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水里“淹死”了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第三次物种大灭绝。这是地球史上最严重、最惨痛的灭绝事件,其中70%的陆地脊椎动物彻底消失踪迹,而海洋生物更是险些全军覆没,有超过90%的种类永别地球。当时由于浅层的大陆架大面积暴露。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再加上气温升高,导致海洋“窒息”,形成大片“缺氧地带”。可以说,那些以水为生的海洋生物。包括我们所熟悉的“水就是它们生命”的各种鱼类,不是因为缺水而死,而是让海水给“淹死”的。
  鱼居然都能被水“淹死”,听起来似乎很滑稽,但事实的确如此。鱼类其实跟我们人类,以及其他陆地动物是一样的,生存都得依赖于氧气。如果把鱼放进没有氧气的水里,“如鱼得水”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在那样的环境中,鱼会窒息而死。正常情况之下,鱼之所以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里,是由于水中有被溶解的氧。那么,我们对鱼会被水“淹死”的担心会不会只是杞人忧天呢?来自科学的研究表明,这样的担心绝非多余。鱼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正面临一场类似于2.5亿年前那样的灾难。
  在美国饿勒冈的太平洋沿岸。科学家发现了一片因缺氧而形成的死亡海域。在那里,鱼类和甲壳类海洋生物正在大量死亡,就像是一个“甲壳类生物的坟场”。对于氧气的缺失,有人认为是由北方吹出的季风引起的。季风改变了洋流方向,导致海洋深处的洋流上涌,流到靠近海岸的区域。而这些海水中富合氮及其他营养物质,这使得浮游生物迅速繁衍。当这些微小的动植物死亡和腐化后,海水中的含氧量便会迅速下降。
  海域“死亡”现象绝不只在美国俄勒冈才有。一项由美国维吉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表明:海域死亡区曾经相当稀少,现在却已司空见惯,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这样的现象。报告显示。自从19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海域死亡区的数量,大约每10年就会翻一番。1960年代末,全球仅有39个死亡海域,1970年代末增加到63个,1980年代末132个,到了1990年代末。全球已有高达301个海域被宣告死亡。而现在,被确定为死亡区的海域达到了惊人的500多处,这还不包括正在“走向死亡”的低氧区。
  欧洲波罗的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个死亡区,面积达8万平方千米。其次是美国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河口,面积也有23 000平方千米。比这更可怕的事实是,与50年前相比,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急剧下降,降幅可能达到了15%。之所以海洋缺氧现象现在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这更像一种“慢性病”,开始的影响并不大,只有在情况不断恶化时,海洋生物的减少才会变得明显。而当海床含氧量低到大多数生物都无法生存时,这块海域便被称为“死亡区”。
  造成海域“死亡”和低氧区形成的原固有很多,其中与人类行为最密切相关的就是工业污染和化肥的使用。这和美国俄勒冈的太平洋沿岸出现死亡区算是一个道理。由于大量的氮流入海洋,会被海洋生物生长所利用,并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沉入海底,在分解过程中就会消耗大量的氧。我们知道,空气中并不存在缺氧的问题,如果海水在“氧亏损”之后能够得到及时补充,事情可能就不会向糟糕的方向发展了。因此科学家认为,海水缺氧背后存在更致命的凶手,那就是阻碍上下海水进行氧气交换的“温度跃层”。
  在海域中,海底海水的温度与表层海水的温度是有高低之分的。温度高的海水因为密度小总是浮在表面,而温度低的海水因为密度大只能沉于海底,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温度由高到低的急剧变化的水层,这就是“温度跃层”。这个跃层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下水体的交换,也就隔断了底层海水与空气中的氧进行接触的机会。很多海域低氧区都是“季节性”的,炎热时很严重,而在寒冷季节里却会得到缓解。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海洋缺氧现象为什么会在最近几十年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呢?难道以前海水中就不存在“温度跃层”?这与全球变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全球性的气温上升。让海水中的“温度跃层”更加坚实和稳定,不但存在时间增加,而且阻力更大。不但如此,气温的上升还直接影响着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造成溶解氧偏低。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里的氧的量。生活中,我们用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来衡量水体自净能力。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除了水本身的自净能力外,压力与温度也是影响溶解氧的重要因素。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水溶解氧气的能力会急速下降。同样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的一升水可溶解9毫克氧气,而到了35℃,同样一升水仅能溶解氧气6.9毫克。
  因此,当气温高于35℃。而水质又差、缺乏自净能力时,我们总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鱼纷纷浮出水面。它们不是调皮,也不是怕热,而是太需要一口新鲜空气了。鱼或许真跟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它们也有怕被“淹死”的时候。
其他文献
1943年8月27日,反法西斯盟军军舰“白鹭”号在大西洋上的比斯开湾护航时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猛烈攻击。两架德国“道尼尔”DO-17轰炸机向它们发射了4枚制导炸弹,其中1枚准确地落在“白鹭”号甲板上。剧烈的爆炸使舰上225名水兵魂归大海。  让“白鹭”号舰毁人亡的秘密武器就是编号为HS-293的制导炸弹。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德国人就在他们的轰炸机上装备了这种有500千克重的新式空投武器。它装有无线
期刊
20年前,小男生讲究的乃是不修边幅的性格。书包除了装载学习用具之外,另一个重要用途乃是当武器使,操作方法参考流星锤。那会儿我的书包都是软塌塌那种,不塞书桌里,而是扔在地上,便于迅速投入突发战斗。彼时我的美术老师是个慈祥的老太太,看见这情景认为不整洁,提醒了我若干次,却发现我屡改屡犯,最终忍不住在家长会上告诉了我妈,说我卫生习惯不好。  这个事情让我背了很多年黑锅,后来看电影《刺杀希特勒》,施陶芬贝
期刊
巴豆应该是最有知名度的草药之一了。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这个东西是泻药,算是个毒物,孙悟空曾经在为朱紫国国王治病时用过这味药。不过,在武侠世界中,巴豆只能算作毒药中的小字辈。金庸在小说中用过两次巴豆:《书剑恩仇录》第十五回:李沅芷恼恨关东三魔欺逼余鱼同,煎了一锅巴豆汁混入茶壶,结果三人泻得川流不息;《鹿鼎记》第三十八回:韦小宝要同吴应熊赛马,暗中使诈在马厩投了巴豆,以致好端端耐劳负重的滇马竟一
期刊
X  乐毅是燕国大将军,他率领燕国军队,联合其他几个国家,一起攻打齐国,“呼吸之间攻克齐七十余城”,齐国几乎亡,唯独莒、即墨两城不下。  燕军围困即墨。  这时候,即墨城里冒出了一位满肚子鬼主意的人。名叫田单。田单,是战国时代的韦小宝,满肚子坏水。最初他是临淄农贸市场里的办事人员,负责记录商品交易和盖章之类的,是个不知名的人。公元前284年,临淄失陷,他随着本族的人逃到安平。当燕军进攻安平时,他让
期刊
2007年3月,俄罗斯下洛夫哥罗德市商会筹资,为庆祝该市建市786周年而上演歌剧《浮士德》,主演圈定了资深歌唱家安德烈夫。安德烈夫在演艺界享有盛誉,面部表情极富艺术表现力,而他的双眼更为神奇。有人说从他的眼神中就能看出复杂的情感表达。  安德烈夫对角色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苦苦思索如何用眼神来表达浮士德内心的挣扎与思索。4月23日,歌剧院进行了第一次彩排,当排练到第五幕宫殿篇的高潮,安德烈夫已经完全人
期刊
红衣主教奥尔巴赫获得过九枚总冠军戒指,曾经是历史上获得总冠军最多的教练。虽然2009年“禅师”杰克逊带领洛杉矶湖人队拿到总冠军,同时拿到第十枚总冠军戒指,一举超越。但杰克逊的这十枚总冠军戒指,麾下无一不拥有NBA超级巨星。比如公牛队时的乔丹以及湖人队时的科比、奥尼尔等。而红衣主教奥尔巴赫是在一支球队获得几次总冠军,可以说红衣主教奥尔巴赫创造了NBA历史上一个王朝,这个冠军的团队就是身穿传统绿衣的凯
期刊
鸡为什么要叫?看上去这个问题显然比不上“鸡为什么要过马路”那样充满哲思。不过如果拿这个问题问保罗·西格尔,他可能会给出你并不少于鸡为什么过马路的理由来。西格尔是研究鸡的博士。他听得懂鸡的语言。虽然对于大多数人,鸡的语言无非就是母鸡下蛋“咯咯哒”和公鸡打鸣“咯咯咯”。但是西格尔博士大概能听懂30种不同的“鸡话”。  这一点儿也不奇怪,鸡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夫多妻的它们总有一大堆家庭琐事要处理。特别是
期刊
公费出国旅游之风“长盛不衰”,谁又是始作俑者呢?  推来想去,应该是徐福同志。徐福本是一名“方士”,偏偏对“出国旅游”很感兴趣,这个巧舌如簧胆大心细的骗子,为了混到出国考察的经费支持,抓住秦始皇怕死的心理,不断向秦始皇灌输了长生不老的思想,向他推出了海外考察的计划。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怀着满腔的期望。派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到海中仙山寻求不死之药。这次公费出国考察,徐福不但有三千童男童女做伴,
期刊
爱你的滋味    炅炅,请原谅我这么称呼你。我不知道你会不会读到这封信,希望老天帮助我。  我在读高中,我是看着你的节目长大的,这么说,不是说你老啦,只是想说,我对你的感情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对你的喜欢,不是像一般对偶像的追捧,而是有一种很特殊的深厚感情。以至于在银幕上看到你,我总有种莫名的激动。有一天,我自己都惊讶的是,我竟然跑到电视机前,照着你的脸亲了一下!那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因为我根本来不
期刊
张齐贤很小时父亲就过世了。虽然家中清贫,但他从小就好学不倦,古代伟人们那些困境中求学的感人事迹,他基本都干过:放羊赶牛的时候抽空读书,晒麦种田的时候抽空读书,砍柴卖菜时抽空读书……但是,除了读书,他还有另外一个爱好,那就是:吃。  张齐贤干完家计,读完书后。若还有空便会经常站到洛阳的大街上去。他站在那里,可他并不作揖乞讨,也不唱莲花落乞讨。如果有好心人给他食物,他也不谢人家,默默地接过来就吃。如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