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仅以拉辛的作品《费德尔》为例,并与中国文学作品《鲠直张干替杀妻》中的乱伦情结作比较,探究文学作品中的乱伦现象,以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原型;乱伦
一、乱伦情结的产生
乱伦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具有近亲关系的男女发生性关系,或是指社会学意义上的相当于近亲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为当地风俗和法律所不允许的性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乱伦欲望或意念)。“乱伦”行为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①,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原始制、血缘家族、氏族公社,人类学家已经证明原始制和血缘家族这两个阶段普遍存在着血亲之间的性关系。
按照荣格的原型理论,人类祖先反复出现的心理经验,会慢慢凝结成心理的残余物,这便是人类集体潜意识,这种潜意识深深隐藏在人类心灵深处,久之便成为一种情结。人类童年经历了漫长的血缘婚时期,此时血缘婚性质的性经验的反复出现,经历时间的漫长沉淀最终形成了乱伦情结,而这种乱伦情结也表现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之中。
二、《費德尔》中主人公费德尔的乱伦情结
《费德尔》的主人公费德尔,其性格被刻画的十分复杂,出身高贵,既是一位头脑清醒的王后,又是一个极端残忍的荡妇:作为后母爱上继子,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乱伦行为,“我对自己的罪孽怀着应有的恐怖,我憎恨生存,痛恨自己的欲火,我愿意用死来保全自己的名声,来窒息这可耻的邪恶感情”;明明强烈地爱着继子“我看到他就满脸通红,神色不安,心里顿时七上八下,乱作一团;我什么也看不见,连话也讲不出,我感到四肢僵硬,全身发烧。我领悟到维纳斯可怕的欲火,我摆脱不掉爱情的纠缠与折磨”,但又装出凶悍的样子虐待、折磨他;是她先向继子表白爱情,又跑到丈夫那里告发继子心怀不轨;对于这些阴谋早有筹划,又假装正经,一定要通过女仆的嘴巴一一道出“夫人,为了挽救您那毁坏的名誉,我们必须牺牲一切,甚至是道德。”
费德尔始终处在情感与理智、欲望与意志的反复较量之中,不可遏止对继子的感情又不得不压抑内心激情,是一位具有深刻悲剧色彩的人物。费德尔的悲剧是乱伦情节的悲剧,无法克制的情欲,又要维护名誉,在费德尔看来“对痛不欲生的人死亡并不可怕,我担心的是死后还要被别人笑话”,名誉是比生命还要尊贵的东西,强烈的耻辱感让她几近崩溃,但费德尔还是受着乱伦情欲的支配“他们将永远相爱!在我讲话的此刻。呀!相思愁杀人!他们触怒了一个丧失理智的情人……不,我不能忍受让我心痛的幸福,可怜可怜我疯狂的嫉妒!”结果不仅毁掉了荣誉原则,而且酿造了家庭、父子间的悲剧。拉辛以悲剧的夸张形式表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乱伦情节与名誉原则,即乱伦禁忌,而也酿成了费德尔的命运悲剧。
三、乱伦禁忌
人类为什么施行严格的乱伦禁忌?爱德华·泰勒“社会进化说”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族外婚能使一个发展中的部落,通过与其他的氏族长期联婚而保持自身的强大,能使他战胜一个小型的孤立无助的族内婚娶体”。为了强化这种禁忌,人类在社会心理、文化与民俗、法律各方面进行价值认同。人类漫长历史中的乱伦禁忌,已经在世界各族人民心中发展到一种乱伦恐惧的程度。久之,乱伦禁忌和乱伦欲望一样,成为人类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费德尔》正体现出这一点。
对比西方,乱伦禁忌在中国更为严格。父权制衍生出夫权制和男权制,夫权制的核心内容有:父本位、夫本位、祖宗本位、官本位、君本位,夫尊于卑、夫尊妻卑。中国宗法制社会借助儒家文化的“孝”的法律化来强化乱伦禁忌。孝本初的文化内涵是作为反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社会规范,其功能在于消解儿子对父亲潜意识的敌意,防止家庭内部的性竞争,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
下面对家庭成员关系进行分析:
父亲/丈夫:一般都是当地显赫家族的最高统治者,较高的社会地位、名望和雄厚的资本家产,专制是最典型的特征。
后母:或是出身于贫寒卑微的家庭,作为金钱交易的牺牲品,或由于利益,加入门当户对,或是由于虚荣心贪荣华,最终成为未见大家庭父亲的姨太太。
父亲与后母:由于婚姻关系的不平等性质、年龄殊异、人生经历与夫权专制等原因。父亲与后母之间难以产生真正的爱情,而后母大多正值20-30的青春年华,情感与欲望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度压抑的状态。
后母与继子:没有血缘上的牵连,仅是名分上的关系,因而负罪心理的思想负担相对较轻,加上人类本能的乱伦情结,以后母对父亲的报复心理,他们很容易越出雷池,继子大多带着一种怜香惜玉的心态,迷醉与后母美丽的容貌、绰约的风姿、忧郁的气质。
叔嫂之情:中国的男权文化把女子的自由限定在非常狭小的家庭圈子里,女子与非血缘关系的同龄男子的自然交往几乎不存在,唯一合法的恐怕就数与小叔子的相处了,嫂嫂对小叔子情有独钟、叔嫂日久生情时有发生。
因此,乱伦禁忌在中西方文学之中都具有文化的普遍性。无论是后母与继子的感情,如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后母阿比·普特兰与老三埃本的爱情,还是叔嫂之情,如《水浒传》、《金瓶梅》、《哈姆莱特》都包含着叔嫂偷情的题材。
四、元杂剧《鲠直张千替杀妻》女主人公的乱伦情结
女主人公员外的妻子,也就是张千口中的嫂嫂,她在清明节去野外上坟之时,不仅对张千眉目传情“吃的来醉醺醺将咱来缠,眼溜溜涎”,而且还大胆表白,搂抱住张千“不赌时搂抱在祭台边,这婆娘色胆大如天”,张千用伦理道德和名誉原则对嫂嫂进行规劝“你休要犯王条成罪愆,则索辨人伦依正典。不听见九烈三贞女,三从四德贤。今日个到坟园,祖宗如见。有灵魂在墓前,你狂张不怕天。胡寻思一点,留歹名百世传”。嫂嫂非但没听劝阻,而且为了儿女私情,坦言想要谋害醉酒熟睡的丈夫,这也符合陷入婚外恋漩涡里的女人的真正意愿,想谋求长久的情欲,但张千忠义至上,把嫂嫂杀死,“我因此上手揽定青丝,杀坏了不中淫妇,我待学知心管鲍”。
嫂嫂对张千,可谓日久生情,她一厢情愿地把叔嫂之情当作了真正爱情,因叔嫂之情而恍惚生爱,嫂嫂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才意识到应该为自己而活,但却走向了毁灭。
五、《鲠直张千替杀妻》与《费尔德》乱伦情结的比较
“《鲠直张千替杀妻》与《费尔德》二部作品都以错爱必然受到惩罚的戏剧情节模式,写出了生命追求的合理性与情欲的非理性冲突,以及人无法克服异己力量的悲剧性命运。①”她们都不安于令人窒息的婚姻状态,宁死于单相思追求的失败,不愿死于压抑。二部文学作品深刻地表达出人作为有生命力、有情欲冲动的自然存在物,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心灵欲望的追求和遭到异己力量的报复这种循环中。
注释:
[1] [美]史蒂斯·汤普生《民间文学母体索引》
[2]虞卓娅.错爱的悲剧及反讽之美——论元杂剧〈替杀妻〉与拉辛名剧〈费德尔〉[J].艺术百家,2006 (6):100
作者简介:马英达(1991-),女,蒙古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学比较。
【关键词】:原型;乱伦
一、乱伦情结的产生
乱伦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具有近亲关系的男女发生性关系,或是指社会学意义上的相当于近亲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为当地风俗和法律所不允许的性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乱伦欲望或意念)。“乱伦”行为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①,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原始制、血缘家族、氏族公社,人类学家已经证明原始制和血缘家族这两个阶段普遍存在着血亲之间的性关系。
按照荣格的原型理论,人类祖先反复出现的心理经验,会慢慢凝结成心理的残余物,这便是人类集体潜意识,这种潜意识深深隐藏在人类心灵深处,久之便成为一种情结。人类童年经历了漫长的血缘婚时期,此时血缘婚性质的性经验的反复出现,经历时间的漫长沉淀最终形成了乱伦情结,而这种乱伦情结也表现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之中。
二、《費德尔》中主人公费德尔的乱伦情结
《费德尔》的主人公费德尔,其性格被刻画的十分复杂,出身高贵,既是一位头脑清醒的王后,又是一个极端残忍的荡妇:作为后母爱上继子,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乱伦行为,“我对自己的罪孽怀着应有的恐怖,我憎恨生存,痛恨自己的欲火,我愿意用死来保全自己的名声,来窒息这可耻的邪恶感情”;明明强烈地爱着继子“我看到他就满脸通红,神色不安,心里顿时七上八下,乱作一团;我什么也看不见,连话也讲不出,我感到四肢僵硬,全身发烧。我领悟到维纳斯可怕的欲火,我摆脱不掉爱情的纠缠与折磨”,但又装出凶悍的样子虐待、折磨他;是她先向继子表白爱情,又跑到丈夫那里告发继子心怀不轨;对于这些阴谋早有筹划,又假装正经,一定要通过女仆的嘴巴一一道出“夫人,为了挽救您那毁坏的名誉,我们必须牺牲一切,甚至是道德。”
费德尔始终处在情感与理智、欲望与意志的反复较量之中,不可遏止对继子的感情又不得不压抑内心激情,是一位具有深刻悲剧色彩的人物。费德尔的悲剧是乱伦情节的悲剧,无法克制的情欲,又要维护名誉,在费德尔看来“对痛不欲生的人死亡并不可怕,我担心的是死后还要被别人笑话”,名誉是比生命还要尊贵的东西,强烈的耻辱感让她几近崩溃,但费德尔还是受着乱伦情欲的支配“他们将永远相爱!在我讲话的此刻。呀!相思愁杀人!他们触怒了一个丧失理智的情人……不,我不能忍受让我心痛的幸福,可怜可怜我疯狂的嫉妒!”结果不仅毁掉了荣誉原则,而且酿造了家庭、父子间的悲剧。拉辛以悲剧的夸张形式表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乱伦情节与名誉原则,即乱伦禁忌,而也酿成了费德尔的命运悲剧。
三、乱伦禁忌
人类为什么施行严格的乱伦禁忌?爱德华·泰勒“社会进化说”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族外婚能使一个发展中的部落,通过与其他的氏族长期联婚而保持自身的强大,能使他战胜一个小型的孤立无助的族内婚娶体”。为了强化这种禁忌,人类在社会心理、文化与民俗、法律各方面进行价值认同。人类漫长历史中的乱伦禁忌,已经在世界各族人民心中发展到一种乱伦恐惧的程度。久之,乱伦禁忌和乱伦欲望一样,成为人类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费德尔》正体现出这一点。
对比西方,乱伦禁忌在中国更为严格。父权制衍生出夫权制和男权制,夫权制的核心内容有:父本位、夫本位、祖宗本位、官本位、君本位,夫尊于卑、夫尊妻卑。中国宗法制社会借助儒家文化的“孝”的法律化来强化乱伦禁忌。孝本初的文化内涵是作为反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社会规范,其功能在于消解儿子对父亲潜意识的敌意,防止家庭内部的性竞争,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
下面对家庭成员关系进行分析:
父亲/丈夫:一般都是当地显赫家族的最高统治者,较高的社会地位、名望和雄厚的资本家产,专制是最典型的特征。
后母:或是出身于贫寒卑微的家庭,作为金钱交易的牺牲品,或由于利益,加入门当户对,或是由于虚荣心贪荣华,最终成为未见大家庭父亲的姨太太。
父亲与后母:由于婚姻关系的不平等性质、年龄殊异、人生经历与夫权专制等原因。父亲与后母之间难以产生真正的爱情,而后母大多正值20-30的青春年华,情感与欲望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度压抑的状态。
后母与继子:没有血缘上的牵连,仅是名分上的关系,因而负罪心理的思想负担相对较轻,加上人类本能的乱伦情结,以后母对父亲的报复心理,他们很容易越出雷池,继子大多带着一种怜香惜玉的心态,迷醉与后母美丽的容貌、绰约的风姿、忧郁的气质。
叔嫂之情:中国的男权文化把女子的自由限定在非常狭小的家庭圈子里,女子与非血缘关系的同龄男子的自然交往几乎不存在,唯一合法的恐怕就数与小叔子的相处了,嫂嫂对小叔子情有独钟、叔嫂日久生情时有发生。
因此,乱伦禁忌在中西方文学之中都具有文化的普遍性。无论是后母与继子的感情,如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后母阿比·普特兰与老三埃本的爱情,还是叔嫂之情,如《水浒传》、《金瓶梅》、《哈姆莱特》都包含着叔嫂偷情的题材。
四、元杂剧《鲠直张千替杀妻》女主人公的乱伦情结
女主人公员外的妻子,也就是张千口中的嫂嫂,她在清明节去野外上坟之时,不仅对张千眉目传情“吃的来醉醺醺将咱来缠,眼溜溜涎”,而且还大胆表白,搂抱住张千“不赌时搂抱在祭台边,这婆娘色胆大如天”,张千用伦理道德和名誉原则对嫂嫂进行规劝“你休要犯王条成罪愆,则索辨人伦依正典。不听见九烈三贞女,三从四德贤。今日个到坟园,祖宗如见。有灵魂在墓前,你狂张不怕天。胡寻思一点,留歹名百世传”。嫂嫂非但没听劝阻,而且为了儿女私情,坦言想要谋害醉酒熟睡的丈夫,这也符合陷入婚外恋漩涡里的女人的真正意愿,想谋求长久的情欲,但张千忠义至上,把嫂嫂杀死,“我因此上手揽定青丝,杀坏了不中淫妇,我待学知心管鲍”。
嫂嫂对张千,可谓日久生情,她一厢情愿地把叔嫂之情当作了真正爱情,因叔嫂之情而恍惚生爱,嫂嫂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才意识到应该为自己而活,但却走向了毁灭。
五、《鲠直张千替杀妻》与《费尔德》乱伦情结的比较
“《鲠直张千替杀妻》与《费尔德》二部作品都以错爱必然受到惩罚的戏剧情节模式,写出了生命追求的合理性与情欲的非理性冲突,以及人无法克服异己力量的悲剧性命运。①”她们都不安于令人窒息的婚姻状态,宁死于单相思追求的失败,不愿死于压抑。二部文学作品深刻地表达出人作为有生命力、有情欲冲动的自然存在物,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心灵欲望的追求和遭到异己力量的报复这种循环中。
注释:
[1] [美]史蒂斯·汤普生《民间文学母体索引》
[2]虞卓娅.错爱的悲剧及反讽之美——论元杂剧〈替杀妻〉与拉辛名剧〈费德尔〉[J].艺术百家,2006 (6):100
作者简介:马英达(1991-),女,蒙古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