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绿色交通建设思考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城镇绿色交通建设不仅与城镇空间营造有密切关系,而且对于城镇居民的出行方式与生活方式也有着深远影响。在交通建设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群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则要注意交通方式的低碳环保。从Orvieto城镇交通发展的历史沿革入手,對其所实施的构建替代性出行系统、设立ZTL交通限制区域、开展停泊车分区管制等绿色交通建设措施进行总结分析,进而从多模式交通组织、特色交通方式选择以及机动车管理等方面提出关于小城镇绿色交通建设的思考,以期促进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交通;国际慢城;小城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达63.89%,在人口总量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有特色的中小城镇来说,交通发展模式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城镇特色与空间肌理,减少机动化交通对于城镇特色风貌的破坏,处理好现代交通方式与传统交通方式的关系,是需要深刻探讨的问题。
  国际慢城建设自1999年在意大利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广泛实践,为中国进行小城镇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意大利的国际慢城Orvieto(奥尔维耶托)由于发展起步较早,慢城交通建设经验丰富,且妥善处理了机动化交通对于城市传统发展模式的冲击,在多模式交通组织和绿色交通措施实施上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对城镇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Orvieto城镇绿色交通建设
  (一)Orvieto城镇简介
  Orvieto位于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西南部,在罗马北部约100公里处,城市选址于火山灰凝聚而成的平台上。Orvieto与意大利其他三个小城市Greve-in-Chianti(格雷韦)、Bra(布拉) 和Positano(波希塔诺)作为世界上较早的慢城,拉开了国际慢城建设的序幕[1]
  由于独特的高地地形,Orvieto一直将保护镇上的历史文化中心和解决污染、噪声、交通问题放在首位[2]。Orvieto城镇可达性良好,自古以来它始终位于交通要道上。如今,高速公路和铁路线都有经过该城市,从南北方向,可以搭乘火车由罗马—佛罗伦萨线抵达Orvieto;从东西方向,则可以通过448号公路和71号公路抵达Orvieto[3]
  (二) Orvieto交通发展历程
  1.水缆车的落成与停用
  最初的Bracci缆车(以赞助商的名字命名)建于1888年,是由水配重驱动的液压索道缆车。它将火车站与悬崖上的Orvieto连接了起来,使得人们耗时几分钟就可以提升至150多米的高度。在之后的时间里,由于缆车管理的问题和公路运输的兴起,水缆车于20世纪70年代初停止运行。
  2.替代性出行系统研究
  从1980年开始,人们开始察觉到需要维持城镇历史中心的稳定性,这个问题是由于机动车流量的增加,尤其是旅游客车流量的增加引起的。随后,Orvieto市政府和翁布里亚地区开始了缆车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88年发布了交通和运输计划。该计划由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的教授起草,确定了一系列采用替代性出行系统的干预措施[4]
  Orvieto的替代性出行系统有效地阻止了旅游巴士对悬崖的破坏,同时提高了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使用者进入历史中心的便利性,在Orvieto实施的替代性出行系统充分满足了游客进入历史中心的需求。可行性研究也有助于20世纪70年代停运的水缆车的恢复。新的缆车在1990年重新开放,这要归功于替代性出行系统的研究与建立。
  3.交通限制区域的设立
  2006年7月28日第92号决议,Orvieto市议会批准了替代性出行项目,该项目确立了安装电子门以控制进入历史城区中心的某些区域的措施,这些区域被称为Zona Traffico Limitato或Traffic Restricted Area。 交通限制区被分为两个区域,仅允许有授权的车辆通行,两个大区域又分为5个小片区,各个小片区的入口有不同的管控时段要求,不同时段允许通行的车辆种类也有所不同。当车辆通过交通限制区的大门时,摄像机会记录下车牌,并自动将车牌发送到交通管理系统,由管理系统确认车牌是否可以进入交通禁区。根据有关法律处理过境资料及影像,未经许可在交通禁区内行驶的车辆,一经定罪,即会被罚款。获准进入交通限制区域的车辆类型则主要有自行车、出租单车、公共交通、紧急车辆、残障人士车辆、特殊许可的车辆以及在特定时段被允许进入装卸货物的车辆。
  (三)Orvieto绿色交通措施
  1.替代性出行系统
  替代性出行系统主要包括两条通向Orvieto城区的快速通道,一条可乘坐缆车从火车站直接抵达城镇,另一条则是由自动扶梯、电梯等组成的机械化路径。
  电动缆车每10分钟运行一次,缆车将Orvieto斯卡洛火车站与Piazzale Cahen广场连接了起来。游客到达广场以后,可以选择乘坐Orvieto的电动巴士到达大教堂。“传统缆车+公共交通”的交通组织模式使人们在体验传统交通方式的同时,可以快速到达城镇中心区的目的地。
  从Campo della Fiera停车场通向Piazza Ranieri广场和Ripa Medici广场的机械化路径包括电梯、自动扶梯和移动人行道等。Campo della Fiera停车场作为Orvieto的双层地下停车中心,游客在停车场泊车以后可以直接通过电梯、自动扶梯以及移动人行道到达位于城镇中心区域的Piazza Ranieri广场。电梯的设置也充分考虑了残障人群的游览需求。
  这种交通组织模式使游客实现了从驾驶机动车到采用徒步或者公共交通的交通方式的转变,作为城市的小型换乘复合体,促进了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同时也大大节省了游客在路上所耗费的时间。   2.OBE自行车项目
  OBE自行车项目提供了传统和新兴自行车两种类型的租赁服务,同时也为当地的旅行社提供自行车租赁送货上门的服务,旨在优化Orvieto地区的自行车旅游体验。
  自行车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代步工具,游客可以骑自行车游览Orvieto的自然风光与标志性的地标。在Orvieto中心区域,租赁自行车也随处可见。自行车体量小、灵活性强的优点在老城区交通组织中得以充分利用,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空间也促使人们倾向于选择非机动车的代步方式。
  3.停泊车分区管制
  Orvieto为规避机动车交通对于中心城区的冲击,给停车提供了特定的区域。与市中心交通限制区ZTL的政策相适应,游客可以将车辆自由停放在专用区域。Orvieto设有三个主要停车场,其中Piazza della Pace广场是免费的停车场,而市中心的Via Roma和Campo della Fiera两个停车场则是收费的。
  游客在Orvieto中心区域的停车也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路边停车和公共停车场停车。街道旁的停车位以蓝线勾勒出轮廓,进入该区域的游客可以将车停在规定范围内,收费约为每小时1.5欧元。而对于本地的居住者,Orvieto城区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他们的车辆只能通过和停放在自己居住的小片区。
  二、小城镇绿色交通建设思考
  (一)多种交通组合模式的选择
  在小城镇的交通建设中,应该考虑减少对于机动车的依赖,为民众出行提供可选择的多樣化的交通模式。在 Orvieto的周边有轨道线路和高速公路接入,方便城镇居民与游客抵达城镇;而在城镇的内部,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替代性出行系统,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组合诸如缆车、公共巴士、共享单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缆车和机械化路径组成的替代性出行系统减少了人们对于机动车的依赖,同时不少人也更加倾向于选择传统缆车,在城区则采用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
  (二)传统特色交通方式的回归
  对于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中小城镇,交通组织方面也应彰显对传统交通方式的尊重。如Orvieto采用的缆车模式就采用了建成于1888年的水配重驱动的液压索道缆车,这是对于传统运输方式特色的保持和尊重,也是对去小汽车化的一种尝试。绿色交通的两个重要方向是共享交通与低碳排放,而Orvieto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共享单车系统也契合了这两个方向的要求。
  特色交通方式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在不破坏城镇环境和城市原有肌理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交通方式。例如高差较大的城镇群落可以采用缆车组织,水系条件较好的城镇群落可以通过游船相联系,而相对较远的城市则可以考虑采用牲畜作为特色交通工具。
  (三)合理设置小汽车通行阈值
  对于小城镇,采取完全去小汽车化的措施是并不可取的,当地政府需要正确认识小汽车的优势与劣势。不可否认小汽车在速度与私人出行的便捷性上相比于公共交通有着更大的优势,对此可以采取如Orvieto的ZTL区域管制措施,对进出小城镇核心区域的车辆进行严格管理。
  限制小汽车的通行,但不是去小汽车化。不同用途的车辆在不同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管制放行措施,紧急车辆与警用车辆则应时刻处于常备通勤的状态,使其可以快速抵达小城镇的任何区域。
  三、结语
  小城镇的空间营造与其交通发展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交通模式选择对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形态以及环境生态等方面影响深远。从Orvieto的交通建设历程中可以看出,机动车的广泛应用对于小城镇传统肌理和交通组织方式有一定的冲击,但是Orvieto还是把握了综合利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倡导低碳绿色出行的交通发展主思路,在替代性出行系统、交通限制区设立以及停车管制等诸多方面探索出了交通发展的宝贵经验,对于中国小城镇建设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MAYER H,KNOX P L.Slow cities: sustainable places in a past world[J].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06(4):321-334.
  [2]朱晓清,甄峰,蒋跃庭.国外慢城发展情况及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1(4):84-90.
  [3]刘志玮.基于“慢思维”理念下历史建筑再生改造策略研究:以汉口大陆坊为例[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21.
  [4]杜春林,孔珺.“慢城”何以“快干”: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的多元共治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80-90.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城市文化进程中,大运河推动了沿线城市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处于大运河北段的衡水地区在城市运河文化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文化记录了沿线城市的兴衰,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的变迁,所以说,大运河文化对沿岸城市文化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现今,衡水地区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城市区域之一,对于大运河沿岸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以及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对衡水大运河文化对非遗民间音乐的渗
期刊
摘 要:曾几何时,当人们还在疑惑手机的功用时,它便迅速占据了生活的主导。现如今,高科技已经“入侵”我们的日常,一些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科技艺术作品也出现在了公共空间,通过对空间结构、形态、氛围、功用等的重塑,让公共空间重新释放新的生命力。而这些无论强度、深度、速度及精度皆为人力所不能及的算法,将艺术的新面貌通过科技推向公众,调动了观者想象力的同时也颠覆了空间的固有面貌。  关键词:公共艺术;交互设
期刊
摘 要:陵园景观是城市纪念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开发必须以传承文化精神为首要前提,挪威学者诺伯舒兹提出的场所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黄帝陵景观设计为例,从解析场所和场所精神的本质入手,在场地自然生态及人文历史环境的基础上解读场所精神,分析增强场所归属感、认同感以及营造场所精神的途径,为陵园景观设计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场所精神;陵园景观;景观设计;黄帝陵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
期刊
摘 要:在多元文化聚焦的城市文化发展历程中,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空间逐渐缩小,所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也成为城市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点问题。现今,民间音乐也正由乡村走向城市,步入更加开阔的发展平台,城市文化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新的平台。在此背景下,加强城市文化发展与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融合,能够推进二者的共同进步,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双赢。因而,文章从建立城市社区专门的民间音乐管理部门、加强城市
期刊
摘 要:北京旧城更新问题由来已久,在城市更新的诸多案例中,杨梅竹斜街的更新与以往北京旧城的更新有所不同。它利用对旧城文化的全新视角对整条街道进行了分析,从而使得街道呈现新的活力。利用网格化的手法,对杨梅竹斜街的更新改造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出杨梅竹斜街在街道更新方面的思路、方法、对策,对其优势进行解读,探究杨梅竹斜街原有的历史文化与现有建筑的联系,分析杨梅竹斜街在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经济能力,使低成本设计成果符合并支持当地的长期发展战略,以“低成本”为设计理念,探讨适合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雀村宋桥组的低成本设计策略。具体来讲,从尊重生态系统、延续文脉等多方面出发,全面分析雀村宋桥组的生活生产需求和生态环境现状,结合近年来传统村落设计研究的最新进展,建立适合雀村宋桥组的低成本设计体系。  关键词:传统村落;低成本;开发;设计  当前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出现文化趋同的现象,建筑行业在高层化、装配化发展的同时,表现出文化个性缺失问题。基于此,从古建筑文化研究现状入手,讨论传承古代建筑文化的必要性的同时深入探究中国建筑文化断层发生的原因,对如何从根源传播中国建筑文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文化断层;现代建筑  在近代,国外建筑设计和规划等的概念或者技术的传入导致了建筑发展的西方化,以至于现在部分城市建筑出现“千城
期刊
摘 要: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变化当中,人们在努力建设家园,从而会忽略一些边缘地带,而这些边缘地带的利用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从各个角度剖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目前的解决方案举例概述,同时针对城市中心边角区域利用问题,综合考虑各种限制因素,创新提出一个漂浮运动公园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公共意识;边角空间;环境行为学;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期刊
摘 要:城市高架路是城市交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高架路在发挥重要交通功能的同时,对城市的副作用也日益明显。高架路割裂城市空间,影响城市景观,高架桥下的公共空间活力不足,于是国内外众多城市开始研究城市高架路的改造工程。以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为例,分析城市高架路产生的负面影响及高架路改造方式,研究高架路改造的困难与收益,基于此提出城市高架路改造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高架路;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公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和社区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社区养老方式得到广泛关注。在社区养老中,老年活动空间作为老年人在社区中活动的主要场所,需要保证老年人身体安全、环境舒适。以长春市为例,对社区内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分析社区适老化设计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理论为依据,对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无障碍设计准则和建议。  關键词:无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