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栋建筑物里,我们可以带着孩子追寻先驱者足迹,感悟初心与梦想,汲取前行力量,这就是刚刚挂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的百岁北大红楼。
建党百年之际,带孩子了解党的故事,想让孩子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更有感性认识,除了给孩子讲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物的故事,带孩子感受他们救国救民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之外,还可以带孩子去一些著名的革命旧址参观,那些无声的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北大红楼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站。这次,让我们带孩子一起走进北大红楼,重新回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历史和不朽业绩。
了解北大红楼的前世今生
北大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外墙和楼顶都是由红色的砖瓦建成的,建筑通体都是红色,红楼便因此得名。而冠之以北大的前缀,是因为这里曾经是北京大学所在地,所以又被称为北大红楼。这座建筑已经走过百年的历史征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年的北大红楼是图书馆、文科教室等所在地,是当时非常亮眼的标志性建筑。在今天的北大红楼内,不仅有京师大学堂的微观缩影和北大红楼的鸟瞰图,还引进新媒体的技术,通过滑动触摸屏,孩子就能了解到北大红楼内每个房间的情况。其中在北大红楼的二层西南角复原了当时北大学生上课的教室,这是红楼内最大的一间教室,李大钊先生和鲁迅先生都先后在这里为学生授课。
从1920年起,李大钊先生先后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现代政治”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史学思想史”是史学系的选修课程,授课地点在红楼第十四教室;“现代政治”是政治学系的讲座课程,李大钊讲演《工人的国际运动》,地点就在红楼第三教室。李大钊先生就是在北大红楼里,首开马克思主义课程。
穿越历史烟云,回眸百年辉煌,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建筑见证了一个民族的伟大觉醒,点亮了中国的颜色。
向青年毛泽东学习
青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勤工俭学,主要负责新书的登记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是8块大洋。除了能负担生活开支,毛泽东还在这里学习各种新思想,最终带领中国共产党走上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北大图书馆当时就在北大红楼的一层,如今北大红楼内还原了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的情况,而且还陈列了当年的椅子、报刊陈列架和书桌等。青年毛泽东勤工俭学的故事能帮助孩子建立对毛泽东立体、丰富的认识,激励孩子向青年毛泽东学习。
到先生们的办公室一探究竟
北大红楼还原了陈独秀、李大钊等诸位先生的办公室,带孩子了解先生们当年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感受他们救国救民的决心。
以李大钊先生的办公室为例,在办公室内间,陈列了书柜、办公桌和电话等用品,以及《新青年》等书刊资料。其中墙上有一副李大钊先生手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这十个字也是李大钊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李大钊先生就任图书馆主任以来,引进了很多新书和报刊,其中包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是陈望道翻译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时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办公室的外间设置会客厅,墙上挂着一幅李大钊先生会见一个大胡子外国人的照片,这个外国人就是國际共产党的代表维经斯基,他来访是为了商讨建党问题。那时,学生和教师都喜欢到李大钊的办公室聊天,探讨对社会问题的见解,在这里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的火花,后来早期的北京共产党小组也在此成立。
感受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北大红楼内复原了五四游行的筹备室,带孩子参观时,能看到室内摆满了“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废除21条”等横幅。这是在五四运动前夕,北大学生聚集于此精心准备的场景,大家一起赶制标语、横幅。为激发更多的文人志士走上街头,表达人民拒绝签署《巴黎和约》,争取国家权益的呼声,北大的学生罗家伦用15分钟就完成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宣言中写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些言辞铮铮、慷慨激昂的文字,能让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年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的思考。孩子还可以通过五四运动的路线图、全息影像等资料真实、全面地了解五四运动。
了解以南陈北李为代表的革命情谊
爱国主义运动不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更造就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这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陈独秀先生和李大钊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相识也别具一格。刚开始,陈独秀发表了一篇文章,而李大钊则通过文章来回应他的观点,陈独秀读完之后,精神为之大振,所以二人就在章士昭的引荐下结识了。在展览墙上陈列着当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先生的文章全文,展览还用油画的方式再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场景。
何孟雄、缪伯英夫妇俩被称为英雄夫妻,不仅是因为两人名字中有一英一雄,更是因为他们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和诠释。缪伯英是当时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也是妇女运动的先驱人物。二人结婚之后,他们家成了党内组织的联络站,在展柜内陈列了一个当时他们夫妇俩给同志们烧水用的水壶。最后,缪伯英因病去世,何孟雄英勇就义,一家人都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更多的历史见证者—革命旧址地推荐
在展览的最后,还列出了31处早期北京革命旧址,父母可以带孩子逐一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爱国主义运动和精神。
部分革命旧址名单如下:
● 北京李大钊故居
●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
● 毛泽东第一次来京居住地旧址
● “亢慕义斋”旧址
●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 中法大学旧址
● 毛泽东第二次来京居住地旧址(平民通讯社旧址)
●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建党百年之际,带孩子了解党的故事,想让孩子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更有感性认识,除了给孩子讲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物的故事,带孩子感受他们救国救民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之外,还可以带孩子去一些著名的革命旧址参观,那些无声的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北大红楼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站。这次,让我们带孩子一起走进北大红楼,重新回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历史和不朽业绩。
了解北大红楼的前世今生
北大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外墙和楼顶都是由红色的砖瓦建成的,建筑通体都是红色,红楼便因此得名。而冠之以北大的前缀,是因为这里曾经是北京大学所在地,所以又被称为北大红楼。这座建筑已经走过百年的历史征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年的北大红楼是图书馆、文科教室等所在地,是当时非常亮眼的标志性建筑。在今天的北大红楼内,不仅有京师大学堂的微观缩影和北大红楼的鸟瞰图,还引进新媒体的技术,通过滑动触摸屏,孩子就能了解到北大红楼内每个房间的情况。其中在北大红楼的二层西南角复原了当时北大学生上课的教室,这是红楼内最大的一间教室,李大钊先生和鲁迅先生都先后在这里为学生授课。
从1920年起,李大钊先生先后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现代政治”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史学思想史”是史学系的选修课程,授课地点在红楼第十四教室;“现代政治”是政治学系的讲座课程,李大钊讲演《工人的国际运动》,地点就在红楼第三教室。李大钊先生就是在北大红楼里,首开马克思主义课程。
穿越历史烟云,回眸百年辉煌,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建筑见证了一个民族的伟大觉醒,点亮了中国的颜色。
向青年毛泽东学习
青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勤工俭学,主要负责新书的登记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是8块大洋。除了能负担生活开支,毛泽东还在这里学习各种新思想,最终带领中国共产党走上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北大图书馆当时就在北大红楼的一层,如今北大红楼内还原了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的情况,而且还陈列了当年的椅子、报刊陈列架和书桌等。青年毛泽东勤工俭学的故事能帮助孩子建立对毛泽东立体、丰富的认识,激励孩子向青年毛泽东学习。
到先生们的办公室一探究竟
北大红楼还原了陈独秀、李大钊等诸位先生的办公室,带孩子了解先生们当年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感受他们救国救民的决心。
以李大钊先生的办公室为例,在办公室内间,陈列了书柜、办公桌和电话等用品,以及《新青年》等书刊资料。其中墙上有一副李大钊先生手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这十个字也是李大钊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李大钊先生就任图书馆主任以来,引进了很多新书和报刊,其中包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是陈望道翻译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时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办公室的外间设置会客厅,墙上挂着一幅李大钊先生会见一个大胡子外国人的照片,这个外国人就是國际共产党的代表维经斯基,他来访是为了商讨建党问题。那时,学生和教师都喜欢到李大钊的办公室聊天,探讨对社会问题的见解,在这里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的火花,后来早期的北京共产党小组也在此成立。
感受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北大红楼内复原了五四游行的筹备室,带孩子参观时,能看到室内摆满了“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废除21条”等横幅。这是在五四运动前夕,北大学生聚集于此精心准备的场景,大家一起赶制标语、横幅。为激发更多的文人志士走上街头,表达人民拒绝签署《巴黎和约》,争取国家权益的呼声,北大的学生罗家伦用15分钟就完成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宣言中写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些言辞铮铮、慷慨激昂的文字,能让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年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的思考。孩子还可以通过五四运动的路线图、全息影像等资料真实、全面地了解五四运动。
了解以南陈北李为代表的革命情谊
爱国主义运动不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更造就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这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陈独秀先生和李大钊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相识也别具一格。刚开始,陈独秀发表了一篇文章,而李大钊则通过文章来回应他的观点,陈独秀读完之后,精神为之大振,所以二人就在章士昭的引荐下结识了。在展览墙上陈列着当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先生的文章全文,展览还用油画的方式再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场景。
何孟雄、缪伯英夫妇俩被称为英雄夫妻,不仅是因为两人名字中有一英一雄,更是因为他们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和诠释。缪伯英是当时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也是妇女运动的先驱人物。二人结婚之后,他们家成了党内组织的联络站,在展柜内陈列了一个当时他们夫妇俩给同志们烧水用的水壶。最后,缪伯英因病去世,何孟雄英勇就义,一家人都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更多的历史见证者—革命旧址地推荐
在展览的最后,还列出了31处早期北京革命旧址,父母可以带孩子逐一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爱国主义运动和精神。
部分革命旧址名单如下:
● 北京李大钊故居
●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
● 毛泽东第一次来京居住地旧址
● “亢慕义斋”旧址
●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 中法大学旧址
● 毛泽东第二次来京居住地旧址(平民通讯社旧址)
●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