人说,微课就是微型的课程;有人说:微课就是简约的视觉效果加上条理清晰的讲解;也有人说:微课是先学后教,翻转了课堂……
百度百科这样理解:“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看来,微课要遵循《课标》和学情;微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的;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包括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鲜明的特征是以视频为载体。
小语微课的选点有哪些?必须选择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定义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针对的学科知识点以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为主,教学环节则以活动、主题、实验、任务为主。可见微课首先关注的是学科,要把握学科特征。语文微课要体现语文的学科价值,要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服务。
微课要呈现的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为保证知识点的专一性,微课中对“知识点”的要求是:选点细,短小精悍,讲解透彻,让学生能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微课”设计的核心是基于学生高效学习的设计。小语微课的知识点一方面来自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一方面来自于小学语文教材。当然,小语微课的选点还可以是题型精讲、考点归纳、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总之,知识点要小,讲解清楚,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
小语微课的选点,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生!老师!
在前期理论学习、梳理的基础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罗列了一些知识点,发现这些“选点”大多以静态的知识存在着,似乎老师只是收集资料之后的“现炒现卖”,何有“微视频”的趣味性、情境性等优势呢?
微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那么选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力来确定,应该是学生的兴趣点和疑点,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内含“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会唤醒学生的学习愿望,受到学生的欢迎。其次微课是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决定了微课的选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当然选择点要适合用多媒体来表达,微课注重利用视觉、听觉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因此要选有一定视听冲击效果的材料,要考虑使用技术的适切点和制作水平。
二、实践
1.选择这一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第十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前面两课——《爱如茉莉》《月光启蒙》和本文一样流露着浓浓的亲情。那么这一课和他们的不同在于萧红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让亲情流淌在字里行间。《爱如茉莉》文字唯美,《月光启蒙》以蒙太奇手法创设浓浓意境,而这一课以自由朴实的文字流露自由的心。
2.确定这一点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本文作为名家萧红的名篇——《呼兰河传》的选段,自然是有很多的点:本文适宜朗读,可以从朗读学的角度,让学生借助语词感受律、引向情感律等把对文本的理解朗读出来;可以从词语学习的角度,把词语按照园中植物、动物、园中趣事等精心组块,引导学生用多样的方法理解词语;可以从文后习题出发,指导学生品读写得最有趣的自然段,圈画点评,以批注的形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但这都不是这一课最重要的语用价值,不是文本最重要的本体性价值所在,静心解读教材,发现本文最重要的价值是萧红作为名家所流露出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于是,10分钟微视频的教学目标就确定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品味文字,感悟萧红童年的自在与幸福,初步感受、理解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和寄情于事的表达方法。
3.展现这一点
微课应该是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有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确定了这一课的这一点,分以下几步去实施:第一,敏化语感,提示学法;第二,品“园中事”,悟“园中情”;第三,拓展阅读辨析,初识语言风格;第四,尝试迁移运用,再识语言风格。
三、反思
一是儿童的立场。选点前,时刻谨记微课的用户是学生。要分析学生学习需求;选取学生必须要老师讲解的内容;确定学生需要微课程自学的内容。确定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上述案例中,沿着“细化语感——初识风格——拓展明晰——迁移运用”的过程展开,这是符合五年级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的,从认知到累积到运用,螺旋上升,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二是教材的立场。选点时,要充分关注语文的本性教学内容。文本的原生价值天然存在,但作为教材进入语文课本,更多地要去考虑其本体性价值。如《虎门销烟》作为历史教材,其原生性价值就是历史事件本身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而作为语文教材,除了本身附带的原生价值外,其教学价值需要语文教师去挖掘、去开发。如以文本为例学习历史事件如何叙写,以本文的学习方法为例学习历史题材类的课文如何阅读等;以本文特殊的句式为例,如环境描写的别具匠心,硝烟过程的表达有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甚至学会其表达方式。上述案例中,若困于学习“园中事”,感悟“园中情”,只是纠缠于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忽视了教学价值,若定位为“清新淳朴”的语言风格或寄情于事、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则显然是更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目标。
当然,这一课还可以以“寄情于景”“小事见真情”为微课点,魏星老师还以本课的“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的大”这一自然段,开发了“事物——想象——抒情”的语言训练微课点。这些点都是抓住了本體性教学的内容,也是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
三是自我的立场。微课以实用为宗旨,因其能广泛传播,利于“泛在学习”而红红火火,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孤军奋战,非要面面俱到,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微课的“点”,可以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课型设计微课。
一、学习
微课到底是什么?微课,不是课堂的浓缩。
有人说,微课就是微型的课程;有人说:微课就是简约的视觉效果加上条理清晰的讲解;也有人说:微课是先学后教,翻转了课堂……
百度百科这样理解:“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看来,微课要遵循《课标》和学情;微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的;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包括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鲜明的特征是以视频为载体。
小语微课的选点有哪些?必须选择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定义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针对的学科知识点以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为主,教学环节则以活动、主题、实验、任务为主。可见微课首先关注的是学科,要把握学科特征。语文微课要体现语文的学科价值,要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服务。
微课要呈现的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为保证知识点的专一性,微课中对“知识点”的要求是:选点细,短小精悍,讲解透彻,让学生能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微课”设计的核心是基于学生高效学习的设计。小语微课的知识点一方面来自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一方面来自于小学语文教材。当然,小语微课的选点还可以是题型精讲、考点归纳、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总之,知识点要小,讲解清楚,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
小语微课的选点,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生!老师!
在前期理论学习、梳理的基础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罗列了一些知识点,发现这些“选点”大多以静态的知识存在着,似乎老师只是收集资料之后的“现炒现卖”,何有“微视频”的趣味性、情境性等优势呢?
微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那么选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力来确定,应该是学生的兴趣点和疑点,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内含“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会唤醒学生的学习愿望,受到学生的欢迎。其次微课是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决定了微课的选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当然选择点要适合用多媒体来表达,微课注重利用视觉、听觉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因此要选有一定视听冲击效果的材料,要考虑使用技术的适切点和制作水平。
二、实践
1.选择这一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第十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前面两课——《爱如茉莉》《月光启蒙》和本文一样流露着浓浓的亲情。那么这一课和他们的不同在于萧红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让亲情流淌在字里行间。《爱如茉莉》文字唯美,《月光启蒙》以蒙太奇手法创设浓浓意境,而这一课以自由朴实的文字流露自由的心。
2.确定这一点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本文作为名家萧红的名篇——《呼兰河传》的选段,自然是有很多的点:本文适宜朗读,可以从朗读学的角度,让学生借助语词感受律、引向情感律等把对文本的理解朗读出来;可以从词语学习的角度,把词语按照园中植物、动物、园中趣事等精心组块,引导学生用多样的方法理解词语;可以从文后习题出发,指导学生品读写得最有趣的自然段,圈画点评,以批注的形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但这都不是这一课最重要的语用价值,不是文本最重要的本体性价值所在,静心解读教材,发现本文最重要的价值是萧红作为名家所流露出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于是,10分钟微视频的教学目标就确定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品味文字,感悟萧红童年的自在与幸福,初步感受、理解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和寄情于事的表达方法。
3.展现这一点
微课应该是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有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确定了这一课的这一点,分以下几步去实施:第一,敏化语感,提示学法;第二,品“园中事”,悟“园中情”;第三,拓展阅读辨析,初识语言风格;第四,尝试迁移运用,再识语言风格。
三、反思
一是儿童的立场。选点前,时刻谨记微课的用户是学生。要分析学生学习需求;选取学生必须要老师讲解的内容;确定学生需要微课程自学的内容。确定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上述案例中,沿着“细化语感——初识风格——拓展明晰——迁移运用”的过程展开,这是符合五年级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的,从认知到累积到运用,螺旋上升,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二是教材的立场。选点时,要充分关注语文的本性教学内容。文本的原生价值天然存在,但作为教材进入语文课本,更多地要去考虑其本体性价值。如《虎门销烟》作为历史教材,其原生性价值就是历史事件本身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而作为语文教材,除了本身附带的原生价值外,其教学价值需要语文教师去挖掘、去开发。如以文本为例学习历史事件如何叙写,以本文的学习方法为例学习历史题材类的课文如何阅读等;以本文特殊的句式为例,如环境描写的别具匠心,硝烟过程的表达有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甚至学会其表达方式。上述案例中,若困于学习“园中事”,感悟“园中情”,只是纠缠于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忽视了教学价值,若定位为“清新淳朴”的语言风格或寄情于事、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则显然是更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目标。
当然,这一课还可以以“寄情于景”“小事见真情”为微课点,魏星老师还以本课的“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的大”这一自然段,开发了“事物——想象——抒情”的语言训练微课点。这些点都是抓住了本體性教学的内容,也是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
三是自我的立场。微课以实用为宗旨,因其能广泛传播,利于“泛在学习”而红红火火,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孤军奋战,非要面面俱到,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微课的“点”,可以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课型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