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茎紫菀(菊科)形态描述补充及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

来源 :西北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cj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在模式产地采集的高茎紫菀(Aster procerus Hemsley)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原始文献对其形态描述不充分且缺乏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对高茎紫菀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以及核型特征和系统位置分析,为紫菀属的修订提供资料.结果 表明:(1)依据观察结果,补充了高茎紫菀新的形态特征:基生叶羽状分裂,成熟的基生叶较大,长可达26 cm,宽可达8 cm;花序托圆锥状.(2)高茎紫菀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2n=2x=16 m+2 M,核型属于1A.(3)基于ITS和ETS标记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高茎紫菀不同居群的2个个体在同一进化支上(LP=100,PP=1.00),且位于核心紫菀属(LP=100,PP=1.00),与女菀[Turczaninovia fastigia ta (Fischer) Candolle]构成姐妹类群(LP=52,PP=0.99).研究认为,高茎紫菀基生叶和花序托的特征可为紫菀属的分类提供新的证据,支持高茎紫菀位于紫菀属(Aster L.)内,建议将女菀并入紫菀属.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柚皮苷(NAR)对Eca109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Eca109细胞,采用(0、15、30、45) μmol/L NAR处理24、48、72 h.采用细胞集落形成试验评估Eca109食管癌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TM实验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V/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12)、B
脂质代谢异常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并与抗肿瘤免疫应答息息相关.脂质代谢异常是指脂质代谢过程中的代谢信号、脂质转运蛋白、代谢底物、代谢酶以及代谢产物发生异常改变,在肿瘤细胞中主要表现为异常的脂质积累.肿瘤微环境中异常积累的脂质可以影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形成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而靶向相关脂质代谢过程中异常的分子或通路,则可以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而改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骨性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关节炎性反应是加剧OA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破坏的重要环节.白细胞介素17 (IL-17)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炎细胞因子,在OA滑膜炎性反应、软骨与软骨下骨破坏中均有重要作用.我们从分子、细胞和组织等不同层面对IL-17在OA病理生理中的作用以及基于IL-17的OA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目的 研究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微小RNA-146a-3p (miR-146a-3p)、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及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6例败血症患儿、4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及4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CD4+T细胞miR-146a-3p、IL-17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外周血IL-17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6a-3p对IL-17的靶向作用关系.分离CD4+T细胞,采用miR-146a-3p模拟物(miR-146a-3pmimic)或miR-
SAUR (small auxin up RNA)作为植物主要生长素诱导基因之一,其在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以滇水金凤(Impatiens uliginosa Franch.)为材料,采用RT PCR等技术克隆SA U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 表明:(1)成功获得6个SAUR基因,其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351、534、396、333、309和411 bp,分别编码116、177、131、110、102和136个氨基酸.(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除
电磁超材料是指具有亚波长的单元结构按照一定排列方式形成的人工电磁媒质,单元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可任意设计,因此,可灵活精确地调控电磁波,实现一系列传统材料不能获得的新奇物理特性.这些独特的优势使电磁超材料在经典电磁学体系下迅猛发展并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电磁超材料在量子体系,即非经典电磁体系下的应用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量子超材料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典型实现平台,包括超导量子超材料、非线性量子超材料和时空量子超材料等;其次,介绍了基于类量子效应构建的类量子超材料,着重介绍了
目的 探索线粒体转录因子A (TFAM)表达下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去势抵抗性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TFAM的表达,分析TFAM在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和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的影响.采用小干涉RNA (siRNA)敲低雄激素敏感性LNCaP前列腺癌细胞中TFAM的表达,四唑氮衍生物MTS细胞增殖试验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TFAM对LNCaP细胞在雄激素剥夺培养基中存活及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LNCaP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
该研究以茎瘤芥栽培品种\'永安小叶\'为实验材料,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茎瘤芥基因组中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家族基因成员进行鉴定;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基因在不同组织、盐胁迫和根肿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 显示:(1)在茎瘤芥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7个IPT家族基因,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它们在系统进化树中可聚类为7个分支.(2)大部分IPT家族基因主要在茎瘤芥的根和茎中表达,在叶片、花和种荚中表达量相对较低.BjuB006281在茎中的表达水平最高,BjuA027211、BjuB010173、Bj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like(SPL)基因家族在植物成花转变与花器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基于甜橙(Citrus sinensis)基因组数据,对甜橙SPL家族成员及其启动子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 PCR检测其在甜橙不同花期、不同品种花芽和叶片的表达特异性,为深入探讨CsSPLs基因在甜橙成花诱导中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 表明:(1)共鉴定出15个含有SBP保守结构域的甜橙SPL基因,分别命名为CsSPL1~CsSPL15,且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
该研究采用RACE扩增技术克隆了一个紫花苜蓿UV B光受体基因(Ms UVR8),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础上,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该基因过表达愈伤组织,并对UV-B辐射处理后Ms UVR8过表达愈伤组织及其野生型中的类黄酮、黄酮醇、花青素、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含量以及UV 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MsUVR8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揭示植物响应UV B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 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紫化苜蓿MsUVR8基因CDS序列834 bp,且Ms 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