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与内蒙古现象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hengj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引人瞩日。至此,业内人士称之为“内蒙古现象”。据统计,2000N2006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 539.12亿元增加到4790亿元,提高了2.11倍.而全国GDP同期仅提高了1.35倍,经济总量在各省区的位次由第27位上升至第17位,6年前进了10位。从经济增长率看,2000~2006年,分别为9.7%、9.6%、12.1%、16.8%、19.4%、21.6%和18%,不仅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而且从2002年以来连续5年增速全国之首。内蒙古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结合,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了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
  
  一、比较优势及其凸显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源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国际地域分工理论,他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依据是基于各国地域、自然条件所形成的产品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观点,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按照李嘉图的论述,所谓比较优势就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该差异的来源是各国生产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theory of H-O FactorEndowment)立足于要素密集度,提出不同的区域应该按照生产要素禀赋状况进行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其相对丰裕要素商品,进口其要素比较稀缺的商品,形成区域性专业化分工,能够从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以上理论虽然表述不同,但其理论核心是一致的,都强调各国应该按照生产成本或要素禀赋的差异确立各自的比较优势,相应地以较低的生产成本生产的产品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家和区域的分工和贸易,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林毅夫、蔡防、李周(1999)提出,只有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组织生产活动,企业和整个经济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剩余。比较优势理论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尤其对于内蒙古这样一个资源富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边陲地区而言,强调地区参与经济的比较优势,更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了区域产业选择和专业化生产方向,更多地强调了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的可能性,然而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对区域发展环境的改造,都会影响区域比较优势的实现程度。纵观西部大开发之前,内蒙古经济多年来的“默默无闻”,正是这种比较优势没有凸显的良好例证。
  
  二、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些特定产业获得长久竞争力的原因。他通过“钻石体系模型”用以描述一个国家内部的竞争环境。具体来说,“钻石体系”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及企业战略等4种主要因素。此外,波特还强调了政府和机会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影响。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影响钻石体系4种核心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从而达到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另一方面,新的需求、新的技术出现等机会因素则为落后企业追赶先进企业提供了最佳的时机。
  内蒙古现象源于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其能源资源优势与我国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市场需求相吻合,使资源以资本的价值形态,接受市场的优化组合,在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内蒙古现象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发展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定位,同时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演进要依靠与之相对应的市场需求来最终实现。
  
  三、内蒙古比较优势分析
  
  (一)自然资源优势分析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其数量和结构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都具有重要影响。内蒙古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8倍,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27倍,位居各省区第一位。在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发现130多种,其中有62种矿产探明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41种居全国前5位,有6种居全国首位。最突出的如稀土矿储量达l亿吨,占全国的80%以上,居世界之首;煤炭保有储量2317亿吨,占全国的近1/4,远景储量达1.2万亿吨,居全国第一位。
  除了能源矿产资源外,内蒙古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原资源和土地资源。目前天然草原面积达8666.7万公顷,占全国的21.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818万公顷,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多年来均居国内5大牧区之首。耕地面积676.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36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人均粮食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三名。森林面积1866.7万公顷,占全国的11%,林木总蓄积量达11.7亿立方米,在全国名列前茅。可见,内蒙古自然资源的富集程度和良好的匹配条件为其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二)产业优势分析
  M·波特认为,一些在地理上毗邻、在技术和人才上相互支持,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聚,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业集群化具有企业关联度高、技术进步快、产业链条长、交易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竞争能力强、资源配置率高、就业容量大等优势,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成功经验。内蒙古能源、矿产资源、农畜产品资源富集,配置、开发条件好,具有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环境和基础条件。内蒙古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煤——电——化、钢、铝、铜铅、水泥”,“煤液化——煤转油——焦油”,“天然气——甲醇——化肥——化纤”,“稀土一新材料”,“畜牧一饲料——乳品、肉类、绒毛加工”等多条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品牌优势分析
  品牌战略是带动优势资源转化的加速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内蒙古特色产业定位和品牌带动战略选择在全国堪称典范。目前,全区已有鄂尔多斯、鹿王、伊利、蒙牛、仕奇、草原兴发、河套(面粉)、河套(酒)、草原(糖)、塞飞亚、小肥羊、科尔沁、维信、伊泰、远兴15个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带动120多万户农牧民从事基地化生产,培育出一大批高效、安全和生态的农畜加工名牌产品。其中,牛奶加工量、羊绒加工量和羊肉 加工量也都居全国第一,品牌企业的销售额已占到自治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的55%,支撑着工业的半壁江山。
  (四)政策优势分析
  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趋向密切相关。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内蒙古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改善了内蒙古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开始对地区经济产生效益。公路建设累计新增里程1万多公里,连接自治区东西的省际通道的110国道乌海至北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区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基本形成了贯穿全区东西、周边多点辐射的公路交通网络。西部大开发5年来,国家投入内蒙古的生态建设资金达166.6亿元,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继续投资400亿元支持内蒙古的铁路和生态环境建设。近5年来,内蒙古治理沙漠化土地面积2.1亿亩,项目涉及全区90%的旗县、生态建设治理速度从每年500万亩至700万亩提高到了每年1600万亩,总体实现了治理速度与沙化拓展速度持平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内蒙古相继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八大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达到3000万亩,森林面积达到3.1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4.82%提高到17.57%。全区101个旗县全部推行生态项目区禁牧,累计实施禁牧、休牧和轮牧的草原面积7.5亿亩,占全区退化草原面积的9l%以上。对于地形狭长、面积广袤的内蒙古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使交通通信、市政建设、生态环境取得如此大的改善,离开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国债资金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也正是由于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快推动了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特别是优势资源的当地转化。
  (五)机会优势分析
  经济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区域经济发展除了具备软硬环境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有发展的契机或机遇。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的契机就是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发展阶段对资源能源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自2002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城市建设等新兴产业拉动下出现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快速增长过程中,内蒙古的产业优势与中国产业升级相契合,形成了推动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使得内蒙古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概括起来,近些年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新一轮重化工发展引发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天时”,区域资源能源富集、匹配条件好这一“地利”,政府和企业及时抓住机遇、齐心协力加快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和转化这一“人和”。
  
  四、发挥竞争优势,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资源禀赋结构,带动产业升级
  一个地区的最优产业结构决定于这个地区的资源禀赋结构。内蒙古资源禀赋的基本状况是“自然资源丰富、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基于此,在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整合资源,发挥好自治区资源能源优势,突出抓好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化工产业基地,以乳、肉、绒和粮油等为重点的内蒙古经济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通过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支持水平和产业层次高的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提升区域资源的禀赋结构,也就是提高资本的相对丰裕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在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产业时必须时刻注意市场导向,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中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有序有效转化。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内蒙古现象之迷源于对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典型的“能源拉动型增长”。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化工产业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这就决定了内蒙古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是高能耗型的,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强。2004年,内蒙古每万元GDP综合能耗2.16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以上,而2005年每万元GDP综合能耗依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0%。面对这种局面,内蒙古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致力于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
  (三)以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变革。有效的制度激励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有效配置的资源会使地区的生产成本降低,竞争力增强。要让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地发挥并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就需要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环境。通过发挥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增强对各个经济要素的配置功能和聚合功能,调动各个经济要素参与经济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当下的关键。
其他文献
以氯氧锆、硝酸钇及草酸为原料,用机械力活化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级Y-ZrO2。用TG-DSC分析前驱体的热分解温度,通过XRD、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髓,所得产物为单
基于Thomas-Fermi模型.提出外势场与原子内势场的作用.确定外势场对体系势场边界条件的影响,建立静电场作用下的原子势场外边界条件。应用体积相加法.把单原子TF模型推广到化合物
介绍豫光金铅集团始极片自动线改进及效果。改进包括缩小贮铅箱的容积,取消牵引机构,卡棒槽由4个改为12个,输送铜棒的运输方式由异步改为同步,改压合机构为铆片系统,在平片板上加
女儿今年九周岁,读小学三年级,身高却已有148厘米。每天早晨,看着女儿开开心心、蹦蹦跳跳地跑进学校,作为母亲,心里真是无限的安慰和自豪。尽管女儿在学校里并不是最優秀的孩子,但是她却是那么的健康、那么的阳光。回想自己这些年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曾走过的弯路,终于明白要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作为母亲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母亲拥有怎样的健康心态才有助于养育健康的孩子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
采用自蔓延燃烧法、溶胶-凝胶、粉末-溶胶和共沉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具有磁性的改良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表征。通过对甲基橙的光降解分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浸出电位测定,研究常温酸性条件下,强氧化剂H2O2、NaClO和弱氧化剂O2、Fe^3+对黄铜矿的不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依靠O2,Fe^3+的氧化作用下难以浸出黄铜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人类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经典理论认为最基本的病理改变为微血管改变。但是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和动物模型在
结合Surpac软件的空间定位功能和Map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锡和锌样品数据进行三维空间定位和趋势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认为Sn元素在矿区东部
高校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外部竞争压力增大,高校科技型企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滞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显露,尤其是高校事企不分的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高校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高校科技型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努力提高管理
一、内蒙古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目前,内蒙古各类企业数量已经超过50多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25户,中小企业占全区企业中枢的99%以上。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区24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0%以上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信息技术。特别是冶金、机械、电力、乳业和化工等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十分显著。伊利集团、蒙牛集团、鄂尔多