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必修课心理学课程思政内涵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honghua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包括:厚植浓浓的爱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专业认同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能力;心理学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关键词】心理学  课程思政  内涵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师范类必修课心理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2020JGA32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66-03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教育思想[1],一种课程观[2],一种整体性的课程观[3],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4],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5]。总体而言,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的,体现了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新的课程观。课程思政旨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所有教师、课程和教育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体系。要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造,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着力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工作体系。因此,师范生心理学课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浸润、深化和拓展功能。当前,对师范生必修课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还比较少,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来界定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一、心理学课程思政内涵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学课程的价值塑造
  心理学作为师范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师范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课程思政以其润物无声的特点,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专业认同,以上即是《心理学》课程对师范生的价值塑造的内涵。
  1.厚植浓浓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讲述心理学史的时候,除了讲清楚国外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外,更应该增加中国心理学思想的介绍,与现代西方的心理學理论相比较,说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要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有很多地方还值得西方学习和借鉴。比如荀子提出的“形具而神生”,早就提出了身与心的关系,孔子则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的讲授,不仅对师范生的专业教育有帮助,也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心理学最能发挥作用的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很好地阐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比如爱国,今天人民安居乐业,生命健康有保障,特别结合中国的抗疫成果,国家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安全需要得到充分的保障,没有理由不爱国;而爱国的具体表现是敬业,一个人要满足自己归属、爱、尊重的需要,需要认真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诚信和友善是满足尊重需要的前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
  3.培养积极的专业认同
  地方院校培养的师范生,目标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培养学生积极的专业认同,可以较好地实现这样的目标。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培养师范生积极的专业认同,比如期望理论,罗森塔尔效应,即自我预言的实现,又称皮革马利翁效应,讲的是他人的积极期待会真正地在被期望对象身上得以实现的现象。通过案例讲解老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对学生终身成就与幸福的作用,激发师范生的助人意愿及价值感;又如人本主义理论的“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思想,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信任,通过充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即尊重学生。
  (二)心理学课程的能力培养
  《心理学》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能力,学生品德养成的能力及健全人格培养能力。
  1.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基础课,虽然不能够详细地介绍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方面的知识,但根据师范生课程设置的情况,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课程教学中,要结合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来展开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比如以学生不愿意与人交往这个案例为例,在讲心理过程的时候,从认知、情绪、意志(行为)三个方面来讲授,与学生分析,学生不愿意与人交往(行为)背后,其实是情绪问题(害怕、焦虑、担心),而这种情绪背后实际上是认知问题(对人的看法出现了偏差)。与师范生探讨如何帮助这类学生处理这类心理问题,进而掌握认知行为疗法,特别是理性情绪疗法。
  2.培养优良品德能力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针对个人道德面貌而言的,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转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后在个人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晓之以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具体包括价值澄清法、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共同讨论参与群体决定与小组道德讨论;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具体包括知情结合,以情育情,训练移情,以情促情,舆论强化,以群引情;持之以恒,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具体包括导之以行,落实行动、加强训练,付诸实践等。要让师范生切实掌握这些方法,需要理解透彻知情意行的理论基础,然后在学生品德培养中加以应用。
  3.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能力
  人格通常指个体的一些与意识倾向性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师范生掌握好气质与性格,自我调节等知识,然后应用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工作中,即是能力。具体而言,包括能够熟练地对学生的气质、性格进行测试,能够恰当应用人格测试量表,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帮助学生尊重自己的气质类型,发扬其中积极的因素,管理其中消极的因素,尊重但不要改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特别是榜样示范法、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主要通过传授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控制等技术。   (三)心理学课程的知识传授
  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而言,知识传授主要包括心理学基本知识、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1.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师范生各项能力形成、价值观养成的基础。需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知识。特别是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其中心理过程又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个体特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细分下来,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言语、观察、记忆和思维等过程,情绪过程包括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主要包括行为过程;个体特征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认知风格等,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人格等。这些知识奠定了以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品德培养、人格塑造等实践工作中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基础。
  2.科学严谨地研究知识的方法
  人的工作是要遵循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的,任何应用于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案都应该基于严谨的论证、科学的设计、小范围的检验等研究程序。遵循发展的原则,所有方案、设计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至少不能构成伤害;遵循客观性原则,即要尊重学生的客观现实,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某种理论甚至是个人主观臆断就开展教育、培养与干预工作;遵循有效性原则,所有教学教育活动均要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进、对心理问题有改善、对品德修养有提升、对人格塑造有成效为标准。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师范生的主要工作场所在学校,主要阵地在课堂。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根据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育教学知识、根据学生问题开展针对性强的家庭访问活动的知识、家庭干预技术、个体咨询的相关知识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很多,主要包括自我认识、适应、人际关系、学习等方面的主题;家庭干预技术,主要包括亲子关系的调整、与家庭建立良好关系的知识等;个体咨询主要包括关系建立、个案概念化、方案的实施等。
  二、心理学课程思政内涵的实施建议
  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包括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个方面。为了让心理学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需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层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支持课程思政工作
  学校要做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顶层设计。要在人员、经费等方面向思政课程倾斜。
  1.落实全员育人
  要让所有老师、所有学生、所有职员都参加进来,是为全员育人。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思政教师的培养,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热情,让思政教师能够讲好思政课,愿意讲好思政课;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心理学教师的课程思政热情,主要是做好课程思政意识的引导,以制度来规范课程思政行为,培养课程思政能力,以成就感来引导学科老师热爱课程思政;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关注点为中心,以心理学知识为指导,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用知识解决他们的人生、生活、学业等中的问题,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来开展课程思政,在润物无声中实现课程思政。
  2.保障全方位育人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媒体或媒介广泛营造课程思政氛围,通过各种活动、赛事来突出课程思政,是为全方位育人。首先要广泛宣传,旗帜鲜明地宣传课程思政工作,通过各种媒介来进行广泛而长期的宣传工作;然后要在生活、学习条件方面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幸福感;最后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3.加强全过程育人
  要求授课老师注重言传身教、注重在教学教育的各阶段都能够贯彻课程思政,从学生的入学教育直到离校教育中都包含课程思政的要素,是为全过程育人。这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中心,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课程思政的魅力,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中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包括工作者的为人师表,各环节的优质服务等方面。
  (二)培养和锻造一支专业的心理学课程思政老师
  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老师是关键,而老师这个关键要发挥作用,课程思政的意识很重要。课程思政的意识,主要是指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与支持。课程思政的老师要首先学习或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题和内容,不用重复地、直接地再去讲思政课讲的东西,但要清楚自己的课程内容中,哪里比较适合开展课程思政;其次,要理解和支持课程思政工作,要在心中有对大学生的爱护和对党和人民负责的使命感,把课程思政作为一个必须的项目来进行,有能力进行,然后有意愿进行。心理学老师本身做的就是人的工作,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心理学老师开展课程思政具有目标同一性,内容一致性。只要心中有课程思政的意识,就会在课堂中处处发现课程思政。
  (三)以心理学知识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课程思政就是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用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為了课程思政而淡化了学习主题。因此,不论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都必须以心理学知识为载体,不能脱离这个载体。比如讲爱国情怀,就不能像思想政治教育课那样,直接讲爱国,而是通过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先进性,中国心理学家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国文化的优势,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爱国情怀。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结合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理论等,通过大量的中国案例来开展教学工作,既讲清楚了理论,又进行了课程思政。
  三、结束语
  心理学作为师范生的专业必须课,其影响面是广泛的,通过一门课程来开展课程思政,对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有益的深化和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老师、研究者对同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后续期待越来越多的关于《心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出版,以尽可能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刘承功. 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6):62-67.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5):90-92.
  [4]陆道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33(36):40-42.
  [5]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作者简介:
  魏昌武(1975年-),男,汉族,四川南溪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高考进入“后考纲时代”,政治课如何复习,是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本人基于“不管形势如何变化,目标如何定位,要求怎样调整,命题怎么改进,高考命题者遵循着平稳过度、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基本准则是不会改变的”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把握方向 优质储备 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62-02  20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生入学后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通过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提取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元素与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以及教书和育人的相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 病理生理学 教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QH357);2019年度皖南医学院教学质
期刊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衔接高中和大学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育人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将“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理工科类课程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石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体现茶学人才培养的区域优势,西南林业大学将古茶树保护和利用相关内容融入茶学课程教学。在分析西南林业大学将古茶树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从组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及课外时间的利用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不仅体现了区域茶学人才培养的优势,而且使西林学子有机会认识古茶树,进而愿意进入云南及西南茶业及古茶树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及管理工作,能更有意
期刊
【摘要】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丰满的过程,想站稳讲台需要五至七年的磨练,学校和社会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让青年教师知道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在哪里,做一个热情与激情并重、理论和实践并重、人文与素养并重、责任与担当并重的新型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师,使其更有热忱与豪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四并重 教师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必须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深化《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把思政元素要从重点单元嵌入向整个教材溶解,思政教学要从重点环节向各个环节渗透,思政育人要从狭隘的政治说教向中外文化比较转变。在课程建设目标上体现思政教育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善于融入思政内容,在教学实践上不断创新思政育人方法,在第二课堂组织实施中突出思政教育,在学习评价上注重体现思政育人成效。 
期刊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融入,是目前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新亮点,也是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育模式下的《日本概况》课程教学环节,应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发挥思政教育模式对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导航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弘扬社会
期刊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凸显立德树人目标,是课程性质的应有之义、现实情况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学校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准备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欠缺的实际问题,应做到凸显价值引领,全方位整合教学资源;注重思维启迪,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聚焦品性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立德树人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电工与电子学是高等院校工科非电类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结合学校“三位一体”思政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要求,使学生掌握电工和电子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增强时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樹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电工与电子学为例,对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与措施进行探索,并给出了具体思政案例,取得了良好的课程建设效果。 
期刊
【摘要】疫情防控,是对图书馆应急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一次检阅。既需要有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系统的有力支撑,也离不开人员过硬的作风素质、较强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图书馆应急服务能力建設,强调的是图书馆在“不急”之时未雨绸缪,有危机意识,具备处理危机的能力和处理危机的预案,且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防控防疫演练机制和服务应急处理精细化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才能确保在重大突发应急事件中从容应对。本文总结了疫情最吃劲期间,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