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森林病虫害的危害面积逐年增大,为农林种植也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入手,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然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和降低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机率,从而确保我国农林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森林虫害,传染性,防治
随着我国植树造林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民众关于森林环保意识的不断健全,我国已经确定建立以生态开发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能够实现绿水蓝天的生态文明社会,加强国土绿色植被建设,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最近几年来,森林病虫害却成为危害森林资源的主要公敌,严重影响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战略储备,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和发生特点
随着我国植树造林的规模扩大,防治工作的不断加强,引发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新状况,诱发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
1.1森林病虫害的成因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树木物种繁多,不同气候特征造就了不同的植物种类,这就造成了不同的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和病原诱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审理并虫害的发病成因能够达到数十万类。实践中,即使同一种病虫害防治也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1.2森林病虫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森林病虫害的规模大、传播速度快,传染能力强,一旦在局部小范围内爆发以后,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控制,就会很快在森林中蔓延扩散,造成更大规模的传染,给防治带来更大的难度。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防治无死角,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彻底全面,即使绝大多数病虫害被防治成功,如果残留少数病虫害,也会造成死灰复燃,很快就会回复传播和扩散。
1.3人工植树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
随着近几年我国加大植树造林的努力,全国人工植树造林面积不断增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植树造林还停留在单一树种采购和种植阶段,没有科学规划,造成人工种植的树种单一,树种的种植没有规划病虫害防治,生态防御非常薄弱,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传播速度快,防治非常困难。
1.4采用不合理的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国各地的防护工作还主要集中于林业局的单兵作战,一旦遇到跨区域、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很难做到标本兼治,更不能做到科学系统地防治。此外,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大多集中于喷洒农药,这样一方面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导致病虫害的天敌一起受害,另一方面会使得害虫对于农药产生抗药性,对于下一步的防治带来很大的难度。
1.5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随着我国人工种植面积的增大,面对防治工作的现实状况,病虫害的发生具有新的变化,具备一些新的发生特点。
1.6森林病虫害的危害面积增大
根据我国林业局的统计,最近几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和爆发的频率是不断增大的,这也给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不少的难度。综合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最近几年的冬季气候偏暖,病虫虫卵都能安全过冬。同时,人工植树造林的树种单一,也是病虫害的危害面积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1.7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根据我国林业局的统计,最近几年,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发生范围多集中于区域性危害,而重大森林病虫害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80年代种植的树木现在大多进入了成材阶段,这也成为松毛虫等病虫害爆发的诱因。此外,随着林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适用林的比例扩大,导致针对经济适用林的病虫害也集中爆发。
2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在充分了解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和发生特点后,需要提高病虫害的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全民管理的管理机制,提高科学防治的技术水平。
2.1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森林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快、区域性危害大和感染能力强,需要在县级单位建立综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由县级林业局牵头,实施森林公安局、检疫部门、防治系统的联防联动,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森林防护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实现对于森林病虫害的全面监管和防治,引导乡镇林业站和专管部门建立预测预报机制,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系统建设。
2.2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机制 运用社会力量提高防治效率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长期系统的工程,单纯利用政府力量很难达到预防和治理的效果,而我国当前植树造林的树种大多是经济林,它们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也是贯彻植树造林政策的巨大动力。因此,应该由政府牵头,出台政策,在提高个人、集团造林的积极性同时,提倡实行包片到户、责任到人的防治管理机制,运用个人和集团的力量来进行责任林区的经营、管理和防治。此外,应该整个整个社会的力量,实施群防群治的政策,政府出台政策加强对于社会力量进行引导和管理,纳入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机制中来。
2.3运用病虫害防治的科研成果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培养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重点是预防病虫害的爆发,遏制病虫害的蔓延,而其难点在于解决病虫害的抗药性,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成果,而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取决于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政府各级主管部门應该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推荐专业的病虫害防治专家和植物专家深入到病虫害防治的第一线,科学控制天牛、松毛虫等主要病虫害的爆发。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3S生态控制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加强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传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第一线,实现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培养。
3总 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森林植被比较低,绿色生态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我国森林资源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我国的各级主管部门、林区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级力量需要认真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加强对于防治策略的认识,提高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森林虫害,传染性,防治
随着我国植树造林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民众关于森林环保意识的不断健全,我国已经确定建立以生态开发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能够实现绿水蓝天的生态文明社会,加强国土绿色植被建设,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最近几年来,森林病虫害却成为危害森林资源的主要公敌,严重影响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战略储备,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和发生特点
随着我国植树造林的规模扩大,防治工作的不断加强,引发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新状况,诱发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
1.1森林病虫害的成因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树木物种繁多,不同气候特征造就了不同的植物种类,这就造成了不同的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和病原诱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审理并虫害的发病成因能够达到数十万类。实践中,即使同一种病虫害防治也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1.2森林病虫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森林病虫害的规模大、传播速度快,传染能力强,一旦在局部小范围内爆发以后,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控制,就会很快在森林中蔓延扩散,造成更大规模的传染,给防治带来更大的难度。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防治无死角,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彻底全面,即使绝大多数病虫害被防治成功,如果残留少数病虫害,也会造成死灰复燃,很快就会回复传播和扩散。
1.3人工植树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
随着近几年我国加大植树造林的努力,全国人工植树造林面积不断增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植树造林还停留在单一树种采购和种植阶段,没有科学规划,造成人工种植的树种单一,树种的种植没有规划病虫害防治,生态防御非常薄弱,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传播速度快,防治非常困难。
1.4采用不合理的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国各地的防护工作还主要集中于林业局的单兵作战,一旦遇到跨区域、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很难做到标本兼治,更不能做到科学系统地防治。此外,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大多集中于喷洒农药,这样一方面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导致病虫害的天敌一起受害,另一方面会使得害虫对于农药产生抗药性,对于下一步的防治带来很大的难度。
1.5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随着我国人工种植面积的增大,面对防治工作的现实状况,病虫害的发生具有新的变化,具备一些新的发生特点。
1.6森林病虫害的危害面积增大
根据我国林业局的统计,最近几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和爆发的频率是不断增大的,这也给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不少的难度。综合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最近几年的冬季气候偏暖,病虫虫卵都能安全过冬。同时,人工植树造林的树种单一,也是病虫害的危害面积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1.7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根据我国林业局的统计,最近几年,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发生范围多集中于区域性危害,而重大森林病虫害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80年代种植的树木现在大多进入了成材阶段,这也成为松毛虫等病虫害爆发的诱因。此外,随着林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适用林的比例扩大,导致针对经济适用林的病虫害也集中爆发。
2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在充分了解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和发生特点后,需要提高病虫害的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全民管理的管理机制,提高科学防治的技术水平。
2.1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森林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快、区域性危害大和感染能力强,需要在县级单位建立综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由县级林业局牵头,实施森林公安局、检疫部门、防治系统的联防联动,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森林防护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实现对于森林病虫害的全面监管和防治,引导乡镇林业站和专管部门建立预测预报机制,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系统建设。
2.2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机制 运用社会力量提高防治效率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长期系统的工程,单纯利用政府力量很难达到预防和治理的效果,而我国当前植树造林的树种大多是经济林,它们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也是贯彻植树造林政策的巨大动力。因此,应该由政府牵头,出台政策,在提高个人、集团造林的积极性同时,提倡实行包片到户、责任到人的防治管理机制,运用个人和集团的力量来进行责任林区的经营、管理和防治。此外,应该整个整个社会的力量,实施群防群治的政策,政府出台政策加强对于社会力量进行引导和管理,纳入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机制中来。
2.3运用病虫害防治的科研成果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培养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重点是预防病虫害的爆发,遏制病虫害的蔓延,而其难点在于解决病虫害的抗药性,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成果,而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取决于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政府各级主管部门應该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推荐专业的病虫害防治专家和植物专家深入到病虫害防治的第一线,科学控制天牛、松毛虫等主要病虫害的爆发。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3S生态控制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加强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传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第一线,实现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培养。
3总 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森林植被比较低,绿色生态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我国森林资源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我国的各级主管部门、林区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级力量需要认真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加强对于防治策略的认识,提高病虫害的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