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最佳教育时机”教学例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初中生心智发育的特点,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将注意力集中45分钟,学生的思路不可能与教师完全同行,他们有自己的思考,也会有疑问。因此有必要探讨创设、捕捉和利用“最佳教育时机”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育时机 创设 捕捉 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93
  “抓住最佳教育时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可以获得最佳教学效能的一段时间或某一契机进行有效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佳教育时机”有时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有时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有时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充分地准备、灵活地运用、适时地升华,一定能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文中,笔者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元素》新授课的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教”的最佳时机
  在《元素》这一节新授课的课前预设上,笔者是将其分为知识回顾、问题导入、讨论与交流三个部分组织教学的。
  对于知识回顾的处理,笔者要求学生重新阅读课本第3页第1自然段,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构成,并适时地创设教学时机,让学生写出他们所知道的含氧元素的物质的化学符号。这样处理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元素这一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绪言中我们就知道世界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又可以通过书写含氧元素物质的化学符号,唤起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并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在问题导入的处理上,笔者通过视频播放氢弹的爆炸场面,及时创设时机,提出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制造氢弹的原料氘和氚同属于氢元素吗?回顾一下上一节课中,有关相对原子量的知识,你们还记得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吗?在自然界中,除了12C原子以外,还有13C原子和14C原子。你们可知道它们都属于碳元素?这些问题既为学生枯燥无味的学习带来了一些乐趣,也为元素概念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二、捕捉“教”的最佳时机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恰当地选择运用“最佳教育时机”。记得在讲到“认识几种氢原子——氕、氘、氚”时,有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在座位上小声交流:“这是不是就是同位素?”而此时笔者正好从他们的旁边经过,将他们当中的一位同学叫了起来,请他把他们刚才讨论的问题说出来。在学生发言的同时,笔者快步地走到黑板的面前,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写上“同位素”这一概念。并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学生,氕、氘、氚被称为氢的同位素。当然,在这一细节的处理上,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毕竟在初中阶段,课本上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同位素的定义。因此,笔者在这里没有解释什么叫同位素,只是让学生知道,在化学上有同位素这一说法。笔者刚板书完,就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们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听到,可以用某某元素的放射性来治疗癌症和白血病,这是不是就是某些元素的同位素呢?”还有学生问:“老师,我看到在测定恐龙化石或者测定文物时,可以用14C来判别它们的年代,它是不是就是碳的同位素?”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时,笔者由衷地感觉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师的期盼,笔者也为学生知识面的宽广而感到欣慰。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笔者略作解释,并适时地引导他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查阅。在这节课上,笔者感觉到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点,他们就可以连成线、形成面、织成网。尽管同位素不是这节课的内容,但恰当地利用这一最佳教育时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先觉先知为荣,以博览全书为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利用“教”的最佳时机
  在本节课中,当笔者介绍到用元素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由于自身多年的教学积累,
  知道学生对于分子、原子、元素和物质这些概念会混淆不清,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难以理清。所以笔者设计了几个判断题,交由学生讨论。如,由电解水实验,我们可以推断水分子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对于这一说法,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不太妥当,但又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某学生以不确定的口气说:“应该是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话音刚落,就有另一个学生补充说:“是的,他说的是对的,元素不能讲成个数,只能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时,学生之间也开始讨论起来,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笔者等大部分学生都讨论结束后,将正确的说法板书在黑板上,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如此处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运用受到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诸多因素影响,但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孜孜不倦、持之以恒所要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All good things  must to an end.
期刊
商界精英职业培训的课堂上,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商人,从贫困县买进一种手编花篮,进价每个10元,然后,他把花篮运到省城,每个售价只有8元。这种亏本买卖,商人却做得乐此不疲。令人惊奇的是,一年以后,他就成了百万富翁。  老師问:“这个人是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  一番思索后,一个国企厂长说:“很简单,批给商人花篮的人是该县有权势的官员,商人虽然亏了本,但从官员手中另外得到了补偿,如建筑合同等。这
信息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显示了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培养探究性人才的目标。下面结合实践探究过程,谈谈本人在生物实验和信息技术整合中的体会。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该实验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帮助学生从不
我们在奥地利的旅行可谓另辟蹊径,依依不舍地告别瓦豪河谷的小镇和酒香,便一头扎进了奥地利的乡村。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名为阿德蒙特(Admont)的小镇。小镇本身并不是旅游胜地,很少有游客前来,来到这里的人们通常只为一睹镇上那座世界最美修道院图书馆——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  远离了高速,才更加接近了风景。一条柏油马路带我们在草场与森林之中交替穿行,奥地利的乡村风貌就这样滋润着我们的眼睛。这一段路上很少
“九号星”扑朔迷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不是简单的重复。因察觉行星的运行异常而发现另一颗星,这在历史上并不算稀奇的事情。而“搜寻第九大行星”这样的事也一直在重演。自冥王星失去大行星的地位后,天文学家们便又开始热衷于寻找太阳系中的“第九大行星”了。  大量的研究表明,这颗星似乎的确存在,因为人们观测到,太阳系中许多遥远的天体好像正被一个看不见的巨行星引导着呈现聚集的状态。这个看不见的天体被一些天
近日,科学家已成功尝试在鸡蛋中培养出具有强大的抗癌和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  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母鸡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产生几种类型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α2a(IFNalpha2a)和两种类型(人和猪)的融合集落刺激因子(CSF1)蛋白。IFNalpha2a具有抗病毒特性,也可用于癌症治疗;而CSF1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具有很大潜力。  为了培养这些细胞因子,研究人員将它们编码到母鸡的DNA中,这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需要从认知技能和人格气质两个维度培养。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从认知技能和人格气质两个维度阐述批判性思维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具体渗透。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认知技能;人格气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80-02
[摘 要]针对楞次定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问题导向逐步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完成实验探究,使学生有效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向;学科核心素养;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有效教育的途径.  一、如何有效地“讲”和“做”  有效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给我点亮了一盏教学明灯,给我们师生展示才华的平台,给过去一潭死水、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多么精彩、活跃的课堂啊!  新型课堂提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探究新知,自己解决问题.
那年我18岁,师范三年级。1980年的农村还很保守,男婚女嫁,大多都靠别人介绍。  有一天,初中班主任捎话说,他要给我介绍一个对象。第一次有人给我介绍对象,真有些难为情。犹豫再三,我穿上了大红色的羽绒衣,怀揣着小兔子般扑腾扑腾的心,在周末羞羞答答地去母校,敲开老师宿舍的门。  老师介绍的是他的老乡。老师说:“小伙今年才23岁,就当了技校的团支部书记,将来一定前途无量。”然后,老师骑着一辆借来的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