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理解题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理解题型是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重中之重,分值最高;在时间和速度上也最难操作,从某种程度说,它决定高考的成功与否。高考阅读理解要求考生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对四到五篇短文的理解。这几篇短文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报刊、广告、书信应用文等多种体裁,涉及人物、故事、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普、新闻和广告等多种题材。
  纵观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也能看得出,阅读理解选材特点是:鲜明的时代感、丰富多样的题材、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浓厚的原汁原味性,体现了现代英语的特点,加大了内容的复杂程度和长难句子,反映了现代科学及现实生活中的新发展、新变化。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素养和英语语感,读起来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能力,还考查了他们快速捕捉信息、准确理解特定细节,以及复杂句子的能力;考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表层意思,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文章的表层去合理推断、挖掘文章的隐含意义、延伸意义。这是对考生能力、智力、心理的一个综合检验。
  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为:主旨大意题、分析推理题、细节理解题、猜测词义题;其中以细节判断试题为主,并加大深层次理解试题和篇章结构试题的考查力度。
  近几年阅读理解的题型特点:
  1.词汇量不断攀升
  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的阅读量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阅读量的增加意味着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在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醒和培养考生提高阅读速度。
  2.更加注重综合理解能力的考查
  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设题方式有:(1)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2)理解文中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3)根据上下文推断词、短语或句子的含义;(4)根据文章的叙述,作出简单的推断判断;(5)理解文章的基本篇章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笔者根据高考阅卷和其他阅卷老师的谈话,总结出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问题一:缺乏领悟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问题二:缺乏猜测生词的能力
  问题三:缺乏把握文章细节的能力
  问题四:缺乏推理判断的能力
  问题一:缺乏领悟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问题描述与分析】
  有一类阅读理解题,要求考生为短文找出最佳标题(title)或中心思想(main idea)等,这是考查领悟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此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后归纳短文大意,概括中心思想,或选择短文的标题,这些都暗含在文章中。要充分注意文章的首尾句、段。不少文章一开头便展示出文章的梗概,尤其是新闻类的,第一段常是故事的梗概,这一段往往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段落则经常由开头的一句作主题句,来概括该段的中心思想。但不少文章或段落中,中心思想贯穿在整个文章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才能选对答案。因此,此类题有些属于浅层次理解上的档次,而很多考生缺乏领悟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常常被一些枝节问题缠绕,导致题目做错而失分。
  新课标区的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一大特点就是倾向于从语篇的角度进行考查,文章的主题要根据全文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在考试的过程中,如果过分纠缠细节,容易以偏概全,或者归纳的主题太泛;如果碰到有的文章所涉及的素材是自己所熟悉的,考生容易主观臆断而背离命题意向。解答主旨大意题时,考生容易将文章中出现的细节误认为是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虽然细节内容与主旨大意有一定联系,但不可以偏概全。如果过于纠缠文章中的细节,而不从总体上把握作者要阐明的内容,就容易做错题。
  【例】 Along the river banks of the Amazon and the Orinoco there lives a bird that swims before it can fly, flies like a fat chicken, eats green leaves, has the stomach of a cow and has claws(爪子)on its wings when young. They build their homes about 4.6 m above the river, an important feature(特征)for the safety of the young. It is called the hoatzin.
  In appearance, the birds of both sexes look very much alike with brown on the back and cream and red on the underside. The head is small, with a large set of feathers on the top, bright red eyes, and blue skin. Its nearest relatives are the common birds, cuckoos. Its most striking feature, though, is only found in the young.
  Baby hoatzins have a claw on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wing and another at the end of each wing tip. Using these four claws, together with the beak(喙),they can climb about in the bushes, looking very much like primitive birds must have done, When the young hoatzins have learned to fly, they lose their claws.   During the drier months between December and March hoatzins fly about the forest in groups of 20 to 30 birds, but in April, when the rainy season begins, they collect together in smaller living units of two to seven birds for producing purposes.
  (2010·全国Ⅰ卷)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A.Hoatzins in dry and rainy seasons.
  B.The relatives and enemies of hoatzins.
  C.Primitive birds and hoatzins of the Amazon.
  D.The appearance and living habits of hoatzins.
  解析:本文第一段说,在亚马逊河流域有一种鸟,先学会游泳后学会飞翔,第二段说它们的外表,第三段叙述这种鸟从幼鸟到学会飞翔的蜕变,第四段讲述其生活特性,即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以及4月份雨季来临时它们的生活习性。从这些叙述看,本文的主题是D,介绍这种叫hoatzin的鸟的外表和生活习性。B项“hoatzin的天敌与亲戚”在本文没有提到,A项“在雨季和干燥季节的hoatzin”,C项“始祖鸟与亚马逊的hoatzins”都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考生由于看不懂或者理解片面,都有可能导致选错。
  答案:D
  【解决方案与复习指南】
  做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题意,可利用文中主要信息来把握文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文章的主题。如有标题,标题中蕴涵的信息往往是关键信息。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因此,许多文章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中心词即主题词。抓住了它,便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
  此外,还要学会借助文章的结构来把握中心思想。段落中心思想常常由主题句(topic sentence)来表达。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常常在开始段或结尾段点出,因此,要特别注意段首、段尾及主题句。对于没有明显的主题句的文章,必须根据文章中所提供的事实细节,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归纳出主题句进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略读是阅读的第一步。特别是在考场上时间紧、阅读量大的情况下,要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有时不能按常规逐字逐句地读,而是要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扫描,省略大量与所寻信息无关的词句,以求提高答题效率。重点掌握以下三点:
  1.抓住主题句,锁定文章主旨
  仔细阅读这类文章或段落的首尾句是关键。做主旨大意类试题多采用浏览法。浏览时,一般不需逐句浏览,只需选读文章的首段、尾段,或每段的首句和尾句。重点搜索主题线索和主题信息。
  2.抓住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
  寻找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建立在寻找具体段落中心的基础上的。各段落中心的整体归纳便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们不能只依据只言片语,或光看文章的某一些段落,而应该观察全文的结构安排,理解文章的重点,考虑文章中材料及支撑性细节是服务于什么的,分析故事的发展结局都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安排的。最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在概括时过于宽泛,要恰如其分。
  3.抓住主线和关键,归纳文章中心
  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有主题句,有时主题句暗含在句中。阅读这样的文章,就需要自己根据文章的细节来分析,概括出段落的主题,从而推导出文章的主旨。分析的方法是:先弄清该段落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逻辑上有什么联系,然后加以归纳形成主题。如:
  To err is human. To blame the other guy is even more human.
  Common sense is not all that common.
  Why tell the truth when you can come up with a good excuse?
  These three popular misquotes(戏谑的引语)are meant to be jokes, and yet they tell us a lot about human nature. To err, or to make mistakes, is indeed a part of being human, but it seems that most people don’t want to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oblem. Perhaps it is the natural thing to do.The original quote about human nature went like this:“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神圣的).”This saying mirrors an ideal people should be forgiving of others’ mistakes. Instead, we tend to do the opposite—find someone else to pass the blame on to. However,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something that went wrong is a making of great maturity.   Common sense is what we call clear thought. Having common sense means having a good general plan that will make things work well, and it also means staying with the plan. Common sense tells you that you take an umbrella out into a rainstorm, but you leave the umbrella home when you hear a weather forecast for sunshine. Common sense does not seem to be common for large organizations,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going on that one person cannot be in charge of everything. People say that in a large company, “the right hand does not know what the left hand is doing.”
  And what is wrong with a society that thinks that making up a good excuse is like creating a work of art? On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with making excuses is that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get the idea that it’s okay not to be totally honest all the time. There is a corollary(直接推论)to that: if a good excuse is “good” even if it isn’t honest, then where is the place of the truth?
  (2010·天津卷)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A Mirror of Human Nature
  B.To Blame or to Forgive
  C.A Mark of Maturity
  D.Truth of Excuse
  解析:本题要选出最佳标题,应从文章的主旨大意出发,升华一个最佳标题。A.人性的镜子;B.责备或原谅;C.成熟的标志;D.借口的真相。B、C、D都是文章的一个方面,标题不能以偏赅全,因此选A。
  答案:A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
期刊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灵活性很大,如果方法僵化,就是教书匠而不是教师。“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模式;兴趣  如何使初中计算机教学真正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和理论性,落实初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提高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职业道德,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成
期刊
【摘 要】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它以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可以采取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地、科学地考察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关键词】英语;教学;成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与深入,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设计越来越被提上日程。在教学中,认真备课,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学手段,搞好课堂活动等可以很轻松自然地搞活课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由此可见,任何一门学科,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肯动脑筋去思考,才会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时,则会感到学习的空乏无味,并产生厌恶情绪,不愿动脑筋思考,也就不可能学好。  初中化学是一门“姗姗来迟”的学科,往往容易被学生忽视,或者认为化学内容少,很容易学好,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愿用心,没有兴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只要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有
期刊
【摘 要】 1、写作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2、写作要从内容入手进行指导。从“内容入手”其实就是解决“写什么”。在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  3、注重阅读教学,做到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为目的;而作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目的。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领域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本论文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结合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研究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力求这种“整合”的教学方式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小学语文;整合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教
期刊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教材的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改革,使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重新定位。面对这样的形势,教师们普遍感到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教法出新、课堂教学难以驾驭。那么应如何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灵活有效的运用于各自的教学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英语教师、教研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
期刊
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初中学生来说,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尚不全面,实践经验积累较少,动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当然也对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笔者对中学物理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几点粗
期刊
【摘 要】文章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包括:丰富课堂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发展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是指通过数学活动和数学教育,使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能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路、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而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求新求异是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其实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