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泼高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语文教师为讲好一堂课精心备课,可认真听的总是那些少部分同学;课堂上想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可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上课总有那么几个爱说话的学生,说轻了不管用,说重了他还顶嘴……种种现象不断挫伤教师的自尊心,打击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你的课不够吸引人,缺乏感染力,多数学生不愿意、也没兴趣听。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活泼高效。我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特色的老师
   1. 教师要读书。教师知识的宽广性决定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身为教师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用自己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
   2. 教师要把课堂当作舞台。在授课中,我们应追求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的教学特点,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让他们乐于听,愿意学。
   3. 教学目标再简单一点。过去,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一节课的45分钟,我只想发挥最大效益,在一堂课尽量多灌,结果,学生们在我的引领下,一会儿阅读,一会儿探究,一会儿练笔,一堂课忙得不亦乐乎,却没有时间去真正的思考,体会和领悟,久之,学生变得缺乏思想,不会思考。
   二、感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有些学生学习劲头不高,往往觉得“上学没意思”、“上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提问题不想思考,懒得回答。作为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想想办法。有些语文教师,有文学底蕴,有教学能力,但缺乏教学热情,只是为教而教。那么试想一下,台上的教师都平淡苍白,学生又怎么可能投入呢?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怀情而教”,在教学过程中把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地读出来,讲出来,甚至“表演”出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把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变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这些 ,教师首先自己要投入地研究文本,领悟教材,再巧妙地创设情境,更好地把每一位同学的情感调动起来。
   如八年级下册的古文《岳阳楼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情、景、理浑然一体,显示了深远的意境,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学生在学中却叫苦不迭,为什么?解词太多,课文太难背。后来我再讲这篇文章时,先进行充分地准备,背熟文章,再琢磨加入怎样的动作来诠释每一句。第二天一上课,我首先告诉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一篇为后世无数文人所喜爱和赞赏的美文。然后,我打开了音乐,此时,随着文意变换着的旋律,我投入的充满激情的美句朗读,准确传情的肢体动作表演,三者融为一体,立刻抓住了同学们的心。大家在好奇中学习,不断探索、追问、讨论,顺利地读懂了文意。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很重要的四个环节。其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是不可忽视, 但教师在教学中又常感到,花很大的力气讲作文,练作文,可收获不大。
   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少学生,面对作文,要么懒惰,要么畏惧,最终应付了事,因此,学生实在应付不了就抄袭,很难写出好的作文。其实,每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时间,让两位同学上台演讲,每人2~3分钟,主题和内容自定,全班轮流上。结果全班轮流讲的过程中,学生面貌大不一样。一段时间后,不少同学在日记中表示:准备一次三分钟的演讲比写一篇作文花的力气多得多,但收获也大得多,这种感觉是全新的。
   当然, 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面对演讲,他们总是非常勉强,要么不愿意说,要么讲时扭捏,最终讲不下去。这时,教师就需要想想办法,课下多指导,多鼓励,让这些同学在全新的体验中得到乐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组织好学生的课堂讨论
   语文教学中,最具活力的莫过于课堂讨论了。课堂讨论也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讨论呈多种形式,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式和问题讨论式,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教师的细致准备,科学指导。
   课堂讨论中组织讨论是关键。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多说,尤其是如果那些成绩较差、在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时,教师更需要以鼓励的眼神予以赞赏。让他们大胆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讨论要避免成为个别优等生的一言堂,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来加入。同时要注意讨论时间的适度,不宜过短或太长。课堂讨论是让学生自由讨论,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决不能只看表面热闹,而要让学生围绕所学的知识、所探索的内容、问题积极地去思考、交流,因此教师的“导”显得犹为重要。
   例如,在讲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我先让学生自己读,找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具体谈感受。结果出乎意料,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了海伦在学会了几个单词后的感受那一段。他说,看完课文后替海伦又高兴又心酸,一个又瞎又哑又聋的人因为学会了几个单词就觉得“世界变得那样花团锦簇,我急切地盼望第二天的到来,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人吗?”。他感慨地说:“海伦是一个多么渴求知识的人,我又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健全的人。”还有同学把海伦遇到沙利文老师前后的生活做对比谈自己的感受。还有同学把自己和海伦作对比,决心要积极地勤奋地学习和生活,然后大家一起划分层次,归纳主题。这一节课我讲得很有限,全班学生靠自己的理解就完成了全篇文章的教学计划。这异彩纷呈的结局使我感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都那么丰富,那么各具特色。可见,只要我们作教师的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方法,就有“芝麻开门”一样的妙用。
   五、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 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同学们读来很难产生共鸣。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雷电颂》、《紫藤萝瀑布》等。学生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气氛沉闷,老师教的也很费力,类似情况如何解决?学习文言文,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再加上学生知识、阅历匮乏,对文章中介绍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教师该怎么办?经过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就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变抽象为具体,栩栩如生地展现教学内容,有助于突破难点,讲清重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就决定了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魅力,丰富多彩的。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能通过情景画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文章有多方面的感受,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黄河颂》时,先用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那气势滂沱的乐曲,汹涌澎湃的河水,以强烈的气势感染了学生,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一下子让学生的情感投入了文本。
   当然,应用时要把握好度,不要“遍地开花,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造成学生精神疲劳,降低学习效果,因而失去多媒体应有的价值。
   可见,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用自己的形象魅力、语言魅力、知识魅力、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他们。同时,应经常考虑在课堂上如何灵活巧妙, 富有创造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轻松高效的局面。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三中学(830019)
  
其他文献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早晨,熟悉的歌声又响起在我的耳畔。我将头稍稍往楼下一探,果然,又是那家修鞋店在放着歌。  几个月前,我家楼下新开张了一家修鞋店。店主是一位衣着整洁的大哥哥和他的父亲。每当妈妈带着鞋请他们修理时,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微笑。因为精湛的手艺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他们的店总是顾客盈门。  没过几天,我
期刊
我曾经挑过国学大师季羡林《幽径悲剧》中的一处语言之“刺”。文章第二节中“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这句中“语病”一词用得有些不妥。我让同学们细读揣摩,大家换了好几个词语,最后觉得这儿还是用“言不由衷”较为妥当。因为幽径本是平常的,只是它在季羡林心里是“颇为不平常”罢了。我对学生说“季老是大师,但大师也并不代表在每一个句子的斟酌上都到了辞达心意的程度。你们只要努力,也
期刊
[原文]    近代中国错过了《海国图志》 苗晓雨  《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这一年对中国意义深远: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门洞开。进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产生了改革内政的经世思想,鸦片战争的溃败,更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解西方的紧迫性,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世目标,转而走上了“师夷”的道路。  1841年6月,当时同样主张学习西方的林则徐,被革职流放新疆伊犁,途经京口(
期刊
是的,我听到了,熟悉的二胡古声。  我走在广场旁的路上,聆听着喇叭里跳出的一串串音符。起初,以为是播放的磁带,但突然听到其中夹杂了几声轻轻的咳嗽,这才惊奇地环顾四周,看到广场中央的小屋前坐着一位老人,怀抱着一把二胡,我好奇地走上前去。  老人见我走近去听,瘦削的脸上便浮起一丝慈祥的笑,晃晃手中的二胡说:“难听不?”  我急忙摆摆手,笑着说:“不难听,好着哩!刚刚这拉的是什么啊?”我又有些好奇的问道
期刊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积淀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汉字的书写历来为人们所讲究和重视,名家书法作品更被人们珍视收藏、观赏临摹。汉字书写,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和思想感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书写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逐渐被弱化、淡化。相应的,学生的书写能力也越来越差,甚至连基本的硬笔字都潦草歪斜,难以辨认。语文
期刊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本诗景丽情深,抚今追昔,低徊蕴藉。
期刊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一生经历相当复杂,十五岁时就当过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因遭人轻视便折带读书,举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有意学陶渊明,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其诗语言简淡,绝去雕饰,风格秀朗,气韵澄澈,过去批评家常把陶(陶渊明)韦并举。  
期刊
朱湘(1904-1933),字子沅,安徽太湖人,现代诗人。一生致力于中国新诗创作和外国诗歌的译介,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诗歌的“形式美”。1920年入清华大学,在校学习期间,人称“清华四子”之一,享有诗名。一生漂泊无着,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1933年12月自沉于南京采石矶。主要作品有诗集《石门集》、《永言集》,散文书信集《中书集》、《海外寄霓君》等。  《江行的晨暮》收在其散文书信集《中书集》中。
期刊
记得我教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境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语文課本中所涉及到的几位具有类似经历的古代文学家,他们都满腹经纶,才思敏捷、谋略过人,有治国安邦之志,经天纬地之才。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最终都落得或被贬或流放的命运。他们怀才不遇,有志难伸,个中的愁闷与伤感、失落乃至绝望自不待言,但是,因为每个人所受思想影响与所处社会环境不同以及性格差异,所以心境也就各不
期刊
近日再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禁慨叹孔子及弟子的闲情逸致:暮春时节,披着春服而咏归,享受着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愉悦。可这样的享受生活并没有影响孔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没有影响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人脱颖而出。除此之外,孔子还跟别人学琴,听了《韶》乐后甚至“三月不知肉味”,做着今天看来与学习无关的闲事。可正是这样的闲事闲情,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对才艺的赏识中有了快乐的体验,愉悦的身心让他们更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