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7日,天气,多云
这一天的开始和寻常的日子没什么不同。早上6点过,四川省大竹县月华乡余家村,27岁的母亲唐成芳起身,来不及穿上外裤,便走到两个女儿床头,唤她们起床。
安排女儿吃完早饭,再抱着8个月的小儿子,送大女儿上小学,二女儿上幼儿园;回到家,一边照顾小儿子,一边做农活和家事,等女儿放学,再抱着儿子去接……如果不发生后来的事,唐成芳的人生本应按照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
那天,两个女孩揉着睡眼来到堂屋桌前,桌上并没有妈妈准备的早饭。取而代之的,是一碗看上去既不像汤也不像饮料的液体。8岁的大女儿李春红已经懂事,她闻了闻碗,皱起了眉头……
大概几小时后,当春红从昏迷中醒来,从福州赶回来的父亲李合元焦急地问:“莽子妹,你晓得是药,为何要喝?”“妈妈把门锁上,使劲灌我们,我跑不了。”那一幕注定将成为这个小女孩一生的梦魇。
最早发现唐成芳家出事的,是和她家一墙之隔的妯娌饶朝琼。早上7点半,看到弟妹家仍家门紧闭,饶朝琼有些狐疑。平常这时,唐成芳已经把女儿送出门,开始照顾小儿子。
和唐成芳一样,饶朝琼也是个留守妇女,丈夫兄弟俩都在福州打工,妯娌俩平日相依生活,照顾两家的五个孩子。
饶朝琼拨打了唐成芳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李春红,“伯娘,妈妈给我们吃了药,她也边吃边吐。”饶朝琼忙让侄女把后门打开。眼前的一切吓得她不知所措:弟妹唐成芳表情痛苦,穿着秋裤、拖鞋,站在水池边剧烈呕吐,吐出来的液体呈蓝绿色。饶朝琼一下认出来,这是除草剂——百草枯,剧毒。二妹李水秀虚弱地倚在楼梯边上,八个月的婴儿李顺仕嘴边已经起了燎泡。“弟弟也吃了药。”李春红哭着说。
为什么为什么
坐在赶回重庆的飞机上,李合元一直在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35岁的木工一下衰老了十年。他很生妻子唐成芳的气,鲜于对妻子说过一句重话的他,甚至想过见面先扇她一巴掌。可随着回忆一点一滴串联成线,李合元的愤怒和仇恨逐渐被沮丧和一种难以名状的悲痛所替代。
两天前,唐成芳就曾打电话向他哭闹:“我不想活了!”“怎么了嘛?没钱花了?我给你寄过去。”李合元好脾气地问。“不缺钱,不用寄。”唐成芳回答。对于像李合元这样模式的农村家庭来说,夫妻两地分居,丈夫在沿海打工,妻子在家照顾农活和老小,不就是为了多攒一点钱?
出事那天,唐成芳身边一共有380元钱,银行卡里还有1800元整。李合元牢牢记得这笔钱的具体数字。可妻子不是为了钱,那又是为什么?
三个重度中毒的子女被送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唐成芳则被警察监管着,住在距离孩子近30分钟车程的重医附一院。李合元除了照顾孩子,还要每天去看妻子。
“为什么干这个傻事?”李合元问唐成芳。“我活着很累。”“你干吗要给几个小孩也灌药?”“我死了,你带几个小孩也很累。”唐成芳轻声叹气,此后再没回答丈夫的任何问题。
4月9日那天,李合元正准备跨出病房门去签字,他下意识地回头,妻子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嘴里已经说不出话。
他冲过去抓住她的手,不断唤她的小名,唐成芳轻轻地捏了两下丈夫的手心,没有留下一句话,便永远阖上了眼睛。她那些不为人知的悔恨,懊恼,自卑,抑郁,悲伤,纠结,牵挂……也随之而去。
一对典型农村夫妻的历程
“已经有儿子了,也不缺钱,我告诉过她只管照顾孩子,我只管赚钱。不明白她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李合元像祥林嫂一样重复,亲人和村民也都不明白。
上世纪90年代,和大部分农村青年一样,李合元和哥哥一起外出打工。2003年,26岁的李合元在福州认识了在女衣厂打工的唐成芳。两人谈起恋爱,还办了酒。当年,李合元的父亲得了肺癌,唐成芳答应在家照顾公公,让丈夫出去打工賺医药费。
但李合元刚走两天,唐成芳就大哭大闹,喊头疼。李合元又急忙赶回来。医生说没问题,只开了止痛药。唐成芳背着丈夫把整瓶药吞了下去。李合元吓坏了,问她为什么,唐成芳说村里人骂她懒,李合元觉得她捕风捉影。
如果不是出了后来的这件大事,这段经历,李合元原本没放在心上。在村民印象中,李合元两口子的关系一直不错。有一年,李合元回来养了半年鸭子,唐成芳被玻璃割伤脚,李合元便每天背妻子去医院换药,坚持了半月。在农村,这就是恩爱夫妻最佳的表现。
李合元性子急,易冲动,和妻子却基本没吵过架。父亲去世后,他带着唐成芳继续外出打工,又回到了福州。2004年夏天,大女儿李春红出生。哪里赚钱多,李合元就到哪里去,唐成芳一路跟着,带孩子、洗衣做饭……2006年二女儿出生,李合元交不出罚款,便将孩子送了人。这跟唐成芳的童年经历如出一辙——因为家穷,她一出生便被父母送给了亲戚,直到17岁才认亲。
两口子一直想要个儿子,2007年,第三个孩子出生,还是个女儿。在唐成芳的坚持下,交了18000元罚款,这个被取名李水秀的孩子留了下来。2008年,大女儿被送到了当乡村教师的外公家,没读过书的夫妻俩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后来,小女儿也被送回老家,由嫂子代养。
2011年,第四个孩子出生,终于是梦寐以求的儿子。2012年春节前,唐成芳主动要求回老家,把三个孩子接到一起,自己抚养,“家里宽敞,开支小。”
唐成芳说这话时,距离出事仅两个月。李合元想不通,也是被理解的。
一个非典型农村妇女的生活
余家村距离重庆市区百余公里,李合元和唐成芳的家就在村口。从他们家沿公路左拐几十米,便是月华乡中心。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一样,如果不种田带孩子,饶朝琼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在这里,逛街、聊天、打麻将。
而唐成芳很难融入,邻居们拉她打麻将从不参与,买完东西就直接回家。村里面的人觉得她“内向得厉害”:有人请喝喜酒,她也不去,而让8岁的大女儿带着二女儿去。
但唐成芳的勤劳能干和对孩子的好,在村里却很出名。男人能干的农活,她都能干,自家的三层小楼收拾得井井有条。别人偶尔送她块饼,她也总是等到孩子放学后,留给她们吃。
唐成芳每天的作息规律,简单。晚上八点多就回屋休息。李合元购置的电视、音响,她几乎都不用。出事前几天,唐成芳闲下来就给女儿织毛衣。
余家村的留守妇女不算少,农活和家务都压在一个女人身上。像饶朝琼这样的女人懂得排遣,唐成芳却不会,她只会偶尔跟嫂子抱怨腰疼难过。
“我理解唐成芳的感受。”余家村村委会主任梁胜玉,丈夫有几年在外地教书。一次,她一人在田里喷农药,手被芦苇刮伤了,碰上农药钻心地疼。梁胜玉看着就在手边的农药,直想一口喝下去。
余家村村委会书记张真太介绍,余家村70%的青壮年男子都在外务工,三分之一的妻子都留守村中。这个趋势还在蔓延。留守妇女自杀事件,每年乡里都有一两起,但像唐成芳这样拉上孩子的,是头一宗。“我们也想解决留守儿童、留守母亲、空巢老人的问题,
但实际上很难。人力财力上都不可能实现成立‘留守妇女互助’这样的组织。”而在梁胜玉看来,留守妇女的苦闷只可能靠自己,“多跟朋友聊聊天儿”。
难解的后事
4月20日这天,记者在儿童医院肾脏免疫内科见到李合元父女四人,三个孩子那天刚做完复查。
8岁的大女儿李春红面无表情,盯着手里的图画本发呆。她的肝还有些肿,盆腔有积液,这个早熟的孩子怕多花钱,从不喊痛。“妈妈会不会坐牢?”她曾问过外公。“不会,妈妈好了还要照顾你们。”老人哄她。
老二李水秀的肺功能没有变好,也没恶化。她一会四处找寻零食,一会拿气球逗弟弟,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带来病房唯一的笑声。老三李顺仕,每天需要输近20小时的液,嘴边还起着燎泡,浑然不知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老大问妈妈最频繁,这几天却绝口不提。三个孩子都不知道,他们再也见不到那个灌他们喝农药的亲爱的妈妈。李合元蹲在楼梯间一支接一支抽烟,头发凌乱,双眼布满红丝。一些承诺的善款迟迟没有到位,除去他自己的钱和帮帮爱心网、月华乡政府已付的7万善款,他已经欠下15万元的医疗费。这个已经成为鳏夫的男人,现在只一心想着把孩子的命保住。
怎么告诉孩子妈妈的事,孩子将来的安排……李合元没有答案。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一件难事,妻子的骨灰仍旧摆放在殡仪馆。娘家人已经明确表示不再管。他想把妻子埋在老家屋后,又怕周围人说闲话刺激到三个孩子。他又想,要不等孩子大点懂事了再来处理,又怕他们责怪他没让妈妈入土为安。
链接 留守妇女相关数据
据中国农业大学一项历时两年的《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农村留守妇女已达4700万人。她们成为家务、耕种和家庭养殖的主要劳动支柱,延续千年的“男耕女织”的乡村经济模式大多转变为“男工女耕”。
大部分留守妇女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时间辅导子女学习,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她们更容易患由于过度劳累而导致的疾病,如腰腿疼痛、风湿等。
接近七成的丈夫每年外出务工达9至12个月,44.3%的丈夫每年只回家一次,而98%的留守妇女只能通过电话与丈夫联系,每次通话不超过三分钟的超过五分之一。
留守妇女的“孤独”情绪最为显著,有这种感受的人达63.2%,这种“孤独”的感觉不仅包含留守自身的苦楚,也源于独自承担家庭责任和压力。
新闻链接 悲剧还在重复上演
距离唐成芳事件仅6天,重庆市梁平县云龙镇东风村三组又发生一起悲剧,留守妇女郑秀伟莫名挥刀砍杀熟睡中的两个儿子,13岁的大儿子奋力挣脱后,负伤跑出近百米喊来村民救弟弟,自己因流血过多不治身亡。
这一天的开始和寻常的日子没什么不同。早上6点过,四川省大竹县月华乡余家村,27岁的母亲唐成芳起身,来不及穿上外裤,便走到两个女儿床头,唤她们起床。
安排女儿吃完早饭,再抱着8个月的小儿子,送大女儿上小学,二女儿上幼儿园;回到家,一边照顾小儿子,一边做农活和家事,等女儿放学,再抱着儿子去接……如果不发生后来的事,唐成芳的人生本应按照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
那天,两个女孩揉着睡眼来到堂屋桌前,桌上并没有妈妈准备的早饭。取而代之的,是一碗看上去既不像汤也不像饮料的液体。8岁的大女儿李春红已经懂事,她闻了闻碗,皱起了眉头……
大概几小时后,当春红从昏迷中醒来,从福州赶回来的父亲李合元焦急地问:“莽子妹,你晓得是药,为何要喝?”“妈妈把门锁上,使劲灌我们,我跑不了。”那一幕注定将成为这个小女孩一生的梦魇。
最早发现唐成芳家出事的,是和她家一墙之隔的妯娌饶朝琼。早上7点半,看到弟妹家仍家门紧闭,饶朝琼有些狐疑。平常这时,唐成芳已经把女儿送出门,开始照顾小儿子。
和唐成芳一样,饶朝琼也是个留守妇女,丈夫兄弟俩都在福州打工,妯娌俩平日相依生活,照顾两家的五个孩子。
饶朝琼拨打了唐成芳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李春红,“伯娘,妈妈给我们吃了药,她也边吃边吐。”饶朝琼忙让侄女把后门打开。眼前的一切吓得她不知所措:弟妹唐成芳表情痛苦,穿着秋裤、拖鞋,站在水池边剧烈呕吐,吐出来的液体呈蓝绿色。饶朝琼一下认出来,这是除草剂——百草枯,剧毒。二妹李水秀虚弱地倚在楼梯边上,八个月的婴儿李顺仕嘴边已经起了燎泡。“弟弟也吃了药。”李春红哭着说。
为什么为什么
坐在赶回重庆的飞机上,李合元一直在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35岁的木工一下衰老了十年。他很生妻子唐成芳的气,鲜于对妻子说过一句重话的他,甚至想过见面先扇她一巴掌。可随着回忆一点一滴串联成线,李合元的愤怒和仇恨逐渐被沮丧和一种难以名状的悲痛所替代。
两天前,唐成芳就曾打电话向他哭闹:“我不想活了!”“怎么了嘛?没钱花了?我给你寄过去。”李合元好脾气地问。“不缺钱,不用寄。”唐成芳回答。对于像李合元这样模式的农村家庭来说,夫妻两地分居,丈夫在沿海打工,妻子在家照顾农活和老小,不就是为了多攒一点钱?
出事那天,唐成芳身边一共有380元钱,银行卡里还有1800元整。李合元牢牢记得这笔钱的具体数字。可妻子不是为了钱,那又是为什么?
三个重度中毒的子女被送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唐成芳则被警察监管着,住在距离孩子近30分钟车程的重医附一院。李合元除了照顾孩子,还要每天去看妻子。
“为什么干这个傻事?”李合元问唐成芳。“我活着很累。”“你干吗要给几个小孩也灌药?”“我死了,你带几个小孩也很累。”唐成芳轻声叹气,此后再没回答丈夫的任何问题。
4月9日那天,李合元正准备跨出病房门去签字,他下意识地回头,妻子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嘴里已经说不出话。
他冲过去抓住她的手,不断唤她的小名,唐成芳轻轻地捏了两下丈夫的手心,没有留下一句话,便永远阖上了眼睛。她那些不为人知的悔恨,懊恼,自卑,抑郁,悲伤,纠结,牵挂……也随之而去。
一对典型农村夫妻的历程
“已经有儿子了,也不缺钱,我告诉过她只管照顾孩子,我只管赚钱。不明白她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李合元像祥林嫂一样重复,亲人和村民也都不明白。
上世纪90年代,和大部分农村青年一样,李合元和哥哥一起外出打工。2003年,26岁的李合元在福州认识了在女衣厂打工的唐成芳。两人谈起恋爱,还办了酒。当年,李合元的父亲得了肺癌,唐成芳答应在家照顾公公,让丈夫出去打工賺医药费。
但李合元刚走两天,唐成芳就大哭大闹,喊头疼。李合元又急忙赶回来。医生说没问题,只开了止痛药。唐成芳背着丈夫把整瓶药吞了下去。李合元吓坏了,问她为什么,唐成芳说村里人骂她懒,李合元觉得她捕风捉影。
如果不是出了后来的这件大事,这段经历,李合元原本没放在心上。在村民印象中,李合元两口子的关系一直不错。有一年,李合元回来养了半年鸭子,唐成芳被玻璃割伤脚,李合元便每天背妻子去医院换药,坚持了半月。在农村,这就是恩爱夫妻最佳的表现。
李合元性子急,易冲动,和妻子却基本没吵过架。父亲去世后,他带着唐成芳继续外出打工,又回到了福州。2004年夏天,大女儿李春红出生。哪里赚钱多,李合元就到哪里去,唐成芳一路跟着,带孩子、洗衣做饭……2006年二女儿出生,李合元交不出罚款,便将孩子送了人。这跟唐成芳的童年经历如出一辙——因为家穷,她一出生便被父母送给了亲戚,直到17岁才认亲。
两口子一直想要个儿子,2007年,第三个孩子出生,还是个女儿。在唐成芳的坚持下,交了18000元罚款,这个被取名李水秀的孩子留了下来。2008年,大女儿被送到了当乡村教师的外公家,没读过书的夫妻俩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后来,小女儿也被送回老家,由嫂子代养。
2011年,第四个孩子出生,终于是梦寐以求的儿子。2012年春节前,唐成芳主动要求回老家,把三个孩子接到一起,自己抚养,“家里宽敞,开支小。”
唐成芳说这话时,距离出事仅两个月。李合元想不通,也是被理解的。
一个非典型农村妇女的生活
余家村距离重庆市区百余公里,李合元和唐成芳的家就在村口。从他们家沿公路左拐几十米,便是月华乡中心。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一样,如果不种田带孩子,饶朝琼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在这里,逛街、聊天、打麻将。
而唐成芳很难融入,邻居们拉她打麻将从不参与,买完东西就直接回家。村里面的人觉得她“内向得厉害”:有人请喝喜酒,她也不去,而让8岁的大女儿带着二女儿去。
但唐成芳的勤劳能干和对孩子的好,在村里却很出名。男人能干的农活,她都能干,自家的三层小楼收拾得井井有条。别人偶尔送她块饼,她也总是等到孩子放学后,留给她们吃。
唐成芳每天的作息规律,简单。晚上八点多就回屋休息。李合元购置的电视、音响,她几乎都不用。出事前几天,唐成芳闲下来就给女儿织毛衣。
余家村的留守妇女不算少,农活和家务都压在一个女人身上。像饶朝琼这样的女人懂得排遣,唐成芳却不会,她只会偶尔跟嫂子抱怨腰疼难过。
“我理解唐成芳的感受。”余家村村委会主任梁胜玉,丈夫有几年在外地教书。一次,她一人在田里喷农药,手被芦苇刮伤了,碰上农药钻心地疼。梁胜玉看着就在手边的农药,直想一口喝下去。
余家村村委会书记张真太介绍,余家村70%的青壮年男子都在外务工,三分之一的妻子都留守村中。这个趋势还在蔓延。留守妇女自杀事件,每年乡里都有一两起,但像唐成芳这样拉上孩子的,是头一宗。“我们也想解决留守儿童、留守母亲、空巢老人的问题,
但实际上很难。人力财力上都不可能实现成立‘留守妇女互助’这样的组织。”而在梁胜玉看来,留守妇女的苦闷只可能靠自己,“多跟朋友聊聊天儿”。
难解的后事
4月20日这天,记者在儿童医院肾脏免疫内科见到李合元父女四人,三个孩子那天刚做完复查。
8岁的大女儿李春红面无表情,盯着手里的图画本发呆。她的肝还有些肿,盆腔有积液,这个早熟的孩子怕多花钱,从不喊痛。“妈妈会不会坐牢?”她曾问过外公。“不会,妈妈好了还要照顾你们。”老人哄她。
老二李水秀的肺功能没有变好,也没恶化。她一会四处找寻零食,一会拿气球逗弟弟,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带来病房唯一的笑声。老三李顺仕,每天需要输近20小时的液,嘴边还起着燎泡,浑然不知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老大问妈妈最频繁,这几天却绝口不提。三个孩子都不知道,他们再也见不到那个灌他们喝农药的亲爱的妈妈。李合元蹲在楼梯间一支接一支抽烟,头发凌乱,双眼布满红丝。一些承诺的善款迟迟没有到位,除去他自己的钱和帮帮爱心网、月华乡政府已付的7万善款,他已经欠下15万元的医疗费。这个已经成为鳏夫的男人,现在只一心想着把孩子的命保住。
怎么告诉孩子妈妈的事,孩子将来的安排……李合元没有答案。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一件难事,妻子的骨灰仍旧摆放在殡仪馆。娘家人已经明确表示不再管。他想把妻子埋在老家屋后,又怕周围人说闲话刺激到三个孩子。他又想,要不等孩子大点懂事了再来处理,又怕他们责怪他没让妈妈入土为安。
链接 留守妇女相关数据
据中国农业大学一项历时两年的《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农村留守妇女已达4700万人。她们成为家务、耕种和家庭养殖的主要劳动支柱,延续千年的“男耕女织”的乡村经济模式大多转变为“男工女耕”。
大部分留守妇女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时间辅导子女学习,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她们更容易患由于过度劳累而导致的疾病,如腰腿疼痛、风湿等。
接近七成的丈夫每年外出务工达9至12个月,44.3%的丈夫每年只回家一次,而98%的留守妇女只能通过电话与丈夫联系,每次通话不超过三分钟的超过五分之一。
留守妇女的“孤独”情绪最为显著,有这种感受的人达63.2%,这种“孤独”的感觉不仅包含留守自身的苦楚,也源于独自承担家庭责任和压力。
新闻链接 悲剧还在重复上演
距离唐成芳事件仅6天,重庆市梁平县云龙镇东风村三组又发生一起悲剧,留守妇女郑秀伟莫名挥刀砍杀熟睡中的两个儿子,13岁的大儿子奋力挣脱后,负伤跑出近百米喊来村民救弟弟,自己因流血过多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