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t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感悟美、鉴赏美和探索美的过程中,塑造起完美的人格。在教学过中,教师通过先立足教材、再超越教材、最后回归教材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从而培养起正确的美的体验。
  【关键词】审美感悟 人文积淀 创新 回归教材
  美国教育家席勒曾经说过:"要想使孩子的人性趋于完美,那么就教会他审美吧!"我认为,审美不但包括认识美、鉴赏美,而且还必须做到能够捕捉美、塑造美。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课程之一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充分发辉其兼具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的优势,不断创新。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理想、道德、情感、智力、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今后完美人格的塑造和形成,提供充分的人文积淀。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创新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并通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塑造起学生的完美人格呢?以下为个人在就这个问题的几点探讨,列举于此,以求证与方家。
  一、立足教材,引导学生感悟美、发现美
  教师要在立足于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图片、乐曲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激起学生美的体验。另一方面则利用文字形象化、语文课文情节生动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中可以利用的因素,采用情境陶冶或表演展示的方式,提高学生发现美、发现美的能力。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拓展学生思维的手段。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文中所蕴含的自然美、亲情美、人性美等各种美的因素。做到以美怡情、以美储善、以美启真。从而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他们的审美体验。
  比如,我在执教苏教版课文《第一次抱母親》这一课时,便用加强朗读训练的方式,让他们在朗读中自己去发现美、感悟美。我首先让学生紧紧抓住作者对待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性美和亲情美。当学生领悟到这种情感后,我却没有把教学内容继续停留在教材上,而是设身处地"入境动情",把这种情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与教师情感互动的方式,共同来思考和感悟母爱。最后,我又通过对"这些年,母亲为我付出了多少?我回报了母亲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情感的催化下,有新的开拓。让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碰撞中,感悟人性的美,并进一步体会到母爱的深刻内涵。
  二、超越教材,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田
  每一个教育者都期待,能够通过我们的引导和教育,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思想基础。
  然而,当今社会,受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思想的影响,很多孩子对于美的观点和体验也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但我认为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而言,这种不良的社会习气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又可以让教师以此为突破口,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的心中注入一股可以提高他们审美体验的"强心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只要文质兼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作品,都可以拿过来让学生学习。"因此,语文教学可以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每周都能安排一定的课时量,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补充课本以外的内容。让他们在对这些新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中,逐步培养起发现美和塑造美的能力。
  比如,在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中,我用讲述神话和寓言故事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通过对《十二只乌鸦》、《海的女儿》、《灰姑娘》、《丑小鸭》等作品中,那些坚强、勇敢、善良、纯真等主人公形象的分析,给他们以美的感爱、真的启示、善的启迪。每讲完一则故事,我都要让学生们讨论并说出自己内心深处,诸如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方面的感受。让孩子们的思维在内容的回味中得到驰骋,心灵在情节的感悟中受到滋润。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观察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如表情、动作等方面的细微变化,目的是获得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提供资料。而在引导孩子们评故事、谈感受的过程中,我还引导他们正确地分辨作品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人物形象,进一步培养起他们向往美,追求美的思想意识。
  三、回归教材,让学生在探索美的过程中,完成情与情的交流
  教材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编写的,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依据。虽然教学不能从根本上偏离教材的内容,但是教师却可以以教材为依据,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美的过程中,进行心与心的碰撞,完成情与情的交流。
  我想起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第一句话:"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生正处在喜欢想象、敢于想象的年龄阶段。因此,语文老师就该利用自身良好的素质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语文、感悟人文的平台。引领孩子们将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形成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美的体验。
  比如,在教学课文《桂林山水》时,我引领学生在反复品读和视频欣赏中,深刻体会漓江山水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我让学生在感受毛主席常人情感和超人胸怀的过程中,体会伟人身上的人性美。在教学《母亲的恩情》时,我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孩子共同化身为远古的诗人,去体味那股浓浓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美。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曾说过:"我们只想把教育归之为一个人--人。回到人,回到人,还是回到人,只有进行人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教育。"是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完美的人格。而作为认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如同大海的泡沫那样,浓密而蓬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用这种人文主义的教育,去塑造孩子完美的人格。我希望用我们正确的引导,去拨动孩子美的琴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美、探索美。让我们所撒播下的美丽的情感种子,在学生心田上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春天!
其他文献
摘要: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本文就从汉字中学会审美、通过阅读课文欣赏美、通过说、写的训练培养审美创造力这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创造力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明确把审美性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我国的教育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其最易受到外界影响,进而逐步养成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其情感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将情感教育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情感教育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法 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  为满足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既要进行语文的训练,又要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因素的渗透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本身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采用各种方法进行。  近些天,我校教师经常协给公安人员做手语翻译。我作为一名聋哑学生的老师,看到由我们教出的学生犯案,我有一种悲哀之感。通过手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2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学目标:1.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Teaching content:
【摘要】本文主要谈语文教学在进行"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通过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其自明其道,自学其业,自解其惑。主要是"四导":1、导听;2、导说;3、导读;4、导写。  【关键词】学导 导听 导说 导读 导写  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县因地制宜推行了"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学导为主,
教学内容:rn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5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rn教学目标:rn科学概念:rn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rn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
当现代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孩子们在网络上纵横驰骋的时候;当中国已经融入世界,孩子们迫切需要学习外语的时候,我们是否还需要诵读经典?当孩子们的作业越来越多、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升学备受煎熬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够诵读经典?  答案是肯定的。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要阅读两
期刊
鉴于目前的混凝土喷射工艺普遍存在粉尘浓度高、回弹率大、喷层质量差等问题,徐州煤矿采掘机械厂、兖州矿务局、南京煤研所、河南煤研所、西安矿院把国内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
摘要:为了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分析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农村中学采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辅助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语文教学 辅助教学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不但与理工科教育有区别,同时也与其他文科科目教学不同,它具有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使命,也教会学生断文识字的功能。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