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近年,洛阳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和深化农村改革的双重推动下,乡村旅游将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2018年5月,洛阳市发布《洛阳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文件指出要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在2020年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旅游发展全域化”的目标。
一、洛阳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九州的腹地,横跨黄河中游,向东与河南郑州相邻,向西与三门峡接界,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因地处洛河的阳面而得名,是华夏文化的腹地,更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从地域特点来看,洛阳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洛阳处于伊洛平原的优势位置,其中邙山、伏牛山系绕城而过,境内黄河水系,伊洛水系流过,水资源丰富。
洛阳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丰富的资源,一方面是乡村旅游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是人文旅游资源,如特色村镇、特色民居、民间的工艺和技艺、名优物产、农业或乡村旅游节庆等。洛阳依据乡村旅游资源及功能,以洛阳的山河资源依托,重点开发建设了栾川、嵩县、孟津等地,创造了一批极具吸引力和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景区。
栾川按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一区带一村、一区带一沟”的乡村旅游格局。现已初步形成了综合山水游、乡村游、休闲游、温泉游、红色游等多元业态融合、特色各异的全域旅游格局。嵩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旅游带动、全域规划、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旅游+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帮扶一个贫困户,嵩县山水任你游”活动,《中国旅游报》等媒体称其为旅游扶贫的“嵩县模式”;孟津县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观光项目,重点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于一体旅游基地,按照“以农促游、以游带农”发展思路,依托“农业+旅游”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二、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洛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充分地了解各层次潜在游客的现实需求,以借此发现洛阳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洛阳乡村旅游发展的科学路径提供参考依据。调研问卷内容共分游客基本信息和游客的需求两部分,用随机抽样法,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现场拦截式面对面调查。在实地考察中,向游客总共发放问卷300份,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得到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为91.1%,并得出了与实地问答相符的结论,并以此对所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整合。在有效问卷调查中,性别比例中女性游客比重相对较高,为51.1%。年龄方面,18~45岁的中青年游客群体占绝大多数,为62.2%。从客源地看,省内本地游客较多,占84.9%,省内成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主要目标市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游客女性多于男性,但基于人口性别比例,基本持平。对于乡村旅游游客的年龄,本次调查中发现,18~45岁游客是乡村旅游主要的参与者,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游客最少,从数据显示中不难看出,乡村旅游更受到青年、中年游客的喜爱。
(二)问卷统计分析
本文根据受访调查游客对来洛阳参与乡村旅游的信息获取的渠道、出游频率、出游方式、停留时间、人员构成、出游动机目的等特征和因素进行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1)获得渠道途径分析。乡村旅游旅游者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是消费者了解乡村旅游市场的途径,同时也反映了旅游营销推广策略对旅游者的影响。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传统的口碑营销仍然具有优势,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访问信息,乡村旅游市场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保留傳统渠道,开发新的分销渠道。
(2)出游方式。随着交通道路的改善、私家车的普及,在出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上,自驾车的比例遥遥领先,为52.3%,其他出游交通工具的比例依次为旅行大巴(29.9%)、搭乘汽车(12.8%)及其他(5%)。
(3)出游频率。受访者从事乡村旅游的出游频率以偶尔出游的状态居多,占总数的46.9%,经常进行乡村游的游客占33.7%,而频繁进行乡村游的游客为19.4%。
(4)出游人员构成。在出游人员构成的调查中,游客优先选择以家庭出游的比例最多,占38.1%,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出游方式,同学朋友出游和单位或公司出游的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22.9%和24%,个人旅行比例占3.4%,随旅行社组团出游的占11.6%,表明团队游仍是洛阳的重要招徕渠道。
(5)停留时间。根据调查得知,在洛阳当天返回的游客占20.2%,2天返回游客占52.3%,3天返回的游客占21.7%,停留3天以上的游客较少,仅占5.8%。这是因为多数乡村旅游景点恰恰在山地与丘陵地区,游客从中心城市到乡村旅游景点路途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再者洛阳栾川地区的乡村旅游景点风景优美,绿色环绕,夏天也是避暑胜地。
(6)出游动机。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出游动机,38%的游客表示,农家乐的体验主要是休闲与放松,30%的游客表示农家乐的体验主要是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只有17%的游客旅行是为了促进交流,15%的游客旅行是为了了解当地习俗。
对于乡村旅游中令人最不满意的地方调查结果显示,道路交通不方便占16.7%,餐饮味道不好占15.9%,住宿卫生情况差占29.5%,没有特色项目、产品占37.9%。从调查结果看,游客对现有乡村旅游提供的环境、餐饮、住宿条件还不太满意,对特色产品的期望较高,还需要进行大力开发。
在总体满意程度调查方面,有110位受访者对他们所参与的乡村旅游活动总体满意程度上表示“一般”,占样本总数的42.6%;有人表示“满意”,占33.3%。不满意的占13.6%。而表示“非常满意”的游客占10.5%,说明广大游客对洛阳乡村旅游项目总体满意度并不高。
三、洛阳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一)旅游整体规划不够合理和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洛阳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许多县市对乡村旅游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中盲目性很大,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投资分析。其中最突出的是农家乐。部分农民抢着修建道路和房屋,造成旅游布局不合理,开发层次低,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而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二)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自身特色
经过调查,发现洛阳乡村旅游经营状况是被动经营,其没有认真深入调查研究当地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现有乡村旅游点和农家乐基地,大多保持传统的“赏农家景、摘农家菜、吃农家饭”的旅游活动形式,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够丰富,结构单一,活动项目明显偏少,缺乏自身特色产品,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缺乏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旅游产业链不完善,综合效益低下
通过调查发现,洛阳周边地区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业互动不紧密,没有很好地带动当地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乡村旅游收入仍主要依靠餐饮、住宿、门票和土特产品收入,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低,在旅游娱乐、购物和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从业人员专业性弱,素质有待于提升
当地旅游经营者以当地农民为主,服务人员通常是亲朋好友,多数未接受过现代服务业培训,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服务意识单薄,服务程序不标准,服务质量低;同时,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服务人员多以中老年为主,乡村旅游发展缺乏创造力。
(五)缺乏基础服务设施,游客体验性较差
在走访中发现,绝大多数乡村旅游点投入不足,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旅游交通、公廁、住宿等配套设施存在缺陷,有待完善。许多乡村旅游点交通情况不容乐观,公共交通工具的缺乏,使其可进入行依旧较差。由于私家车出行越来越普遍,停车场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差的可达性和有限的接待能力不仅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难以增加乡村旅游的收入,制约着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六)景区管理模式滞后,运作效率较低
现阶段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村干部,他们的分工和职责不明确,导致管理混乱。通过访问调查发现,运营商大多是农民,他们对乡村旅游的理解比较肤浅,营销意识不强,经营者积极宣传和参与的集体意识和需求推广不强,这导致了一些旅游产品知名度很低,只在当地具有小规模的宣传效果。另外,乡村旅游地处偏远地区,很难吸引到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景区管理模式滞后,景区运营和服务水平较低。
四、发展对策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及进行合理规划,全面整体布局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和洛阳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要根据当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根据每个县和乡镇的特点,进行农村旅游景点规划,选择关键的发展领域、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法和手段发展乡村旅游。
(二)科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在调查中发现,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一些村庄的旅游产品单一,可参与的项目较少,因此政府可以开发更多的新旅游项目来提高其旅游价值。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应从市场消费者的旅游偏好出发,以市场消费对象需求为目标,提供适合游客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洛阳乡村旅游的发展,应结合当地文化、民俗和风土人情,尽可能保持原始的田园风格,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使当地文化内涵得到充分的挖掘,再结合现代旅游的主题,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为游客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三)完善当地基础设施设备,提高当地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
现如今,乡村旅游发展中,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也是制约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旅游基础建设方面,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投资,如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并围绕餐饮、住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等旅游要素建设基本配套设施,完善和规范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为提高洛阳周边乡村旅游质量,如乡村旅游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等,保护当地的生态被破坏,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设计的酒店、民宿、娱乐场所、购物商店,要与当地环境相协调,这样游客就可以走进来、留下来,有一个愉悦的旅程。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
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多为当地农村村民或非旅游专业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要从管理和乡村干部抓起,积极改变乡村干部的概念,在培训计划中,实现常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定期组织乡村干部学习,增加评估的强度,提高乡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定期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当地村民乡村旅游服务意识,转变观念,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鼓励村民参与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保护和建设。同时,要聘请上级旅游机构,就当地民风民俗文化与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开展农民人才培养,以为游客提供优质讲解服务,提高接待服务质量。
(五)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洛阳地区的乡村旅游主要的核心旅游资源是当地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环境如果遭到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去修复,有些稀缺资源甚至很难被恢复。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当地的开发者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同时,为了保证景区的生态环境,游客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此外,经营者可以通过设置警示标识、悬挂横幅等方式提醒游客保护生态环境。
(六)提高旅游营销能力,扩大旅游影响力
要根据不同的客户市场,找出不同的需求特点,实现分层目标宣传,利用新媒体,推进营销工作。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手机、互联网技术更新越来越快,旅游对信息和情报的需求越来越大。洛阳地区可以将乡村旅游的旅游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或建立新型的网络平台,形成“旅游+互联网”和一系列由旅游新工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它可以使游客更方便地查询票价、特殊活动、旅游路线、特色餐饮等。此外,要充分利用客户端、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等现代技术手段,及时转发宣传信息。要通过这些科技信息服务手段多方面地推动乡村旅游产品推广,实现旅游信息共享。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课题项目: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19年度调研课题“全域旅游背景下洛阳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SKL-2019-3433)。
作者简介:李英(198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